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学报》编辑部
服务意识是学报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1]编辑的服务意识实际上也就是指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一个“人”,指的是编辑本身,后一个“人”,指的是作者。尤其在信息科技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报作为传统的纸媒,由于其管理机制,编辑往往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清晰,总是以为编辑工作只是简单的案头工作,从而导致编辑的服务意识较弱。要想使学报未来有更好地发展,编辑必须从心理转变其服务意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才有可能使学报受到作者的欢迎。
学报是传播学术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载体。编辑作为学术成果的挖掘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除了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外,还应该具备优质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编辑作为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作者,将作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要使作者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应该尊重作者,与作者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以学报质量为基础,以编辑服务为保障,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引导作者写出高质量论文,从而提升期刊品质。编辑对自我清晰的认知将会影响到整个出版活动的进程和质量,是期刊未来发展的关键。
优质的稿源是学报生存的基础,而优质的作者是学报的精神支柱。因此,编辑的服务意识决定了是否能够吸引到优质的作者。因此,学报编辑在审稿、编辑稿件、校对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想作者所想,急作者所急。及时反馈稿件的处理情况,真诚地倾听作者的心声,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作者的需求,使作者对编辑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而不仅仅只是对作者的一篇论文进行机械的修改,而是要肯定作者的劳动成果,细致耐心地指导作者,教给作者方法,引导作者写出更多高质量的论文。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因此,学报可以利用这些媒体手段来更好地服务作者。如学报网站采编系统的建立,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浏览信息、下载稿件、实时查询稿件进度等,同时网站也可以设立留言箱,及时收集作者的意见反馈,进而不断地完善学报工作;另外,学报还可以设立微信公众号,以学报内容为基础,聚焦行业前言信息。通过功能模块设计如稿件查询、热点文章推荐、行业前沿动态、微互动等各种栏目的设置,方便作者随时随地查看,拉近与作者的距离。通过微互动与作者建立情感交流,及时掌握作者的思想动态与兴趣,为学报建立粉丝群,定期做一些活动并给与一定的奖励,从而建立良好的口碑,不断吸引新的作者,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何为思辨?顾名思义就是用辩证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鉴别与理性评估。[2]编辑在稿件的加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培养作者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对于提高作者的写作能力具有实践意义。现在很多编辑都是将一篇稿件修改完后反馈给作者,作者在进行核对,缺少对作者思想的引导。而作者为了尽快完成科研任务,通常都是对编辑提出的意见直接进行修改,缺少自己的想法。如果编辑在稿件内容的修改上出现错误,再遇到不认真的作者,那就很容易导致稿件内容出现质量问题。编辑出版活动不仅仅肩负着传播精神文化的功能,同时,编辑人员应该以学术引导者的身份去对作者的思想进行启蒙,通过和作者进行讨论、互动、点评等,去引导作者去进行思辨,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运用合理的方式去启发作者对稿件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思辨,最终使作者与编辑在学术价值导向上取得一致。
学报编辑承载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发展先进科学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3]因此,学报编辑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严谨的学术态度、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扎实的编辑加工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断的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爱岗敬业,全心全意地为作者服务,这是对自己负责、对作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同时,学报编辑是一种智力型职业,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工作。[4]学报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因此,编辑人员需要提升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前瞻性与敏锐性,时刻关注学术动态、行业信息,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基础业务能力和综合知识素养。
目前,出版行业竞争激烈,如果编辑人员再缺乏服务意识,不能给作者提供一个的优质服务,将会导致作者队伍建立不起来,缺少优质的稿源,从而引起期刊质量下降的严重后果。只有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到编辑活动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多真情,少假意,设身处地的为作者着想,让作者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不断地吸引优质的作者,创造出更多好的精神文化作品,实现学报编辑的自我价值与社会历史责任。
[1]蔡琳,王跃军,王秦玲.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J].编辑学报,2014,26(02):175-177.
[2]唐凤林.思辨力: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刻[J].江苏教育研究,2015(35):22-23.
[3]付友华.浅析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5):58-60.
[4]王晓光.期刊编辑与制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