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音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不仅有音调和节奏,还有情感。新体系下的学校音乐教育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加注重音乐情感的欣赏和体验,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强调情感。通过音乐搭建艺术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表达揉和自身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完整性;艺术沟通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211-01
一、新体系音乐
新体系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引入国际音乐三大教育体系(柯达依、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立足于音乐教育的概念,针对“以人文本”“为学生提供快乐服务”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新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旨在瞄准音乐的内在敏感性,具有表达能力。由于新体系音乐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新体系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新体系音乐教学的核心是“新双基”。区别于“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双基”是指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活动经验。“新双基”与现在的音乐教育不同,这种差异更多地反映在音乐本身内容的体验和感知上。基本的音乐感受体验和基本的音乐活动体验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了音乐情感的基本经验,自愿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等音乐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音乐活动经验和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基本的音乐感受体验和基本的音乐活动体验相互加强。
(二)新体系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新体系的学校音乐教育是通过引入三大国际体系,结合民族音乐文化和国家条件形成的。首先,从建立背景的角度来看,新体系和三大国际体系是专业音乐教育,而不是一般的音乐教育。他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所有人,而不是音乐专业人才,而是全面发展。其次,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很普遍。四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再次,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四个教育体系根据音乐的艺术性强调艺术教材,淡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当然,淡化和熟练的教学并没有完全放弃,但它处于次要地位。在强调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知识型教学的内容通过情感内化并吸收。最后,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四大体系突出了发展实践经验的能力。在牺牲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和特殊表演技巧的同时,练习了内在听觉能力、演唱能力、欣赏能力、表演能力、即兴表演能力等表演技巧。
二、新体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
(一)围绕感性经验的教学
新体系的学校音乐教育针对普通学生,旨在通过强调基于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无论在哪个概念下的体系或音乐教育,学生的音乐感被视为教育目标。然而,由于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意识形态下的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感觉”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目前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有不少人将音乐的直觉思维能力和音乐才能视为等同,但事实并非如此。音乐感受是音乐的直觉思维能力,音乐才能是技术能力。如果没有音乐的优点,拥有一定音乐天赋的人,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工作者。我们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应该在审美和愉悦的音乐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需要对以下几点着重培养:一是音乐韵律感的培养;二是音乐要素感的培养;三是音乐整体感的培养;四是音乐通感的培养。
(二)以“新双基”为支撑的教学
1.用音乐情感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节奏。节奏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节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有趣。通常,快节奏通常会给人一种愉快和温暖的感觉,缓慢的音乐往往很平静。还可以利用身体的节奏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受对音乐风格加深理解,节奏的速度可以用相应的速度表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代表节奏的音乐节奏的身体,来表达音乐的节奏的身体感受。教授一个普通的调整节奏的身体和心灵可以更好的协调音乐的节奏也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自我的舞台与机会,最大化展示自己,增强感受,发现自己的本真、善良和审美的优秀品格。
2.用音乐活动经验加强学生音乐欣赏。首先,在听音乐时,教师应鼓励他们以自由的节奏表达音乐。结合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的变化是最直观和有效的。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结构,风格不一样的旋律可以有着不一样的身体的运动,以了解和引导学生从多种这样的音乐中欣赏和体验音乐。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及故事表演节奏教学方法进行律动。对于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身体的节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图像来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结语
新体系的教學方法是吸收三大国际体系的教学方法,同时融入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文化的整合中外教学的方法,注重实践和情感体验,强调实施人性化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知识的单一教学方法相比,新体系更注重学生感知体验的积累。此外,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新体系仍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实践精神的音乐教育体系,对促进小学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起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茜婷.论新体系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6,(07):154-155.
[2]黄佳莉.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实践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