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代的“人工智能”

2018-03-30 10:45李夏恩
齐鲁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西洋大师机器

李夏恩

1881年,年仅36岁的徐建寅,已经是当时洋务运动中最得力的技术人才,三年前,他赴德国考察学习科学技术。他见识了无数西洋新式机器创造的奇迹,但仍然以这一年9月11日在柏林蜡像馆里见到的那尊会写字的机器人最让他感到惊异。

这尊机器人是一尊蜡人,“面目衣履与生人无异,能伏案疾书。足有轮,可任意推置何处”,但打开这个机器人的衣襟,就能看见胸膈里面“机轮甚繁,表里洞然”,只要打开开关,这尊机器人就可以“一手按纸,一手握管横书”。若在机器人的掌心写字,然后握紧拳头问他,则机器人“口不能言,而能以笔答”。于是,徐建寅就在掌心写了几个中国字,然后问机器人“余几时能返中国?”只见机器人右手执笔,写下了“冬间”一词。

这个答案当然让当时的徐建寅感到哑然失笑,因为他其时并没有回国的打算,但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徐突然因为急事不得不回国,此时他又想起当时柏林机器人所作出的预言,不由得在这一天的日记后面用小字写下了自己的感慨:

“其时余未有归志,其后卒如其言,不知蜡人何以能先知也?此事若非目击,出于他人之口,鲜有不河汉其言。在外洋数年,所见奇异,终以此事为第一。其神妙莫测,直觉言思拟议之俱穷矣!”

快跑,西洋机器人来了!

周围的人都纷纷闪避,唯恐挡住了这个头顶礼帽、叼着雪茄之人的前路。因为这个看似不异生人的西装革履的家伙,竟然一边疾步行走,一边从礼帽上冒出了滚滚浓烟。

对打开这一天上海最时兴的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晚清读者来说,他们肯定会被眼前图画上的那幅奇景所吸引。这一景象确实令人惊骇,但是,读过画面上方那段介绍文字的读者就会明白,这不是有哪个家伙引火烧身或是太过愤怒所以真的“七窍生烟”了,而是这个头顶烟囱礼帽之人,乃是一架善于行走的机器人。

它是美国一位名叫佐芝模的博士的新发明,其行走的原理,是因为“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能行走,迅捷异常,计一点钟能走五英里之远”,而他头上戴的帽子,真的是一个烟囱,因为这尊机器人需要靠火力蒸汽驱动,所以才会从帽子里冒出烟来。在这段介绍的最后,作者就像徐建寅一样发出慨叹:“呜呼!技至此,可谓神矣!”

不过,这则晚清机器人的猎奇报道,最有趣的部分并非仅仅关注于这尊具有后现代蒸汽朋克风格的机器人,而是在于报道前面论者所发的一通議论,在这段占据了一半篇幅的议论里,作者缕述了中国古代同类偶人的历史,并且还在开头附会上了国人谙熟的阴阳五行之说,“尝考五行中,惟水火有形无质,余皆可以制成人形”,紧接着,作者追述了昔日“孔子曾见金人三缄其口,秦始皇铸金人十二;越王慕范蠡,用金铸其像”等长长的一段中国人形制作史,直到最后才进入正题,描述这个西洋的行走机器人。

玄机恰恰隐藏于这段看似冗余的叙述之中,它当然可能是评论者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但更可能是为了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寻找相类的事物,以证明在这类奇技淫巧方面,中国古人并不输给西洋列强。而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有据可查。

譬如论者在文中提到的“秦始皇铸金人十二”这个例子,并非仅仅指的是《史记》中那句简短的“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铸金人十二”的干涩记述,而是公元3世纪的一本伪托道教创始人葛洪之名的小说《西京杂记》中的内容。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秦始皇的宝库中发现的一套神奇的会自动演奏音乐的铜机器人:

“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绳花采,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扭绳,则众乐皆作,与真器不异焉”。

对将悠久的历史视若拱璧的中国人来说,倘使要循着这一思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找出类似现代西洋人工智能科技的发明,可谓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在比《西京杂记》稍早成书的另一本史学著作《三国志》中,也记载了一个其能力绝不下于发明行走机器人的美国博士的发明家马钧,他成功地通过改装,让一套不能动的傀儡木偶活动起来。

古代中国机器大师

这些制造自动机器人的大师代不乏人,即使是在六朝乱世,仍然有这种精思技巧之人,公元4世纪后,赵暴君石虎统治时期,就有一个叫解飞的人,为石虎制造了一辆檀木车,车上坐着一尊金佛像,只要车走起来,就有九条龙对佛像喷水,同时又有十余尊木制机器道人,其中一尊能“恒以手摩佛心腹之间”,而另外十余尊木道人则“皆披袈裟绕佛行,当佛前辄揖礼佛,又以手撮香投炉中,与人无异”。而隋朝的另外一位暴君隋炀帝,也有他自己的机器人大师黄衮,在他奉命撰写的机器百科全书《水饰图经》中,记载了一种机器人的水上表演,在水中安置机器,用以操控水面上七艘载有机器木人的小船,船上的机器木人除了可以自动撑船、荡桨,还可以给等在水边的宾客斟酒。

这些机器大师中还包括一位皇帝,明末的倒数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就是一位狂热的木制机器爱好者,根据《天启宫词》里的记载,这位皇帝发明了一种“水傀儡戏”:“用方铜池纵横各三丈,贮水浮竹板,板承傀儡,池侧设帐障之,习为此者,钟鼓司官也。数人隐身帐内,引其机,辄应节转动。左右宣题目、鸣锣鼓者,代傀儡问答者,又数人。所演有东方朔偷桃、三宝太监下西洋诸事”。可以说这种灵怪机巧的程度,应该远远高于晚清时人透过图画想象一个礼帽冒烟的机器人行走时的模样。

