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育才小学 吴 硕
武汉市育才小学 佘小彦
武汉市育才小学 李 敏
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 郑作鹏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数学教师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评价不但会激励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改进教师自身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建立自信心。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在中德小学数学教学比较的研讨活动中,我们欣赏了两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彩,也从中品味到他们在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中的魅力。
比如,万老师在这节课上就使用了这样几种教学评价:
1.激励性评价,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在灵动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有着积极的数学学习热情,这样他们才会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因此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持续的求知欲,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求。万老师注重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课伊始,万老师提出“怎样能得到一个圆?”同学们想到不同的方法画出一个圆,老师首先肯定学生得到圆的方法,同时顺势介绍自然现象中形成的圆,使学生感受到正是由于有了自然生成的圆,才激发了人类研究圆的欲望,继而创造画圆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圆规画圆进行了有效对接。
2.延时性评价,积累有效操作的活动经验
延迟评价在于给学生更多自由表达、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把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优化自己的想法,重新建构对问题的认识,促使自己更主动,更深入的思考问题。万老师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后,并没有立即评价、指导画法,而是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体验,既有画成功的经验介绍,也有没画成功的问题分析。通过延时性评价给学生留下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有效操作经验。
3.启发式评价,积累探究性的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肯定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启发性。通过对前面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给后面学生进行有效启迪,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逐步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本节课的启发式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学生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万老师提出“关于圆,你还想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对圆的特征的研究。老师运用评价语引导学生关注画、量、折、比、推理等学习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地探究出圆的特征,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丰富的探究活动经验。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课前,德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3个任务,每个任务设计3个层次,由易到难,用三种颜色黄、蓝、红的作业纸加以区分,方便学生自由选择任务的难易程度,同时设计了一张日志,方便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方向,便于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
从作业纸和量表的设计与使用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人为本进行设计的教学思想,从课后学生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乐于参与这样的评价活动,非常开心。看来,只要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就能极大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促使每个人最大可能的实现个体价值,达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欣赏了中德两位教师精彩的教学评价之后,课后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现场检测。从中德这两节课的学业评价和情态调查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无论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是对课堂的情感与态度,基本都是一致的。
可见,虽然中德两国的教材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但只要我们肯深钻课标、研读教材、以学定教,以评促思,寻找到合宜的学习方式,就能上出学生们喜欢的数学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我们要为学生营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