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明
摘 要: 就业指导发力要达到精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关键。通过常州五所高职院校调研数据,运用spss for windows 24.0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表现突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近年来教学总结经验开展就业指导实践,目的是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研究等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心理素质 高职学生培养
1.引言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着的,是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岗位、学生与就业等各环节、关系之间最考量高校就业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厘清各环节的教育侧重点,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关键作用,对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调查显示,企业特别是接收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公司,都将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作为考评必备项[1]。一方面要考察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如:忠诚、踏实、诚信、自信等,另一方面要考察员工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如:所学专业和社会作用的正确认识、团队合作认知、竞争意识等。而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边缘在专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课堂教育之外,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的职业心理素质,既具有一般心理素质的个体特质,又包含职业需求的智力和非智力型素质特征,主要包括高校教育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显性职业心理素养和隐性职业心理素养[2],如:职业需求、职业价值、个人品质、意志情绪等。
2.就业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2.1问卷调查及反馈。
2.1.1调查对象。
以常州五所高职院校为基础,选取部分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及紧密合作企业往届毕业生,专业涵盖新能源制造、网络开发、传统制造、建筑业、服务业等八类常州高校及社会常见企业类型,按企业标准分为国营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种类型。
2.1.2调查工具。
问卷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相关文献和社会心理学特征量表,并结合常州部分企事业人事测试量表进行编制设计,共32道题,涵盖不同阶段就业大学生的不同时期在心理素质表征题项,评分标准采用4级制,受访者根据自身情况,在“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中选择。
2.1.3统计分析。
問卷共下发500份,现场纸质和网络答题共收回有效问卷483份,符合分析条件,利用spss for windows 24.0进行统计分析。
2.1.4结果反馈。
从调查分析反馈看,高职学生面临就业的心理准备有一定的基础,但其存在的就业心理素质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分析指标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见下图)
针对该几类进行进一步因素分析显示,与人交流合作、环境适应、精神自觉、发展问题处理四个因子占据总变量的57.831%,是高职学生职业影响的主要靶向。
2.2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问卷反馈,课题组对常州五所高职和部分常州企业进行学生走访调研,并分析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2.1面对就业,一些高职学生职业需求不明。
高职学生虽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也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但并不等于其就热爱和了解本专业。相反,部分学生存在高考落榜的失败感,存在自卑和得过且过的心理,对专业和职业存在摇摆不坚定的学习心态。另外,在短短的两至三年的大学学业,部分专业学习和认知仅存在于课堂和实验实训室,自认为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学得多、学得精,面临择业和职业选择时底气不足,表现出犹豫不决和频繁跳槽现象,等等。
2.2.2入职公司,一些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欠缺。
一些高职学生在入职后,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及时进行学生和员工的身份转变,依赖心理重。一是靠、等公司配备“老师”指导,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够;二是分析思考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的主动性不够,甚至有服务业、制造业类学生将工作视为“低人一等”、“一线操作工”等,敷衍、将就、不认真对待工作;三是解决我适合干什么,主动参加工作劳动的意识不够。思维决定行为,职业意识模糊不清,就带动不了工作积极性,更谈不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和部门做出贡献,就业竞争力提升便无从谈起。
2.2.3公司考评,一些高职学生职业适应不足。
问卷发现,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满足家长需要进入高职念大学,面对公司绩效考核、员工竞争等,出现心理受挫而采取跳槽、辞职等极端行为。常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为赶工期或订单的晚班、周六班公司考评,存在部分学生抱怨、不适应,而很少努力克服困难,为企业分忧;另外,在激烈的员工考评竞争中,一旦现实与预期目标有了差距产生了挫败,就没有正确对待的态度,更谈不上正确认识从自身找问题,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耐挫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适应能力不强。
2.2.4社会发展,一些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实际脱节。
职业规划是职业发展的航标,是学生付诸行动的动力源泉[3]。问卷中体现出的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缺乏,对当前就业和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不利的影响。没有规划和目标,学习和工作就缺乏动力,导致一些学生被动学习专业知识;员工入职后工作没激情,仅停留在薪水、福利、职务升迁的表象上,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格格不入,更谈不上职业追求和技能提升。
3.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几点实践
当前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培养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方面,总结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培养范围和覆盖面较窄,采用类似于心理讲座、就业讲座等敷衍了事;二是培养目标和任务不明确,落实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策略不突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