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东盟国际学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3-30 01:04朱敏芳胡德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奖学金贵州课程

朱敏芳,黄 琨,胡德慧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基本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全球化。贵州虽然地处西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多年戴着西部边缘欠发达的帽子,但近年来贵州经济增速一直维持在10%以上。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贵州经济已经持续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了,而且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在继续,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贵州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也带动了国际学生教育的迅速发展。

一、贵州各高校开展东盟国际学生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贵州各高校在科学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自2008年以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在贵阳成功举办8届,积极为各高校与东盟搭建合作平台。贵州与东盟各高校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合作渠道和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为发展贵州国际学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尤以东盟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最为明显。以下将从招生规模、招生项目类型、学习专业、课程设置、学习形式、学习费用、奖学金制度以及师资队伍等七个方面阐述贵州高校开展东盟国际学生教育的现状。

(一)招生规模

随着贵州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各高校东盟国际学生教育日益发展,招收国际学生的高校逐步增加,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国际学生人数上升较快。招收国际学生的高校由最初的贵州大学、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校到现在的近20所高校。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在近两年实现了招收国际学生数量零的突破。据贵州省教育厅的数据表示,2014年来黔国际学生数量为912人,其中东盟学生约600人;2015年达1150人,比2014年增长了26.1%,其中东盟学生约800人;2016年国际学生达1300余人,其中来自东盟的国际学生近千人。借着教育交流周的契机,贵州成为东盟学生热衷的留学目的地,贵州省国际学生教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接受的国际学生数量急速增长,来黔留学的东盟国际学生的来源国也逐渐增多。从最初的泰国、老挝、越南,逐渐发展到东南亚各国,甚至教育发达的新加坡也有国际学生来黔留学,发展势态良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深度、广度也获得了巨大提升。

(二)招生项目类型

从各高校近几年的国际学生招生简章可知,贵州各高校招生国际学生的项目有学历教育项目和非学历教学项目。学历教育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硕士、三年制博士,但各高校针对国际学生的项目和国内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是一样的。来自东盟的高中毕业生如语言达不到进入专业课的要求,则可先进行1-2年的汉语学习,待通过HSK4级后,则可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专业。具有本科学历的学生,汉语水平达到HSK4后,则可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硕士学位,汉语水平达到HSK5后,则可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在贵州省就读的东盟国际学生中,本科国际学生最多,约88%分布在各本科类院校,其中贵州大学人数最多,达400多人;其次是专科生,约10%,其中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数最多,已达200多人;最后是研究生,约2%。不少学历生因为语言水平达不到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要求,需要先学习语言,待语言水平达到要求后,可自由选择专业进入学历阶段学习。

非学历的有长期汉语进修生(学期、学年)、短期文化体验项目、短期游学团、专业进修生(本科、硕士、博士课程进修)。非学历教育则主要是短期的交流生、短期语言学习项目和培训研修生,其中以短期交流培训生居多。例如,贵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2017年暑假开始接收短期培训生。接受短期游学或文化体验项目的高校不多,主要是师资力量比较强大的高校,可随时接团,短期游学团和文化体验项目的人数和时间不能确定。

(三)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贵州各高校严格按照《学校招生和培养留学生管理办法》的要求,安排基本一致,语言阶段的学生根据汉语水平情况分为不同层级,安排有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分零基础课程、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各层级的汉语课程有:汉语综合、汉语精读、汉语泛读、报刊选读、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写作、HSK考试辅导等;中国文化课程有中国概况、中国书法、中国民族及宗教、中国影视、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民间音乐舞蹈、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烹饪、中国旅游、贵族民间文化和生活、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人文贵州、太极拳、中国武术等。其他学历学位阶段课程为汉语授课,课程设置与各高校同专业和年级的中国学生相同,国际学生不修思政系列课程,哲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除外。《中国法律》等课程,则根据学生个人意愿自由选择。

