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8-03-29 20:49:08邹海明李孝良马万征赵建荣胡亮亮李飞跃
山东化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科环境监测教学内容

王 泓,孙 兰,邹海明,李孝良,马万征,赵建荣,胡亮亮,李飞跃

(1.安徽科技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桐城市农业委员会,安徽 桐城 231400)

随着新工科的出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环境监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力求反映当前国内外环境监测发展趋势,突出我国环境监测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水体、大气、土壤等重要农业环境要素污染监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主要质量保证措施。在实验技能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和课程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环境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监测技能和数据处理技术。目前不断的涌现出新的环境监测监测技术,使得环境监测课程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地点[3]。同时,由于新工科的快速发展,环境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提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5]。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本科工程专业人才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类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不断的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重视环境监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1 环境监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作为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从2009年至今,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6-7],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1 教学方法单一

环境监测的理论课程主要是多媒体讲授。由于环境监测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授课教师往往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内容固定,进度快,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有限,对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深入掌握与理解。因此,这种方法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环境监测教学的要求。

1.2 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

环境监测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水、大气、土壤、固废等污染物的监测过程,教学内容较多。但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教授问题,没有把所有内容以完整的教学体系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监测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1.3 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发展的需求

由于新工科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学科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主次区分不够,学生很难对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掌握,造成教学效果不好。

1.4 实践教学问题突出

实践教学为培养具有工程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只能完成环境监测过程的部分内容,即分析测试部分。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环境监测全过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培养符合专业认证标准下的环境监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目前开展实验项目教学,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过程程序化。

1.5 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环境监测教学评价分为理论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为闭卷考试,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考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只能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有效的考核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报告进行考核,学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实验完成不够认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小。

2 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措施

2.1 多种教学手段协同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环境监测仅仅采用单一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符合专业认证的教学方式,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MOOC课堂等。课堂下,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环境监测在线精品课堂,把环境监测教学大纲、课件、教学案例等在线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2.2 构建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

环境监测课程具有系统化、复合化等特点。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把水、大气、固废等污染物监测的相关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把水、大气、固废等污染物监测的知识孤立的讲授,甚至只讲授其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2.3 实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

随着新工科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不断的产生新的监测技术,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2008年起,环保部不断地修改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断加剧,大气污染中新的污染物的出现都要求环境监测技术及时更新。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

2.4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项目重复,多为验证性实验等问题,应该及时调整实验教学项目,摈弃与前期课程重复的实验,增加综合性试验、设计性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环境监测从取样点的分布、样品采集、预处理、处理、数据分析、总结等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样品的分析,数据处理,应该结合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教学,把环境监测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实践知识全部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应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开展实验,应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环境监测实际案例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5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环境监测理论考核目前考核知识点理论性过强,学生考试大多依靠死记硬背,不利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理论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适度的增加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考核既是对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操作习惯的有效手段[8]。以往的实践教学考核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确定学生的实践成绩,可以将实践教学考核分为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考核两部分,综合两部分的成绩,给出学生实践考核成绩。

3 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是每一位环境类专业教师的责任。环境监测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提升环境监测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我校教师对环境监测教学不断的进行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地提高,培养出工程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应用能力强的环境类专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环境监测教学内容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