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同强 马秀峰
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董同强1马秀峰2
(1.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2.曲阜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创客教育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困境是创客型师资匮乏。文章立足于实践,针对目前我国创客型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以“参与”为核心理念,以参与式方法为实施手段,以提升教师的创客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培训目的,构建了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同时,文章应用此模式,开展了“R市中小学创客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并从实践层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推动中小学创客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创客型教师;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驱动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教育内容、方法、模式之间的藩篱,促成了三者的交互式发展。2016年,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常态”教育,是解决如何培养创客、实现“互联网+”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而创客型师资的培养是实现创客培养的前提与根本。参与式培训作为在“参与式”学习情境下的具体实践,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将“参与式”理念融入创客型教师培训,创设双向化、多元化、人本化的培训环境,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举。
参与(Partake)意指以个体为单位参与到群体活动中,强调个体参与群体活动的状态。参与式学习是在体验式学习、建构主义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重视“参与”情景的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合作中学习等特征。在参与式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使学习者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并作为“共同设计者”与教学团队协作设计和实施教学、探索恰当的资源,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高度互动的参与式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与创造能力[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客热潮席卷全球,各类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创客星球”、“南京创客空间”、“柴火创客空间”等已经成为开展创客教育不可或缺的实践场所,各类创客教育联盟、创客项目比赛、创客型教师培训研讨会等也纷纷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可见,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目标以来,“创客+教育”这样一个“应景定制”的组合概念已在全国各地获得了极大的重视与广泛推行。然而创客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创客型师资匮乏。目前,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事创客教育活动的教育创客,他们在“双创”目标提出以前,就已经在创客教育的道路上探索了多年;另一类主要以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门学科的教师为主,他们中的大多数之前并未接触过创客教育,仅仅是从技术层面给予学生指导。中小学创客型教师的培养作为创客教育实施的关键,肩负着引导与推动创客教育发展的重任。因此,如何推进创客教育师资专业化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与式”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创客型教师培训,能够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中以培训者为主体的培训模式,打破了以往由培训者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培训思维,将培训所传达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内化于教师自身,形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反思性的教育智慧,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机会[3]。“参与式”学习理念融入创客型教师培训,不仅意味着一般认知中物理的“在场参与”,更指心智的“在场参与”,重在观念的变革。
教师学习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动性,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导向学习,更加注重在学习上的自我指导并做出选择。参与式学习为教师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提供了机会,其最大特点是创设“参与性”的情景——通过将学习者置于“参与式”学习情景下,让学习者亲身体验和感受参与,并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强调问题情景下的高层次学习,体现了基于学习者个体经验的情境感知学习的特点。参与式学习强调通过现场学习与讨论相结合,促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为作为“共同设计者”的学习者创设双向化、多元化、人本化的学习环境,并依据不同学习需求提供灵活的培训手段,使其获得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是参与者形成认识并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因此特别适合创客型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新工业革命与新技术革命的爆发,催生了创新2.0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信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将“创客”与“教育”融为一体,本研究认为应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客素养着手,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科学素养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特色发展路径。这里谈到的“创客素养”,是作为一名创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科技素养、合作素养、问题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等[4]。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创客,首先教师必须自身具备创客素养,否则创客教育便是一纸空文,无从谈起。在参与式学习环境中,创客型教师培训的目标是促使教师从“听”过渡到“做”,倡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主动探寻知识的来源与延伸,并动手操作各类工具与应用软件,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师培训是一种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终身化、专业化的投资性活动[5]。培训师与参训教师之间并非只进行简单的知识传输,两者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在协作的过程中变换角色,因此协作交互是教师培训的本质。参与式学习更多地采用一种以“合作学习”为表征的学习方式,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评课等。在采用参与式学习模式的创客型教师培训中,培训者更多地承担着“学习促进者”的新角色,与参训教师之间保持着对话与合作的关系。
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指的是以“参与”为核心理念,以参与式方法为实施手段,以提升教师的创客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培训目的的具体实践[6]。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授受式”培训模式,而是以主体性价值为基本取向的一种行动哲学。在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中,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已不再被视为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而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不可忽视的资源动力。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更加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平等性。因此,与其说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是一种特殊的培训模式,不如将其视为在“参与式”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具体实践。
