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浅析

2018-03-30 09:19尚青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建筑

东岳庙始建于元代距今698年历史,后经明、清扩建,是我国华北地区现存道教正一派最大的庙宇,庙内众多楹联匾额、碑刻神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由于战争年代动乱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使东岳庙逐渐没落、损坏严重,面临周边违章建设、环境破坏、年久失修的诸多问题。研究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文化传承、市民活动空间再利用三方面开展,浅析东岳庙的修缮整治及为市民提供民俗文化的交流场所。

一、研究背景

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地处进京离京交通要道,现占地约四万七千平方米,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由元朝道教大师张留孙最早筹资兴建,历经明清修缮扩建,鼎盛时期曾占地七万平方米并形成中路正院与东西廊院结合的七进院落庙宇,集合三朝建筑风格,庙外有明代琉璃牌坊写有“秩祀岱宗”和“永延帝祚”。庙中部分建筑采用黄色琉璃,且观屋顶脊兽数量可确定东岳庙曾一度作为皇家寺庙,由朝廷修缮,每年举办庙会。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1建筑遗产保护

1.1整体布局

从建筑布局及空间角度看,东岳庙融合了皇室和民间建筑特点,形成了地标式建筑群落,中路的宫殿式建筑、东侧院落的江南风格花园、西侧院落的民间式俗神庙宇,二者和谐共处,既满足封建皇室贵族对政权维持的需求,又适用于普通百姓的求神需要,是北京政治、文化、经济一体的集中表现,在京城形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庙门,原棂星门,庙门挂山门的康熙御书“东岳庙”匾额,中路为七进院落:第一进:三间四柱七顶黄彩琉璃牌楼、跨街彩绘牌楼两座(已不存)、山门(因1988年拓宽朝阳门外大街道路已拆除)

第二进:洞门牌楼、钟鼓楼两座

第三进:瞻岱门

第四进:岱宗宝殿(主殿)、育德殿、阜财殿、广嗣殿、三茅君殿、炳灵公殿、铜特、玉马、七十六司、

第五进:東西太子殿、东西浴室

第六进:后罩楼包含娘娘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宫殿等,现已改为民俗文化展览。

第七进:目前尚未找到,依照平面已不存在。

东院大部分已不在,依记载原为皇室贵族休憩的花园,西院有民间供奉的各殿,如药王殿、鲁班殿、鲁祖殿、三官殿、东岳宝殿、显化殿、马王殿等,目前东西院划分为办公区,后罩楼外至北门现为工作生活区,均不对外开放。整体建筑风格不一,元明清均有,建筑边角部分可见损毁严重,中院的碑林许多已不完整,但是主体建筑群尚存,已纳入文物保护范围,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供学习研究。

1.2建筑保护现状

庙门外的钟鼓楼树立两侧,庙门主入口已不使用,台阶表面有机械损伤和裂痕,从东西侧门出入,庙门彩画已褪色严重。瞻岱门、三茅君殿、炳灵公殿的正椽、檁椽木质老化腐朽、墙体部分空鼓、开裂、脱落,七十六司的屋顶彩绘脱落褪色严重,有修补痕迹,不过有少部分已经变形。

东岳庙以碑林、匾额、楹联多著称,且匾额和楹联保护较好,相比之下碑林的碑刻缺失损毁较严重,整体布置无规律,但东侧碑林多于西侧,较重要完整的碑刻由玻璃罩进行保护。后罩楼由于改建为民俗文化展览区,各殿的门窗、隔扇样式简化,挂落、雀替部分省去,整体简约,不过建筑主体完整保留,改造较为成功。

2民俗文化传承

元朝时期东岳庙作为张留孙一派向统治者及蒙古传播汉人儒、道、释精髓的特殊信仰,明代扩建后作为官民合祭的东岳行宫,清代时期走水重修,整体规模又有所扩大,朝阳门作为漕粮必经之路,商贾往来繁多,各类求学、求婚、求子、求财、祛病等民俗习惯延续至今,香火鼎盛。信仰组织活动使各阶层关系更加紧密,是市民重要活动中心之一。每逢重大节日会在此举行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展示传统民俗的重要场所。东岳庙是京城最有影响的庙会之一,民国后期由于战乱影响,东岳庙整体衰落,各类建筑及文物破坏损毁。

通过有一段通往岱岳殿的神路,又称为福路,路两旁的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的小福牌,写满了市民各种祈愿。神路外侧东西各有一个御碑亭,还有系着红绸带的铜特和玉马,古时供祛病习俗使用。庙内有两株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和数株国家二级保护树木皆以槐树为主,一级分别是上图2.12~2.13所示的寿槐和状元槐,寿槐树龄高达800余年,为市民祈求延年益寿;状元槐则为祈求高中科举,金榜题名之习俗。

3市民活动空间再利用

东岳庙于1997年成立北京民俗博物馆,1999年对外开放,现后罩楼通过新融于老的保护模式,在原有的老建筑内部进行更新,赋予民俗博物展览的新功能, 尽量不更改建筑外观,既保存了历史性元素,又发挥了新时代的文化价值,是一次成功的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再利用实践。

民俗展览馆依据不同保护标准及高度限制,展览馆内一部分采用原地面,另一部分为架空重新铺砌地面。展览馆内配照明及空调,馆外也设置风格协调的休息座椅,为市民提供便利,是新融于老,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对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研究意义。传承至今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繁荣发展的有力见证。我们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遗产价值,合理利用当下先进的科学保护技术,使建筑遗产的内核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如展览馆、科教馆等新类别的融合变更,从而更有力地融入市民生活,为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路径。

三、结语

“机灵鬼儿,透亮碑,小精豆子不吃亏儿”北京东岳庙就是一个官民共建的建筑杰作,其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庙内俗神部落百余座神袛,兼容政权和民意,提供的民俗祈愿的场所,均展现出我们民族文化延续的方式。通过殿宇重修、庙会开启、恢复旧貌和民俗博物馆的结合,在新时代给人民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空间,不断传承保护建筑遗产,重现东岳行宫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彩萍.北京东岳庙与京城文化[J]文化学刊.2011.01.

[2]赵世瑜.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N]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50期.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08).

[4]范恩君.谈谈泰山信仰的当代定位问题[J],中国道教,2009.03.

作者简介:尚青(1992.03—),女,汉族,籍贯:天津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16级风景园林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建筑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