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冬
摘 要:随着“工业4.0”和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提出,社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师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构建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创业型实训基地等方面对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实践模式
在近几年的国家政府会议中,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在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双创”成为焦点的热议话题。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为热点问题。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其经历时间短暂,经验少,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系统,实践成功经验需要加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上,高校创业教育及管理模式仍处于萌芽阶段[2],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需要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因此,研究、实践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而建立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本研究借鉴IPPS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课程体系。IPPS教学模式是指:创意(idea)、项目(project)、计划(plan)、战略(strategy)[3]。在IPPS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设置可行的评价体系,以达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IPPS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课程必须符合教育规律,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知识框架体系[4]。(2)课程设置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修改,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3)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一定的准则和教学认知规律,课程体系中的不同程度的难易度的排序需要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安排顺序一致。
在构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见表1);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2 构建师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创业型师资队伍的构建。高水平、高素质创业型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是快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构建创业型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创业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讲课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方面的经验。创业型师资队伍应来自于经济、工程、企业、投资公司及高校等领域构成专职教师,同时还应聘请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创业经验的人士作为兼职的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除了构建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外,还应积极引入创业型人才比如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投资家等,构成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创业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研发队伍,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政策动态,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寻求一条发展之路。研究就业形式及动态,就业理论及方法和技巧,整理创业就业案例和案例分析,尽快编纂出一套符合高职特点的创业就业系列教材。
2.2 强化师资队伍培训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比专业教育还要复杂的一项教学工程,需要一支高水准、高素质、有创业体验的师资队伍。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快速提升教师创业素质是推进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特别是要注重培养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促使师资队伍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创新型转化。为此,高职院校一定鼓励各个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从事创业实践体验或自主办企业,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另外,还要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国内和国际的创业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学术研讨,全力培养和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业型教学师资队伍。
3 构建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创业型实训基地
创业教育不可能仅仅是进行知识的讲授,更多的是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和实训训练以及模拟创业的实训基地。因此,构建功能完善的创业型实训基地是创业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3.1 整合校内各种实训基地资源,构建创业型实训基地
以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协同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为平台,整合现有的实训资源包括各个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构建创业实训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由学校统一协调,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并负责提供基金,同政府部门沟通,搭建各种实训平台,创立示范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基金支持、咨询支持及管理支持等服务项目,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切实体验创业经历的全部过程,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5]。
3.2 开发校内市场,进行创业锻炼
以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心,学生在系统性地学习了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有了创意项目以后,申报创业基金,在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战演练。积极开发高校校内市场,学生创业更了解学生的需求,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有着一定的人脉资源,因此在校内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又有学校的创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校内创业更容易培养和孵化。
3.3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构建校企共建的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和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就业创业和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组织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更加贴近市场、企业。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吸收企业文化,从而增长才干,达到就业和创业的目的,取得学校和企业双赢。
4 结语
当今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找寻就业出路是一個重要问题,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案。教会大学生去创业就是各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各个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训资源进行创业就业教育,并且构建符合各个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及模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这样,学生在学校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创业就业知识,就能够在毕业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实践,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一部分学生创业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创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商〔2006〕16号:3.
[2]欧阳育良,戴春桃.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1(16):19-20.
[3]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2(1):151-153.
[4]师晓莉,师晓华.基于创业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索[J].学术论坛,2014(34):200-201.
[5]范冰.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创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