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随着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新能源汽车成为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有效途径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振兴国民经济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是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推动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等政策的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汽车智能、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湖北省人才服务局发布《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需求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产业人才队伍现状、产业未来五年的人才需求、产业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做法、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已经成为各个新能源企业需求的对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新能源企业中有86%的技术人员并非新能源专业毕业,而是相近或相关的机械、电子、控制等传统专业。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
从人才进入企业的渠道来看,不同层次的人才进入企业的渠道各不相同,主要分为猎头推荐,国外引进,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熟人介绍等招聘渠道。一般所招聘人员前两年处于学习价段干不成事,好不容易通过培训能独立完成项目时,又被其它企业高薪挖走,人才流失对企业冲击很大。留住人才成为企业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拥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高专业技能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将受到市场和企业的青睐。
以此为契机,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将有利的促进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解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
湖北省高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进行了调研,目前开设该专业高校有8所,大多数为近几年开始招生。因此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对高校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
1.专业定位
通过对企业行业、院校的调研分析,将高职院校新能源汽技术专业定位于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维修服务企业,培养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工艺加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从事新能源动力汽车售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与学生均要求重视实践教学,教学与工作真实结合,更多培养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要求在企业实习、实训方面加强管理。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采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开设
课程作为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通过调研发现,专业开设课程主要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动汽车高压用电与防护、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车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解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必须校企合作,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建新能源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毕业生主要面对不断发展的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后市场,可到制造厂、4S店、检测站、运输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并可从事销售、定损、保险理赔等工作。联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将新能源汽车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技术培训鉴定中心与教学实训基地。建立起教学、创作、科研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术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走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提高新能源汽车师资水平。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一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课程,教研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二是派送教师到新能源技术培训中心等机构进行系统学习,要求他们获得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资格证书。三是派送教师深入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学习锻炼,接触生产实际,打造最优师资团队。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状况、企业人才需求状况、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训基地,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适合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求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
[1]刘志超.论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6(7):227.
[2]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72.
[3]吴晓斌.新能源汽车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