对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和支持服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四大核心环节。如郭绍青等[7]提出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主要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实施培训、总结评价等环节为关键点,吴全会等[8]提出“创感时代”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需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团队建设、培训平台搭建、多元化评估形式等维度进行整合。基于此,本研究将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划分为需求分析、培训策略、内容设计、实施流程、评价体系等五个维度,如图1所示。该模型中重点关注的要素是培训内容、培训流程、培训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关系。
图1 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
(1)诊断性培训需求分析
对参训教师学习需求的分析是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初始环节。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回答“为什么要培训、培训实施需要做什么、学员需要什么”[9]等问题,旨在让培训师客观地认识参训教师,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培训。诊断性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诊断性培训需求分析流程
(2)分层次培训策略设计
在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中,培训对象被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班级,第二层为行动小组,第三层为学员个体[10]。在培训策略上,如何分类、协调好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是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的重点。具体来说,以培训班级为主体的培训策略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以行动小组为主体的培训策略主要通过主题研讨与技能训练的方式进行;面向学员个体的培训策略侧重于个性化差异,主要采取实践巩固与后期跟踪等方式开展,由此形成“小组带动整体、专家带动新手、组长带动组员”之由点到面的培训框架。
(3)模块化培训内容设计
根据前期需求分析和策略设计,本研究对培训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划分为几个专题,各专题涉及不同的问题与任务,从而引导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系统的思考与理解。具体来说,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的内容分为四大模块,且每个模块整合了2~7个专题:①创客文化探究模块,主要包括中外创客文化的发展成果与案例等内容;②创客潜能培养模块,主要包括创客教育素养培养和教师技能训练等内容;③创客知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构建、工具和设备的操作与示范等内容;④创客实践巩固模块,主要包括项目综合能力及其应用强化等内容。基于创客课程和学科课程融合的方法与经验,对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将有利于教师课堂实际教学的展开。
(4)集中化培训实施流程
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在集体环境下采用活动序列组合的方式开展,分为四个阶段:①集中学习阶段,主要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的形式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系统、全面地掌握专题内容;②观摩研讨阶段,主要组织参训教师实地观摩有创客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关注在此过程中创客导师技能的修炼与实践;③参与实践阶段,是集中培训流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以技术培训活动为主,培训内容是Arduino、3D打印、App Inventor等工具的使用;④反思总结阶段,参训教师遵照“反思—行动—反思”的流程[11],在创客教学上获得“反思—深化—再反思—再深化”的螺旋式上升,实现由质变向量变的转化。
(5)多元化培训评价体系设计
对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的评价以两个环节为主:①跟进评估环节,主要通过设置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方式,对参训教师的进阶成长进行记录;②实施反馈环节,主要是对培训方案与过程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参训教师是这个环节的评价主体,通过回答“培训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培训活动是否有效”、“培训实施环节是否有针对性”等问题对培训方案进行评价,便于培训团队及时总结、反思培训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修改培训方案。
(6)全方位培训支持服务
有效的教师培训不仅需要在培训前对教师的能力、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开展参与式、引领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还需要在培训结束后建立服务于参训教师的持续性培训支持服务体系[12]。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本研究从培训设施、培训资源、培训人员与信息、培训组织与服务等四个方面,对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提供全方位培训支持服务。其中,培训设施服务与培训资源服务是教师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基本需要,为教师提供校社协同构建的创客空间作为学习场所,提供带有地域性特征并与现行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培训人员与信息服务是针对培训机构服务人员与教师之间的社交需要,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与指导;培训组织与服务则是针对教师期待在学校获得支持与认可的尊重需要,为教师提供“教师个人空间—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数字化研修体系,实现创客教育应用的常态化。
2016年7月,本研究团队承担了由R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联盟组织的“R市中小学创客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进行了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实践应用。该培训项目共有参训教师80名,培训时间为7天(5天的集中理论学习、2天的实地观摩研讨和实践活动)。在该培训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本研究团队在培训开始前半个月便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平台调研等方式,采集了参训教师的基本信息及其对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师资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并为每个学员建立电子档案袋,明确学员已具备的基本技能,设置生成本期培训班的社交化学习群组(如QQ群、微信群等)[13]。在培训前一周,本研究团队利用社交化学习平台,将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信息、学习视频、讲义等推送给学员,引导学员参与社交化学习群组的互动交流与学习讨论,以此提高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熟悉度与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在集中化培训的过程中,本研究团队按照活动序列组合的方式展开培训,分为以下阶段:
①面授课堂教学阶段,培训师遵照“专题—问题—任务”的实施序列,围绕中外创客文化发展史,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类创客文化成果和实践案例;通过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分析、讲解、提问,促使学员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式的有效学习,以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②协作学习阶段,培训师主要采取“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提醒学员可以从“专家视角”、“小组讨论”、“自身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以进一步强化学员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创客教育与3D打印教育应用”课程中,培训师在开课之前便发布了课堂分组的讨论主题——“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创客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学员按照学习小组的划分各自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并将其汇报给培训师,再由培训师进行集中点评。各个小组之间不同的观点的相互碰撞,有利于激发学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③观摩研讨与实践阶段,学员参与实地观摩,关注在此过程中创客导师技能的修炼与实践;观摩结束后,本研究团队与培训师共同组织学员参加研讨,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并由小组组长对各位学员所提出的问题、方案、意见进行记录;研讨结束后,又以小组为单位在培训班级内进行了创客作品展示。参与实践作为集中化培训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要求学员每人领取一套制作器材,以小组的形式共同选定一个创客课题,完成一个创客项目,从而通过“造物”的形式,在创客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边做边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④评价反馈阶段,主要依托“学习元”平台建立学员电子档案袋,借助平台自带的评价功能设计自我需求评估、资料积累、未来研修计划、培训反思等模块,鼓励学员将教学随笔、研修心得、研究论文、课堂案例、设计作品等发布到平台上,便于培训师从多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评价。同时,平台自动针对学员的日常学习、科研、教学设计能力等成果进行全方位跟踪记录,形成诊断性评价,帮助学员找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通过自我诊断实现自我发展。
