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贵州广播电视台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里有几大阶段:
首先第一个阶段是电视上综艺娱乐节目比较单一的阶段,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电视戏剧,文学等类型的节目,但是这个时期会把文艺演出简单的组合,然后放在一个演播厅里——文艺晚会,也是最早的形式。这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由两个特点,一是文艺演出节目都是直播,也是由于当时的录像设备不够先进,所以只能将现场的所有画面拍摄后直接播出去。第二是播出的这些节目几乎没有通过电视化的处理,就是最简单的演出实况转播而已。
第二个阶段出现了自办综艺节目的节目形式,北京电视台在1960年之后新建了演播室,有600平方米之大,也相应的增加了自办的节目,也就是创作者可以根据电视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思想创新来自己原创一些电视节目了,这一阶段的节目和第一阶段就有一些变化,最大的就是进行了电视化的处理。
1965年录像机的出现并且正式用在电视录制过程中也为第三个阶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国第一次用这种形式播出节目是在1965年的元旦文艺晚会,从那以后不仅可以使节目规模增大,质量上也有所提高。1978年底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最后的阶段就是游戏类节目的类型了,影响力比较广泛的是 1997年湖南台推出的综艺栏目《快乐大本营》,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娱乐”节目的风潮。这种节目和国人思想里传统节目的综艺节目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类型的节目迅速走红也使得中国电视上出现了一种时尚并且新潮的电视观念。游戏娱乐节目的出现让许多电视媒体制作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益智知识型、真人秀、比赛形式的更多新颖的节目渐渐出现。
综艺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综艺娱乐节目越来越不好办,要做优秀的观众喜爱的综艺娱乐节目掌握分寸十分重要,不仅要塑造形象,创新增强,还要避免低俗文化的出现,提升品位,所以分析如今综艺娱乐节目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就能很好的掌握节目操作策略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今的电视荧幕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甚至连新闻节目,社教节目都在倾向于娱乐。大家迷失在娱乐的盛宴中获得了短暂的满足,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们的世界全是综艺娱乐节目,我们接触的都是一些宣泄性,游戏性的娱乐节目,我们内心的“浮躁”“焦虑”“浅俗”就在所难免了。而那些从电视中获得文化知识,智慧,思想,精神的需求都会统统被娱乐节目所掩盖。
在娱乐节目大量滋生的今天,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却发现“模仿”“克隆大量泛滥,在这种泡沫繁荣的背后,娱乐节目同质现象严重。统计显示,近年来掀起收视高潮的中国娱乐节目90%于克隆海外,这其中也包括央视的一些名牌节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模仿克隆的节目?其一,模仿这种成熟节目形态,创新的成分少,风险并不高。其二节目“原创”相对困难,节目研发也不容易。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大家争先的使模仿的风气逐渐扩大。
如今在电视上获得大量收视率的娱乐节目,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纯粹为了给观众造成感官刺激这一目的,满足大众好奇心、窥私欲、感官刺激的就能获得很高的收视率。现代人需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积极的愉悦以及审美享受。如果娱乐节目中缺少审美,认识那娱乐必然失去思想与最初的目的。“寓教于乐”是不能忘的根本,不能一味的博取观众一时的心里满足,留下的却是空空一片的思想。精神层面与文化层面的融合也是综艺娱乐节目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最近迅速走红的真人秀节目得到了观众的喜爱,真人秀的嘉宾都是平民,增加了与受众之间的亲近感,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真人秀节目成功的背后会出现很多离奇话题。在《红楼海选》中,有个选手在晋级的过程中出现淘汰的可能,最后拿起刀威胁评委并以死相逼,这样的场景在网上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并且大家都在互相猜猜测这是一场“炒作”,这样炒作嫌疑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是一种节目走极端的趋向,靠节目本身的魅力吸引观众这才是根本,而利用炒作,舆论,八卦等方式引得只是短暂的关注,短暂的收视率,却忘记娱乐节目最根本的理念,这种方式是不可取得,也是该唾弃的。
在大量克隆的背后,其实从另一方面还让观众形成了一种“情感幼稚病”,使人总处于一种虚幻的满足状态,缺乏精神层面的支柱。而节目缺乏的创新,想象力也让观众进入一种审美疲劳的阶段,接受的事物总是一层不变。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缺乏创新,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的观众们的审美情趣渐渐下降。在综艺娱乐节目中,如果缺失任何一个关键点,都有可能导致最初目的的偏差。对于思想还未成熟的新一代中国栋梁,如果电视银幕上出现的都是这样一些只有短暂快乐的节目,那如何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何培养更多有思想的人才,如果让受众在电视上依然能获得知识,这些都是娱乐节目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