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风险,比如流动性风险便较为突出。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管理 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也呈现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也潜在一些风险,例如其中的流动性风险,便是指商业银行因流动性储备不足,出现很难有效解决负债支付、自身还款需求、客户贷款需求等,进一步导致商业银行发生挤兑风险,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下降。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鉴于此本课题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类型较多,包括了:再融资风险、偿还风险、提前支取风险等。与此同时,根据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总结起来包括:
(一)负债结构期限错配原因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属于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其中的主营业务为货币。存款货币由储户存在商业银行当中,成为银行负债端;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要想持续、稳定进行,首先便需要确保存款的稳定,进一步根据时间存款可归类为中长期存款和短期存款。如果基于贷款发放期间,中长期贷款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收回,那么储户提款的需求便难以有效满足,这样便会发生流动性风险,并且这一流动性风险主要取决于经营模式。总之,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的情况下,便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二)风险转化原因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转化原因,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存在的别的类型的风险,转向为流动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因素偏多,例如在流动性匮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基于日常经营过程中便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引发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及信用等相关风险管理问题长时间未能得到解决,则其流动性风险便会呈现扩散的现象,最终导致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受阻。
(三)储户的基本风险管理意识匮乏原因
处于经济不够稳定,同时在引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易出现客户集中挤兑情况。首先,对于客户而言,担心储存在银行的财富会受到损失,同时担心存蓄于银行的资产收入比通货膨胀低,进一步致使货币的购买力降低。其次,在银行内部系统引发支付危机的情况下,会出现传染效应,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挤兑措施,则可能最终导致金融系统受到影响,比如导致银行金融系统崩溃等。
(四)银行资产流动性吃紧原因
在央行下调存款利率和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受到较大的影响。针对具备较多现金的存款客户而言,在受到存款利率下行的影响下,会出现倾向收益更高的金融项目当中,比如股票市场、债券等。当出现利率下行或者负利率的情况下,储户更容易倾向于收益更高的投资组合,这样银行便会出现资金流失的情况,进一步引发金融脱媒的情况。此外,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贷款的需求则更高,低成本资金应用权限会导致银行具备更多的贷款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引发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原因较多。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便有必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策略。总结起来,具体策略如下:
(一)对资本市场健全,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为了缓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从管理角度出发,健全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一方面,注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结构进行逐步调整。对于企业,需鼓励进行资金筹措,比如采取发债的模式进行。与此同时,对于机构投资者需积极培养,使其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并且,需注重完善的全国债券市场机制的构建,对于多元化的市场风险配置机制也需积极构建,确保金融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有银行产品的创新工作,对金融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像资产证券化、多种组合的利率以及汇率产品等新产品,需积极发展;同时,对于私人理财增值服务以及理財托管产品等也需积极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推陈出新,适应发展潮流,降低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构建健全的流动性管理组织机制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降低管理风险,便有必要制定并实施健全的管理机制。具体需健全的机制包括:①积极构建流动性灌流委员会,对经常性的流动性管理工作做好,同时对于银行的流动性定时间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措施能够实时得到改进。②对于以业务为基础的日常管理操作机构需积极构建。从目前的体系来看,关系流动性风险的部门比较多,对于此类部门来说,基于日常操作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所以需明确这些部门机构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并发挥职能作用。此外,还有必要积极构建综合性操作部门,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整体性监测、反馈以及调控等。③积极构建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控制机构。在积极构建此够的情况下,进一步监督流动性管理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监督意见或建议,上交于高层管理机构,这样高层管理机构便可以结合建议与意见作出相应的应对的措施。
(三)对流动性管理监测反馈系统进行积极构建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确保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便有必要注重流动性需求的预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进行强化。与此同时,对先进科学的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构建,指导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对待工作,及时更新流动性信息报告,使不同的决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此外,还有必要积极构建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基于日常业务管理过程中,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准确监测,在察觉风险超出一定范围的情况,系统自动将警报发出,这样便能够第一时间对风险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四)对流动性风险控制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构建
一方面,积极构建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确保避险能力的提升,针对有潜在可能引发的整体或者局部流动性风险,需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处置预案,如果某一位置引发风险,可以及时实施有效的策略加以处理,确保风险得到最大化控制。另一方面,对系统调控功能进行加强,使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总行和分行来说,需对各分行或支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积极协调,确保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同时确保一些分行资金过度集中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使分支行的发展前景得到有效延展。为了使上述目标得到有效实现,需对总行和分行调控资金的能力进行强化;同时,对存货计划管理进行加强,对于分支机构出现超负荷经营的问题需尽可能地避免。此外,对于系统内部资金调剂机制,需积极构建,并使总行、分行和央行之间的业务联系能够保持密切,让自己调度的频率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让资金能够实现有效的上调下拨。
(五)对信贷风险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自己流动和风险控制的均衡性
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发放的情况来看,贷款是主要路径之一,因此需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匮乏问题进行积极处理,同时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一方面,对于贷款发放之前的工作进行积极做好,比如分析调查、风险预警等;对贷款客户的贷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贷款风险几率能够得到最大化控制。另一方面,注重风险资产组合的合理、科学配置,让信贷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则有必要将自身的信贷资产尽最大化分散在不同贷款当中,例如建筑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日常消费贷款以及制造业贷款等,针对不同的贷款项目,制定不同的还款方案,全面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认识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引发的原因较多,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比如:对资本市场健全,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构建健全的流动性管理组织机制;对流动性管理监测反馈系统进行积极构建;对流动性风险控制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构建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将能够得到最大化降低,进一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