低空雷达的智能抗干扰技术研究∗

2018-03-31 06:04孟宪猛
舰船电子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副瓣低空波形

孟宪猛

1 引言

随着电子战的快速发展,电子干扰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等特点,对雷达的工作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造成雷达检测性能严重下降,直接影响到雷达的生存和作战能力。另外低空、超低空突防已成为各国夺取制空权的基本战术手段,电子干扰技术与低空突防相结合给低空雷达带来严峻的挑战[1~2]。

目前,低空雷达系统具有副瓣对消、副瓣匿影、捷变频等多种抗干扰措施,已无法满足战场迅速变化的电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6]:

1)雷达抗干扰措施的选取以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程度低;

2)雷达对外部的环境感知不够,未能对干扰的类型进行准确识别;

3)对于电子干扰,雷达的抑制性能有限;

4)低空雷达面临强地杂波,严重影响低空目标探测性能。

为保证低空雷达的探测能力,应对外界复杂的电子干扰和强地杂波干扰,增强其低空探测性能,减少雷达探测盲区,需要对低空雷达的智能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

2 低空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

由于电子干扰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特点,雷达往往需要根据外界的电子干扰变化,能够自适应选取抗干扰措施和综合运用多种抗干扰措施,实现智能化抗干扰。低空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有效地借鉴了认知雷达的技术[7~8],使得雷达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交互和学习,获取外界环境的信息,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识别雷达干扰类型,采取反干扰措施,并对雷达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抗干扰措施的再优化提供支撑,根据雷达目前的主要任务,统筹雷达系统资源,实时调整雷达参数和控制,完成雷达的抗干扰,使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和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其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雷达抗干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有效选择各种抗干扰措施,还需要雷达系统的进行反干扰设计。在反干扰的设计准则下,对发射、接收、信号与数据处理等分系统进行综合反干扰设计,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有效地解决雷达的抗干扰问题。

图1 低空雷达的智能抗干扰技术架构

3 关键技术

低空雷达抗干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干扰感知、抗干扰措施的决策、抗干扰性能评估和系统的反干扰设计。

3.1 干扰感知

干扰感知是雷达对外界干扰环境的感知,形成实时干扰态势图,主要包括干扰有无感知、方向感知和干扰类型判别,为针对性选取抗干扰措施提供支持,是雷达实现智能化抗干扰的前提。低空雷达具有独立的宽带侦察通道,可以全面、快速地了解干扰在整个雷达工作带宽的分布,干扰的时频变化特点,将宽带侦察通道与主通道相结合,实时对雷达工作区域内干扰信号的频率、幅度、方位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进行干扰信号频域、时域、空域的特征分析,依据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干扰类型识别。

3.2 抗干扰措施的决策

抗干扰措施的决策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选取合适的反干扰措施进行反干扰,使得雷达的反干扰性能达到最优。由于干扰形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应的抗干扰措施选取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需形成发干扰策略,可以满足多种复杂的战场环境[9]。

对于低空雷达,分析系统具有的抗干扰措施,分析每种抗干扰措施能对抗什么类型的干扰和能达到的效果,并反向每种干扰雷达所具有对抗措施,将干扰类型与对应的反干扰策略对应起来,如图2所示。

图2 干扰类型及抗干扰措施

对于雷达系统,抗干扰措施的选取策略也是一个关键部分,建立一个动态知识库,用于存储、调度和更新各种类型的先验知识。通过动态知识库不断优化策略,寻找可以应对多种复杂场景的反干扰策略。低空雷达反干扰的主要手段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反干扰策略[8,10],将各种因素量化加权,演变为可以使用计算机计算的量化因素,从而可以采用计算机分析求解复杂的应对策略。

3.3 抗干扰性能评估

抗干扰性能评估是通过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与理论体系,完成在干扰环境下雷达干扰措施的效果评价[11~12]。抗干扰措施中进行合适的选取,既要使雷达的抗干扰性能达到最佳,又对雷达的工作性能影响较小。

雷达需要根据主要任务,在不影响当前工作模式的条件下,针对当前受到的干扰能提供哪些抗干扰措施,效果能否满足要求,是否需要调集更多资源,舍弃其它部分性能,采用效果更好的措施,需要雷达系统制定相应判断准则,并对抗干扰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抗干扰措施的再优化提供支撑,形成闭环反馈。