(四)学习形式

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贵州各高校针对教学对象的需求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其中非学历教育和语言学习阶段学习方式较为多样,主要方式有一对一、一对二、小班制、随到随学、大班制等。不少学校在课堂教学外还辅之以一对一的语伴或帮扶志愿者等形式的课堂外的语言学习。其中,贵州大学由于师资较为充足、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学习方式最为多样,可以随到随学插班,根据语言分级较为精细,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不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院校则采用大班制,分级粗糙,甚至不分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学校根据学生来源国、语言水平、文化背景相同与否等来划分班级。学历教育阶段高校则多为大班制、导师负责制等,学习形式相对单一。

(五)学习费用

贵州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收费制学费。各高校学费情况相差不大,根据学习类型不同,相应的学费不一样。各高校间的差异不大,相差500-1000元/年。平均学费情况如下表:

表1 贵州各高校收费标准

因为现在各学校学历生和长期进修生的奖金覆盖率已将近100%,学费的影响不大,相对而言,对短期项目的学费影响较大。

(六)奖学金制度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贵州各高校为东盟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主要有中国政府奖学金、贵州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黔老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免除申请费、学费、校内住宿、保险费,生活补助硕士3000元/月、博士3500元/月;孔子学院奖学金免除申请费、学费、校内住宿、保险费,生活补助2500元/月;贵州省政府奖学金有全额奖学金和学费奖学金;贵州省外国国际学生奖学金有优秀来黔国际学生奖学金、黔老留学生奖学金、2017贵州省东南亚奖学金、贵州省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4个项目。黔老奖学金由贵州省于2016-2020年向老挝提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培训研修等类别的奖学金。各高校提供的校级奖学金情况不一样,约80%的高校是免除学费,20%的学校是按等级免部分学费,只有部分贵州大学的学生能享受孔子学院奖学金。各高校学历生奖学金覆盖率达100%,多数短期语言类项目学生为自费。

(七)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高校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际学生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各高校对国际学生在进入学历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师资力量有保障,职称结构也较为合理,但只有极为少数的教师用英语授课。各高校在高学历人才、外籍专家等引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人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在语言学习阶段,各高校的师资情况不容乐观,可分为两种情况:有相应学科支撑的学院,师资力量一般,教师队伍较为稳定;而没有相应基础学科支撑的理工类或专科类院校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甚至有个别院校缺乏专业的队伍,50%以上的教师为兼职或外聘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合理,教授、博士占比不高,多数任课教师为年轻教师或在读研究生,学院发展后劲不足。

二、贵州高校东盟国际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尽管近几年贵州国际教育发展进步较大,各高校国际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但贵州地区属西南内陆,整体经济较为落后,在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科技、交通、教育等发展水平不如东部和沿海地区,国际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加之部分高校缺乏对外合作交流意识,或者心理上不够重视,发展定位不清晰,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主意识等原因。贵州东盟国际学生教育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高校的国际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高校缺乏核心竞争力

贵州的省属高校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会——贵阳,在各高校就读的国际学生数量不均衡,各高校的东盟国际学生数量差距较大,贵州大学的国际学生约占全省总量的50%,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是贵州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国际教育中的佼佼者,东盟学生数量超过了所有职业技术学院东盟学生数量的总和。贵州师范大学虽有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支持,但是贵州师范大学的国际学生教育发展并不比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好。贵州各高校由于国际学生招生项目单一,东盟学生来源国分布不均衡,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等国学生比例还不到2%,而学生主要来源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几个国家。贵州理工学计划在2017年秋季开设专门的老挝学生班。

(二)师资力量短缺、语言阶段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优秀的师资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在语言学习阶段,各高校情况则不一定。一些工科或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没有国际汉语教育或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支持,师资力量较为短缺,合格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非常大,多为外聘或兼职教师。在岗教师中,讲师、助教的比例达到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超过70%,职称结构极其不协调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国际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国际教育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或课型设置不完善,课程特点不突出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各校的课程设置均按照要求设置,特点不突出,缺乏新意,只有个别院校会提供一两门较为有创意的文化类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没有针对东盟学生增设相应的符合他们国家或其自身特色的课程,而是与其他本科学生的课程一样。例如,《高等数学》对于东盟学生来说,难度过大,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适应并未安排特殊的过渡或强化课程。

