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2018-03-29 10:30鲍海燕张文利袁震桂亮张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鲍海燕 张文利 袁震 桂亮 张亮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能够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2

心力衰竭主要是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而使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完全排出心脏,造成静脉与动脉系统之间的的血液流量出现紊乱,从而导致心脏循环发生障碍。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是目前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今临床中常规手段易影响患者的身体活动[1]。所以治疗时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这对促进病情的康复意义重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6.8±2.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4±0.6)年;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6.7±2.3)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5±0.6)年;排除标准:(1)对相关药物过敏者;(2)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者;(3)伴有器质性疾病者;(4)伴有精神、认知等方面障碍者等。两组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嘱咐患者定时服用抗心力衰竭的药物,戒烟酒,并注意休息,保证低盐饮食;(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干预,主要内容有:(1)肢体运动康复干预:根据心功能分级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①Ⅱ级: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嘱咐其定期在户外开展散步、慢跑等运动;② Ⅲ级:医护人员应建议患者保持适度的卧床休息与训练。运动早期阶段,可于床边协助患者实施站立及移步等动作,待其适应上述训练后,则可指导患者进行短程行走。训练时间应不超过15 min,5次/d;③Ⅳ级: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并密切观察其起居,向其仔细介绍疾病病因及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2)心脏康复运动干预:干预早期阶段,应主要为低强度训练活动,协助患者于病房内进行小幅度活动,每天半小时,每周四次。然后通过观察心电图、血压等方面逐渐提高运动强度。护士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操,每周四次,每次半小时,若第2d发生疲劳及乏力等情况则可适度减小运动强度;(3)快吸慢呼康复干预:指导患者利用鼻腔快速吸气至无法吸气为止,保持该状态3s,呼气时节奏应放缓(吸气时间:1.0 s;呼气时间:4s;6次/d;10 min/次。出院后,嘱咐患者应长期定期进行训练,3次/d;(4)用药指导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介绍长期用药的意义,同时告知其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5)心理护理干预:该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其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力衰竭往往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再加上患者对病情、住院费用等方面的担心,所以较多伴有焦虑级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明确其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其教育水平及性格等方面实施针对性疏导,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1.3 评判标准

(1)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2)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及6 min步行试验;(3)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康复干预后,观察组LVEF、LVEDD、LVESD、6min步行试验分别为(56.03±2.88)%、(50.93±2.30)%、(40.06±3.71)%、(270.43±25.75) m;对照组分别为(45.36±2.54)%、(58.02±3.18)%、(47.34±3.98)%、(219.37±20.55) m。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康复干预后,观察组情感、社会生活、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1.564±2.07)分、(11.92±1.55)分、(10.97±0.84)分、(23.05±1.71)分;对照组分别为(21.71±2.46)分、(21.04±1.79)分、(20.06±2.07)分、(36.88±3.45)分。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干预期间,观察组出现2例低血压、3例心率降低、2例胸痛等,发生率为12.73%;观察组出现5例低血压、4例心率降低、6例胸痛等,发生率为27.27%;,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此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它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具有预后质量低,病情错综复杂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2]。药物联合卧床休息方案是临床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手段,然而活動量的较低往往会影响非心源性循环功能,反而引起死亡率上升。再加上长时间身体活动受限会降低患者的运动耐受度,进而累及多种脏器功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目前,综合康复干预被逐渐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相关研究报道[4-5],综合康复干预能够增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增强心输出量,提高相关酶的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神经内分泌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改善骨骼肌的目的。另外康复运动干预还能够减小体内神经激素浓度,缓解心脏负荷,促进心肌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避免左心重塑情况的恶化,最终达到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6]。笔者认为:(1)康复与药物疗法应双管齐下,协同作用,这有利于降低患者对家人的依赖程度,促进其快速回归社会;(2)病情稳定,有运动能力的患者均应考虑进行康复运动锻炼。综上所述,综合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 妮,华曼丽.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4:26-28.

[2] 于法忠.康复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6):943-946.

[3] 兰枝东,蒙恩绩,韦华清,等.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3):4645-4647.

[4] 陈 刚,黄 婷,杨 锴.康复疗法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4,30(8):1141-1143.

[5] 蔡继锐,毛 艳,刘东亮,等.有氧康复运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1):873-875.

[6] 楚云杰,刘兆政,张守琳.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89-5991.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护理探讨
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