3.4 系统的反干扰设计

从雷达系统出发,在雷达天线、发射、接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设计中均贯彻反干扰的设计理念。

1)天线反干扰设计

天线是雷达与辐射空间之间的转换器,通过天线的反干扰设计降低雷达接收干扰的强度,在天线方面的反干扰设计主要是设计超低副瓣天线、高增益天线、窄波束天线等。

2)发射反干扰设计

雷达的发射反干扰设计是主动反干扰技术的重要体现,通过低截获波形和复杂波形设计、发射波形优化等,使干扰设备难以截获雷达发射信号,增加信号的侦察难度。发射反干扰设计的主要措施如下:

(1)波形优化设计。建立波形库,通过外界干扰感知,获得实时干扰态势分布,从波形库里自适应的选择某个波形或波形参数的值,优化设计发射波形,对干扰进行反匹配,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2)增加掩护脉冲。在雷达的工作信号前或后,发射一个掩护脉冲,扰乱干扰机转发,达到掩护工作频率的目的。

(3)低截获波形。雷达采用多脉冲积累或者长脉冲工作方式,使得雷达空间电磁辐射功率有效下降,干扰设备不易察觉。

(4)波形的复杂性。通过设计多种复杂波形,使雷达具有波形的捷变能力,增加干扰设备对信号的侦察难度。

3)接收反干扰设计

接收反干扰设计主要是设计宽动态范围接收机、瞬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近程增益控制电路、抗饱和电路等,降低干扰信号对目标信号的检测。

4)信号和数据处理反干扰设计

信号和数据处理是雷达系统的关键部分,信号与数据处理反干扰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适应波束置零、副瓣匿影、副瓣对消等抗干扰措施应用;

(2)脉压、滤波、点迹凝聚和航迹处理等精细化处理,提升强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能力;

(3)采用基于知识辅助的智能信号处理,利用外界的知识信息,通过智能信号处理,有效地抑制强地杂波,提升低空目标的检测和跟踪能力。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雷达干扰形式多样化,要求雷达能够适应外界复杂变化的电磁环境。本文对低空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对雷达的干扰感知、抗干扰措施决策、抗干扰性能评估及反干扰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低空雷达的智能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抗各种电子干扰和地杂波,使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和低空探测性能得到提升。

[1]张永顺,童宁宁,赵国庆.雷达电子战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99-203.

[2]刘双清.蔡新举,占超.雷达抗干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13,33(8):7-10.

[3]郭建明,李建勋,吕强.雷达抗干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综述[J].雷达与电子战,2007(2):1-6.

[4]孙俊.智能化认知雷达中的关键技术[J].现代雷达.2014,36(10):14-19.

[5]易咸煜,孙闽红,唐斌.基于TOPSIS法的雷达抗干扰措施优化选取[J].现代雷达,2009,31(10):35-37.

[6]戚宗锋,韩山,李建勋.基于粗糙集的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6,28(2):335-342

[7]祝欢,孙俊,杨予昊,等.基于环境感知的认知雷达抗干扰技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1(6):577-581.

[8]王峰,雷志勇,黄桂根,等.雷达智能抗干扰体系研究[J].现代雷达,2014,36(1):80-82.

[9]邵春生.相控阵雷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雷达,2016,38(6):1-4.

[10]陈文东,汤斌.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J].雷达科学技术,2017,15(1):73-80.

[11]孟宪猛,蔡翠翠,张东.基于多层次模糊算法的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7(4):59-62.

[12]任明秋,严革新,朱勇,等.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抗干扰性能测试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6,37(6):1277-1282.

猜你喜欢
副瓣低空波形
基于时域波形掩护的间歇采样干扰对抗研究
矩形与三角布阵阵元失效影响对比*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一种雷达强杂波区副瓣对消技术
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低空猎手”HQ-17AE防空导弹系统倍受关注
一种局部优化的粒子群低副瓣波束形成方法
通用6T系列变速器离合器鼓失效的解决方案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全新迈腾B7L车喷油器波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