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一点,刚才所举出的所有中国古代引以为豪的人工智能机器的例子,几乎全都是玩物,这恐怕也是中国的机器大师们所能达到的极限了——他们所制造的只是一种可供玩赏的自动玩具,对他们的评价也仅止于“巧”,却难以突破这种“巧”,来发展出像西洋那样真正的实用机械制造学来。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是西洋人携带这种技术来华,在中国人那里也往往被当成是一种玩具。18世纪来华的擅长机械技术的西洋传教士,很快发现自己在皇帝面前只是一个宫廷玩具大师,用以满足皇帝的西洋旨趣。

这些来自西洋最天才的机械技师的头脑,全部都倾注于满足皇帝对西洋玩具的好奇心上了。但与之相比,这些西洋机械师还是很幸运的,他们的中国同行却在这个老大帝国的暮年遭遇了自己的受难曲。我们能够查到的最后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机器人大师名叫石甘四,他的名字只在一本鲜为人知的地方志《湘潭县志》里出现过一次。

根据方志上简短的记述,这位18世纪默默无闻的机器大师,受到《三国志》里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启发,制造出两个木头机器人给他当仆役。如果他的这一发明真实可信并且得到推广的话,那么,也许中国的人工智能时代会来得更早一些,或者至少不会让晚清的读者为一个脑袋冒烟的美国机器人啧啧称奇,但他的下场却是险些被邻里当成乾隆末年兴起的白莲教匪,他的那些精巧的发明,也被说成是某种邪恶的巫术被控诉告官。无奈之下,石甘四只得亲手毁掉他制作的机器人。

回到未来:机器人的“中国梦”

1899年,中国最负盛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梁启超,因为一年前的宫廷政变,身背清廷通缉重犯罪名被迫亡命日本,但这一次的流亡之旅,却让他见识大长。是年岁暮,他在一篇《动物谈》的论文里,提到了一个名为“佛兰金仙”的人制怪物。这个怪物陈列在伦敦博物馆里,“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尽管看起来无足重视,但这个怪物却“内有机焉”,只要“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博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这个机器怪物据说曾被外交官曾纪泽见过,并且把它的名字译为“睡狮”,又名为“先睡后醒之巨物”。

毫无悬念,梁启超笔下这个“佛兰金仙”的狮状机器怪物,是在隐喻母国所遭遇的危机。诚如他在文后所发出的感叹,“呜呼!是可以為我四万万人告矣!”那样,梁叹恨于国人沉沉于老大帝国的昏睡迷梦之中而不能自醒,恰如无法开动的机器一样,难以发挥出它的威力,这篇文章也成为了中国近代著名的“睡狮”寓意的由来。

在晚清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来自西洋的机器人确实成为了文明国家的标志。尽管中国早已失去了古代能工巧匠机器大师的传统,但觉醒的中国人同样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乌托邦。1908年,晚清读者脍炙人口的小说家吴研人,在他的科幻小说《新石头记》里,给《石头记》里的贾宝玉安排了一个全新的结局。

在这部小说的后半部分,贾宝玉来到了一个被称为“文明境界”的所在,这里完全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而且最妙的是它的居民是一群极端反感西方势力的中国人,所以里面的所有高科技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造,不假任何西洋文明。在这个理想且爱国主义的“文明境界”里,上天有飞车,入地有遂车,而最高潮的地方是贾宝玉乘坐潜水艇航行海底,看尽世界奇观。

当然,在这个世界里,是绝对少不了机器人的存在的,机器人在这里已经相当普及,但作用却仅司职为人类报时。但这仅仅是晚清满坑满谷的科幻小说中机器人作用之一端,在另一部科幻神魔小说《平金川全传》里,作者张小山甚至将机器人出现的时间挪到了一个半世纪前的雍正时代,里面的洋军师南国泰竟发明出机器人助阵,最奇妙的构想则是“三教大战”,佛道二教为与回教斗法,竟请来罗马教皇带领十二徒弟手执十字架,大破雪山老祖冰结阵,实在难以设想,历史上一再颁布禁教令的雍正皇帝,对这些洋教盟军当作何感想。

这些晚清科幻小说中,最宏伟的夸想应该是一本名为《新纪元》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文明境界”不再限于中国某个世外桃源之中,而是整个中国,此时已经是1999年,中国早已成为一个世纪前西洋人所畏惧的觉醒起来的“佛兰金仙”。在这部小说里,未来被设定为历史的轮回,当年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在一个世纪后却成为了被入侵者。中国海军使用种种诸如“战知觉器”“流质电射灯”以及极具中国特色、能释放出比X光更强的光线“追魂砂”等高科技武器,一举大破欧洲联合舰队。终于在公元2000年,迫使西方战败国与中国签订条约,割地赔款,建立租界。

历史在科幻小说所设定的未来中被颠倒过来,尽管这只是一个想象,但对晚清时人来说,想象一百年后自己所不存在的世界,当然有着无限丰富的空间。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在这个已经成为现实的未来中,人工智能打败了人类,而在此之后的未来,究竟是人类的时代还是机器人的时代,那就是另一个科幻故事了。

猜你喜欢
西洋大师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大师剪我也剪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未来机器城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