(四)缺乏合作意识,宣传不到位

在信息网络时代,不少高校官网的英文版面形同虚设,多所高校的国际交流处网站中文内容也是少之又少,学生关心的内容,例如申请项目、奖学金等内容不完整,且内容更新不及时。例如,贵州大学国际交流处和国际教育学院网页内容主要为2011年和2013年的,其后多年没有更新,学生想要主动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却苦于没有门路。如今虽然贵州省教育厅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来黔留学网”,也有相应的英文版面,但是信息更新速度非常慢,不少高校提供的信息为2015年的信息,甚至有个别高校的展示页面处于空白状态。各高校间缺乏合作意识,未能强强联手,发挥各自的优势。

(五)管理制度滞后,学习、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奖学金项目种类少

各高校的东盟学生数量大增,对高校的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建设经费等原因,部分高校的硬件设施发展速度无法跟上。有的高校国际教育正处在初始阶段,缺乏经验,准备工作不充分,摸着石头过河,国际学生管理人员在与东盟国际学生交流时可能存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大部分高校的国际学生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或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并无任何企业、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个人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与邻近的西部省市比较,贵州省各高校的奖学金项目种类少,短期类语言项目奖学金覆盖率不高,各高校享受贵州省政府奖学金学生的名额由上级主管部门分配,灵活性不够高。

三、贵州高校东盟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的对策

全国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态势良好,贵州省与东盟各成员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教育交流发展迅速,但如何突破挑战、解决问题是贵州高校东盟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下面将从中央、地方和高校自身三个角度提出对策:

(一)中央政府(国家教育国际化)

首先,国家应加快国际学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国际学生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教育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政策法规,规范国际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同时为地方政府和高校创造良好的国际学生教育环境,为贵州教育国际化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各地东盟学生教育的发展。其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教育全球化和教育市场国际化的观念,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简化国际学生来华申请程序,建立完备有效的管理机制,考虑地方特色,指导地方和高校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教育。最后,国家可以拓宽筹资渠道,扩大奖学金覆盖面和增加奖学金额度,鼓励民间交往,增进双方的友谊和感情。

(二)地方政府

贵州省应积极呼应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将与东盟的合作进一步落实到贵州的发展计划中。在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中,地方政府不仅仅要做合作的参与者,也可发挥倡议者甚至部分决策者的作者,积极推动次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应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多为高校与东盟高校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构建合作平台,形成合作机制,争取吸收更多的发展资源,搭建统一的教育信息平台,并做好平台维护和信息更新工作。积极与东盟的机构或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项目。贵州省在过去八年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积极为各高校与东盟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地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为东盟学生来黔留学提供资金支持,为双方培养各类骨干人才。

(三)高校自身

贵州各高校应抓住机遇,及时改进国际学生工作,积极应对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尽量满足东盟来黔国际学生不断高涨的学习需求,为东盟各国及贵州的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首先,各高校应积极开拓渠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加强与东盟各国高校的交流,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同时,把孔子学院建设提上日程,打破单一的招生项目,从而拓宽稳定有效的生源渠道。

其次,贵州各高校应增强自身能力建设,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发展特色优秀学科。提高科研能力,加大高校的内涵建设,提高高校自身的软实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高校应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同时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到国外院校的交流和学习,不能故步自封,给教师的正常进修和学习交流增设障碍。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结合东盟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对象、学习目的设置不同的项目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最后,各高校应统一战线,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走出去宣传,让东盟各国的人们在更加了解贵州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增强线上宣传,及时更新和维护学校官网,向“来黔留学网”提供最新数据信息,方便东盟学生主动快速便捷地了解各高校的相关留学资讯。

[1]张成霞,杨晓椿.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对贵州与东盟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 2012,4(6):113-117.

[2]宗建亮.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外贸易分析——以贵州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外贸易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76-80.

[3]高书国.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阶段与特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63-67.

[4]苏长和.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5):4-24.

[5]刘晓亮.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6]周菲.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嬗变及特征——基于国家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19-22.

猜你喜欢
奖学金贵州课程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贵州,有多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