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佳
(河北大学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保定河北 071002)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高校数量、录取比率、在学学生快速增长,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国家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以后,河北省高等教育在优化资源配置,人才评价体系,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改革创新,使得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推动了高等教育更加健康发展。然而,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42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河北省仅有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全国处于明显劣势。课题组对此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提出改革发展对策建议。
在“双一流”项目启动之前,对我国高校发展最具支撑意义的平台分别是 “211工程”和“985工程”。而从总体实际效果来看,过去20年也是211和985入选院校与其他非入选院校实力差距明显拉大的20年。河北省仅有河北工业大学1所入选“211工程”,明显缺少办学水平、学术声誉、科研实力等指标居于国内前列的院校,没有一所985高校,客观上难以发挥带动和辐射省内其他高校的作用,河北省高校的学科发展平台也面临同样困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存在激烈的“人才大战”,各省、各高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层层加码,科研资源、学术前景、城市区位、薪酬待遇、子女就学甚至空气质量等都成为相关省份和院校吸引高水平人才的砝码。有数据显示,早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河北省重点建设的5所骨干大学人才流失445人,且多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而其去向主要是京津两地的高校[3],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此外,还出现了高水平人才流向了南部沿海城市高校的现象。“南北虹吸”现象使得各高校中绝大部分省级强特学科、重点学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情况,造成本已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科失去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严重削弱了相关高校和学科的发展潜力。
通过2015—2017年河北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数据与GDP总量对比显示,河北省高等教育经费虽呈逐年增长趋势,但还存在经费投入相对短缺等问题。作为GDP总量全国排名第8的经济大省(2016年),河北省近年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投入,用于高等教育的建设经费绝对数量增幅较大。但河北省同样是高等教育大省,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基数过大,因此高等教育建设经费投入仍相对短缺。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河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38万元,远低于1.81万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各省区中排名倒数第8。在高等教育建设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分配和使用列支自主性和灵活度不足,因此,不能充分释放高校和学科的发展活力。
尽管在此次“双一流”名单遴选中,河北省处于明显劣势,但由于“双一流”战略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战略,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对河北省而言,围绕“双一流”战略,认真研拟改革措施,加强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予以特殊扶持,在较短时间内打造出若干所和若干个达到国家“双一流”标准的高校及学科,进而成功跻身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学科行列,还是完全有希望实现的。
(1)巩固并充分发挥现有平台作用,提升河北省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认可度。
目前可供河北省高校和学科依托的国家级建设平台主要有:部省合建高校、省部共建院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培育重点学科。现有高水平平台不应仅仅着眼于省内资源,必须积极争取共建部委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加强省部对接、校部对接等多渠道沟通、协调和联系。以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培育重点学科为基础,积极发挥省级强势特色学科、重点学科的带动与辐射效应,比照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2)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合作成立统一的人才政策研究组织,致力于从京津冀宏观层面和整体利益出发,协调人才政策,制定促进人才流通、合作的相关制度,缓解京津冀内部的人才恶性竞争[5]。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区别要求、扬长避短的评价原则,鼓励现有高校教师根据个人专长选择工作岗位,高校在评价体系设定上体现差异性,如对教学型教师的评价应集中于教学质量,不再强行要求科研数量,对研究型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学术研究的质量、层次、学术和社会效益,不仅停留于数量层面。加大绩效激励力度,切实提高工资待遇,并从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多层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倾斜和实质保障。
(3)明确高校类型、层次和职能,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扭转重复设置、低水平发展的局面。
河北省应从全省层面通盘考察现有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布局,特别是对13所省属骨干大学的学科分布、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数量进行必要调整,限制高校学科建设求大求全,促进高校与政府、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不同高校形成各自学科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通过实施特殊政策,支持高校基础学科专业发展;实施必要的限期整改或专业淘汰与退出机制;引导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特色专业方向等措施,达到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整体优化,避免专业重复建设与同质化发展,提高专业设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的[6]。
综上所述,此次“双一流”名单遴选中,河北省处于明显劣势,这一结果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河北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极不相称,也无法满足全省人民争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强烈诉求。因此,对河北省而言,围绕“双一流”战略,认真研拟改革措施,加强顶层设计,从平台建设、评价体系、经费投入和专业布局等方面深入改革,从学术底蕴深厚、学科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校或学科优中选优进而成功跻身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学科行列,是完全有希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