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与中国的面子文化

2018-03-30 14:55王刘梅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辩证阿Q孔乙己

王刘梅

摘要:从面子的理论出发去探究阿Q竭力维护面子的表现与深层原因,并将阿Q与孔乙己爱面子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对比,体现了阿Q的自我麻醉,孔乙己的自恃清高。从鲁迅的笔下,我们对中国国民性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提出中国的面子文化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民族与国家也都会注重自己的国际形象。很多人对于中国的面子文化持否定与讽刺态度,笔者认为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阿Q;孔乙己;面子文化;辩证

一、比较阿Q与孔乙己

Brown & 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颇具影响力。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而且需要面子,并在言语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满足面子需求。面子包括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是每个人为自己争取的公共自我形象。[1]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而做出一系列为了维护面子的行为。如“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2]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面子思想,阿Q和中国传统国民一样,都喜欢他人当面赞美,但是又要表现出谦虚的样子,心里暗暗高兴。明明很瘦弱,做不了太多体力活,但是又好面子,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而努力。

消极面子是指通过言语行为弥补之前的面子损害。阿Q爱面子,所以他在受到屈辱和失败后的一种自我安慰方式就是精神胜利法。阿Q是个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进了学,阿Q也不表示推崇,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甚至瞧不起城里人。当别人嘲笑他头上的癞头疮疤时,他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

在捉虱子的时候,阿Q捉的虱子没有王胡的多,他就感觉不平。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件不足为怪的事情,但是阿Q总爱和身份比他低的人比,觉得比别人少,面子上就挂不住。忽略了他自己也是和王胡一样处在底层。

其实鲁迅笔下还有很多人物是围绕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去展开的,除了阿Q,还有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在受到别人的嘲笑与欺辱时,他们的回应都是为了维护面子。阿Q被別人打时,被强迫说成是“人打畜生”时,他争辩到“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虫豸原本就属于畜生的范畴,字面上接受自己是畜生范畴,却极力争辩自己是虫豸,否认自己是畜生的真正含义。这一看似荒谬的辩解其实是蕴涵了面子维护的一种常见策略。而孔乙己在偷书后被打遭到人们嘲笑时,他急的“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奋力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3]极力维护自己读书人的形象。

二、中国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这是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评论中国人的一段话。事实上,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国民怯懦而又好面子的思想确实是造成当时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一个社会要想永葆青春与活力,就必须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的面子文化源远流长,它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文化太过华丽,人们不够真实。面子文化在不知不觉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孟子曾讲述了《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齐人每天都转悠到墓地,吃祭祀品,饱餐后醉醺醺返回家中,对自己的妻子吹嘘与国中权贵共饮。如中国人不管干什么,都说要“拿得出手”,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包装的华丽精致,哪怕一盒小小的茶叶,硬是包装好几层,觉得这样才“高大上”。

一个民族越是缺少什么,就会越重视什么。因为之前我们的社会,使人们在那段时期保留下来的记忆,对后来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民是受人压迫的,没有太多的面子而言,所以后来人们就一直强调这个问题、并且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在经历了列强侵略的中国国民,内心在对面子文化抵触的同时,又在不自觉的维护。进入新社会,我们逐步做到了顺应时代的思想潮流,但不盲目跟风和自大,中国人民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多元化的社会。

三、辩证看待阿Q与中国面子文化

阿Q只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阿Q知道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是处在一个环境复杂的时代,他们都是有面子情结的。阿Q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现代国人的魂灵”,又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自欺、自解、自嘲、自我麻醉来维护自己的面子。[4]没有人在乎他,他还是千方百计的不让自己丢面子。

不过,我们需要辩证看待这种面子文化。因为当今的面子文化已经不同以往了,我们的面子文化除了有虚荣攀比的一方面外,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爱面子是人之常情,我们都能够理解。而且面子情结,不止中国人有。所有人出国旅游都知道自己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是国家的面子,自然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注重面子的话,就有损国际形象和在国民心中的地位。

面子文化甚至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促进意义的,“不争馒头争口气”,其实也是激励我们,不断促进国家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以扬眉吐气。比如在中国各种电视节目都在模仿外国电视节目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体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比较鲁迅笔下的阿Q与孔乙己,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社会,面子文化是有利有弊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反思,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过于讲面子而失去自己的底线,也不要完全否定它,从某种程度上讲,面子文化对于我们保持民族自信,历经沧桑,依旧充满生机与活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Brown、Levinson.《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J].1978.

[2] 鲁迅.阿Q正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 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 杨恒.《浅议阿Q的精神胜利法[J].文学教育,2015.

猜你喜欢
辩证阿Q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阿Q和老A
孔乙己(下)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