为进一步探究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团队于培训结束后1个月,通过现场评课、学员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对该模式的实用性与整体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团队从培训活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三个方面编制问卷与访谈提纲,问卷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以80名参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8份,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3份,共得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为96.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取内部Cronbach’s α系数作为信度参数,计算出信息参数为0.86,说明题目内部的一致性良好,问卷的内容信度较高;选取各维度分与总分的相关、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作为结构效度的表现形式,发现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度较高(r>0.5),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度较低(r<0.4),表明问卷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员表示对此次培训的整体效果持满意态度,并表示仍希望继续参与此种模式的培训;88.7%的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活动的设置能满足现在的学习需求,并表示能通过培训获得自己的成果;同时,学员对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资源、培训专家队伍等也给予了极大的认可。但是,在教学设备与工具方面有近18%的学员表示情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受培训场地实际条件的限制,学员无法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持续有效的支持。通过对学员的访谈与问卷开放题的相关分析,本研究发现:学员主要针对培训课程资源的优化、培训方案的改进、培训后的支持服务提出建议。如有些学员提议建立激励机制与各小组的成果汇报相关联,以便有效实现培训迁移的激励;有些学员提议建设带有区域特色和微型化特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便随时随地都能加入到学习中;还有些学员提议建立培训服务人员的专业化队伍,以便能持续不断地得到指导与关心。
通过一轮的培训工作,本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的方案,以便于今后继续开展培训工作。但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推广实验,对创客型教师培训的研究还需要进行长期跟踪。总而言之,在“参与式”学习环境下开展中小学创客型教师的培训,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创客素养,进而通过创客型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共享、交流等能力。本研究探讨了在“双创”目标下面向中小学的创客型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的构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期望可以为关注中小学创客型教师培训的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思考。
[1]张纲,王珠珠.发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学习领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J].中国电化教育,2017,(2):140-144.
[2]周娜.参与式学习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设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1):81-86.
[3][6]韩萍,李忠军.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3,(1):91-94.
[4]董同强,马秀峰.创客视角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4):70-77.
[5]余新.教师培训的本质、功能和专业化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41-44.
[7]郭绍青,张乐,陈莹.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28-33.
[8]吴全会,刘贵宝.创感时代的参与式教师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15,(2):54-58.
[9][10]郑燕林,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58-61.
[11]曾琦,杜蕾.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基本流程解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5-27.
[12]荆永君,李昕.持续关注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95-100.
[13]刘径言,陈明选,马志强.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培训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90-94.
编辑:小米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Training Model of Maker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DONG Tong-qiang1MA Xiu-feng2
The marker education, while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ill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 The most serious predicament is the lack of maker teachers. Based on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participatory training model of maker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iming at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maker teachers in China. In addition, this model took the “particip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used the participatory method as the implementation mean and with the intent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marker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Workshop for marker backbon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R city”, and further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is model was discussed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expecting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aker teachers; participatory; teacher training mode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董同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创客教育,邮箱为771786304@qq.com。
2017年3月1日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3.017
G40-057
A
1009—8097(2018)03—01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