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中工学结合“师培”模式的探讨

2018-03-29 11:30:57陈学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教师职业工学

陈学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已被广泛认可和运用,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许多院校将这种模式引入到师资培养培训之中,成为教师能力提升又一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院校认识到只有融入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工学结合“师培”模式才能得以真正构建,区域合作为工学结合“师培”模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通过区域合作,可以获得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一、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良性作用

(一)职业院校、教师融入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

信息化的时代,合作是每个行业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四大职能,不可能成为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象牙塔,开放、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课题,职业院校勇于创新办学理念,紧跟产业发展趋势,融入生产实际当中,是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职业发展不能与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方向相违背,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建设,不能仅仅只看本校师资及其他条件如何,而是要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与产业变化的联系,紧紧盯住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动态,了解同类院校的办学实力,只有这样,职业院校的专业才会具有生命力,而学校所要关注的外部制约因素,也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量的。离开经济社会和产业的涵养,任何一所职业院校将难以生存,同样,不与社会、学校同向而行,任何一位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教师的广泛参与是实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的基础

所谓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是指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以及其他关联单位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联系,彼此默契协作,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政府是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的领导,掌控着合作的政策与方向,是区域合作的“总导演”。企业(行业)态度积极、行动有力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的可能实现提供了环境条件。“在当代,具有进际收益递增特性的人力资产越来越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由人力资源凝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要素。”[1]在区域合作中,职业院校不仅直接为企业提供了最经济、最有价值的人力支撑,而且还为企业(行业)发展输送了新理念、新技能,为企业(行业)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因素,增添了后劲。区域合作让经营者获得了实在的红利,当职业院校的教师也参与到区域合作之中以后,使这种红利变得更大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是有着丰富知识、一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理论体系更有系统性,长年脑力劳动当中逐渐形成的更加全面的发散性思维和处理问题多元并用的手段,使他们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时独具慧眼、得心应手,当他们通过合作能够有机会深度参与企业(行业)的科研创新、技术改革和生产服务工作之中,解决了企业(行业)的燃眉之急,增强企业(行业)支持区域合作的动力,让区域合作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

(三)区域合作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是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共同搭建的舞台,其纵横交错、容量巨大,能够利用这个舞台唱戏的人虽然很多,但唱得最好的却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自从登上区域合作的舞台,教师就不再是封闭于校园里的个体,不是仅有教室、讲台、学生狭窄的空间,而是能够拥有登高博见的视野,具有高瞻远瞩和纵观全局的眼光。职业教育区域合作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多方的帮助:

1、使教师有了紧跟社会生产、生活需求最前沿的可能。社会需要什么?在深入企业(行业)之后,增加了一线工作、生活的阅历,使教师不再只是通过网上认识社会,而能够把社会最迫切的需求了然于胸。

2、让教师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的最新动态。新发明、新创造往往出自于生产第一线,教师在合作中参与企业(行业)的生产革新、产品研发,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派上用场,而且还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完善了知识结构。

3、砥砺了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深入到企业(行业)中去,拉近了教师与社会的距离。社会是多元的,只有潜心深阅才会促进自我的成长,在合作中遇到各种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困难,都是砥砺教师的好教材,当一一都被教师解决了以后,职业院校的教师就会变得更加全面、成熟。

二、区域合作中工学结合“师培”模式的构建

模式一词较早出现于古代《魏书·源子恭传》中:“故尚书令、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样,并连表诏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2]模式也是结构主义用语,法国莱维·施特劳斯把研究方法分为还原主义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说明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区域合作中工学结合“师培”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也是有别于其他培养培训模式的新样式,它是以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路径、把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模式,建构这种模式应把握好:

(一)问题导向

要把工学结合“师培”模式的构建放在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局中去设计,以企业(行业)人力需求、技术进步为导向,用学校专业建设、教学需要为动力,将教师职业发展作为核心,通过梳理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障碍症结,将符合工学结合模式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建账立号,确定培养培训方向。

(二)项目驱动

工学结合“师培”模式的构建要与职业院校的科研、教研立项和人才项目遴选相衔接,用项目引领、推动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落实,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尽可能地汇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开展立项评审,有计划、有针对地引导教师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去进行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

(三)即学即训

处于急剧转型期的社会日新月异,技术保质期越来越短,发现、解决问题的时效性非常重要,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也是如此。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也在与日俱增,“‘导师制’、‘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值得重视的教学方式”,[3]它们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叠加融合,使得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始终处在深入持久的推进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强的职业能力,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也要与之相适应,能够做到即到即训。

(四)成果共享

要应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大数据的功能,实现区域内联网,使一个院校、教师、每个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成果,进入区域共享平台,第一时间里能够惠及到合作团体中的每一成员。

三、工学结合“师培”模式中几个方面关系处理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前提下,联合区域内方方面面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头绪众多、范围广泛,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这种模式的构建是不可能的。政府在合作中起到兜底作用,但政府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企业(行业)是区域合作的支撑,没有企业(行业)的热心参与,工学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无法展开;职业院校是企业(行业)与教师之间联结的纽带与桥梁,在合作中起到中枢作用。只有这几个方面能够通力合作、形成默契,工学结合的“师培”模式才能得以构建。

(一)要保证合作的有机性和协调性

政府在区域合作中应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但因为政府属于宏观管理,受到辖区范围的限制,也难解决区域合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企业(行业)主要把精力用于生产经营、谋求利润上,对区域合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职业院校要依据自身四大职能的要求,自觉成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中最有力的推手,通过综合信息、协调沟通、指导对接等方式方法,一方面要保证教师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做到即到即训;另一方面要把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难题,及时反馈到教师手中,组织教师研究、攻关,使工学结合“师培”模式更加机动、协调。

(二)要保证合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工学结合的师资培养培训既要有时效性,也要具有实效性,没有时效性就难以具有实效性。时效性、实效性是由于教育教学需求的紧迫性所决定的,是否达到高效、有效,也是经由院校教育教学实践来检验的。职业院校为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专业课教改几乎年年都搞,教师不能及时充电就难以胜任课程教学,从另一方面看,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标准之一,也是检验工学结合“师培”模式时效性、实效性的重要指标,经过工学结合的培养培训以后,教学质量好的,说明培养培训是适时、有效的,反之亦然。

(三)要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

构建工学结合的师培模式,是为了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进步对职业教育的需要,更是为了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以实现社会、企业(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等共同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具备可持续性,才会有长效性,保持各方积极性和保障各方权益是能否持续办好工学结合师培的关键,因为没有完全达到刚性约束,可能会导致一些成员在过多考虑自身利益时,削弱了整体合作力。职业院校应主动担任起协调各方的重任,经常以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交流信息、沟通意愿,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约定的自觉,达到长久合作的目的。

四、结束语

“合作式”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除了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之外,还要在探索职业院校教师“工学结合”师资培养培训模式构建上有所作为。职业院校“合作式“和“地方性、技能型”构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行)合作,边工边学,相互结合、促进,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为区域职教改革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凯.天津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魏收.魏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99:633.

[3]陈学军.职业院校项目教学融入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思考[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9.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教师职业工学
盐工学人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0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