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鹏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国共产党执政至今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之一,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发展起指导作用。因此一个科学理念的提出,必然根源于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包含三个方面: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目标。
首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正所谓“圆梦适得其势”,中国在发展的关键期迎来新机遇:国际环境总体形势稳定,经济与文化交流成为国际交往的主体,对外开放的中国拥有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内条件看,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正在持续释放,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社会生活安定和谐。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既形成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又成为发展的有力保障。
其次,机遇伴随着严峻挑战。第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挑战党的纯洁性,是在新形势下对党从内部根除危险的自我过滤与净化能力的考量。第二,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掀起各种类型的社会思潮,而潜伏其中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难挑战着党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第三,时代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引发的变革可谓迅猛而深刻,也引发了对党的时代性的挑战。作为成立近百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否敏锐观察潮流变动的风信标,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能力,也为各界所关注。在面对机遇的同时,党也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建设性与攻击性的、新兴与历史等的多重挑战。
最后,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制定新目标。目标的制定是抓住机遇进行发展的指向,目标能否实现是对挑战最客观的回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分两步走”的新目标,内含了对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要求,也包含着对内外环境的深刻把握。新的目标直指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进程来看,从最初被外部冲击裹挟进入世界现代化发展浪潮,到如今主动开放国门,积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一转变的核心因素正是党的领导。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已经密不可分了。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党对于自身的建设亟待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首要任务的转变根源于持续变化的新形势,是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深入解读时代内涵,在政党建设领域对于新形势的积极回应。
相比多党制国家,中国的政党制度能保证执政党制定的方针、路线、政策能够在确实满足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基础上,在不断改进的实践中一贯执行下去。而这一优势也使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有了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路径之一。党的执政能力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执政主体素质,也包括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巩固执政成果的能力。
从执政主体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会直接体现在执政成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2]中国共产党所执掌的权力由各级领导干部来承担,他们在权力体系中在不同领域承担不同的职责,都是直接参与者,党的执政能力要靠领导干部个人的素质、业务水平来体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求用党的理论创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就要求干部队伍必须始终遵守心向中央的政治规矩,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定自己的政治原则。这些既是总书记对一线干部的告诫,更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从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角度看,从顶层到地方各级再到基层的领导机关,这之间交织着庞大复杂的关系网。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成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途径。首先要维护稳定性,必须确保党在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只有核心存在才能形成向心力,凝结起全党的力量指导国家发展事业。只有坚守党的领导,才能维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盘不动摇。其次要保持连续性,要求党中央的精神能够自顶层到基层传达通畅,全党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杜绝十九大精神在各级机关的传达中出现歪曲或断裂,党员应树立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向中央看齐。最后必须正确处理与国家权力系统的主客体关系,秉承党政分开原则,厘清党政之间的关联,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从巩固执政成果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党的性质也必然反映着其执政的国家性质,能否保证党的性质不“变味”,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时时刻刻都要讲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不讲政治,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属性就不能申明,党的性质就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悄然改变,那么党领导人民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会随即葬送了。须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党内思想混乱,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苏共的变质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崩溃埋下深深的伏笔。从这一角度看,为巩固党执政以来的诸多成果,不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要有30年的时间才能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表述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3]在这一定义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党的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内在包含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这就使我们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解更加立体化,使之成为一个既有自上而下的领导,又有自下而上的反馈的全新概念,在这一体系的众多要素中,突出中国共产党这一要素的核心地位,使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局中凸显出一个关键的发力点。
国家治理能力首先应与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一概念加以区分。简单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权力系统的掌控能力,包括领导指引、协调各方等多重内容,其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客体是权力系统。国家治理能力则体现在权力系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上,这一系统的运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才能有力证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主体是国家权力系统即政权,客体是整个的经济社会。在我国的权力系统中,虽然中国共产党占有主体地位,但还是存在着众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内或党外人士,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直接承载者。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一切的,党在权力系统当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而加强党的领导是离不开党的政治建设的。
中国的治国理政之道处在一个动态的探索中,无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还是治理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总结党和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的:“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5]188因此,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保障,而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旨在全党范围内树立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政治建设的根本指向,同时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推力,这两者显然是相契合的。
党的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首先从政治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抓紧抓好。”[5]18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的几个要求,包括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严明党的纪律和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党的事业要能蓬勃发展,一定是有一只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在起关键性的作用。部分领导干部出现问题,根子上还是思想观念发生动摇,不能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定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在面对新危险和新挑战时,在政治原则、党性原则上做出让步。因此,要锻炼出一只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必须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其立正身、讲原则的政治意识,坚守自己的政治原则不动摇,以保证党员立场的坚定性。
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必然要求增强纪律和规矩的约束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5]155,同时“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5]181这一表述深刻体现了政治纪律的重要地位。全面从严治党要向纵深推进,必须严明党的纪律,通过党的政治建设使全党同志深入认识政治纪律的重要性,明确强调和坚定执行。
全面从严治党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将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的表现交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这需要党员摆正自身位置,明确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党员的自身行为,不应仅仅满足于不违反党的纪律,而要积极向人民群众靠拢,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绳,发扬自身的政治道德。在党的内部,政治立场也包含着对于党中央权威的自觉维护,对党内同志真正做到志同道合的要求。能否落实人民的监督作用,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的重要考量。
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内在包含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既是治党的手段,也是治党的动力,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为基础,严为关键,治为要害都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在路上,党也将始终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成果是否丰厚,党要负起重要的历史责任。加强党的建设是历史、现实和人民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这一工作的重点,也是推动这一进程向前发展的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以变化中的新形势为依据,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能够切实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是党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建设总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