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娇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和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们在通过微平台,发表微语录,进行微分享,表达自己的微态度,给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在这样一个微时代,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是科学应对意识形态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扎实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程的内在要求。
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动理论中主要论述了以语言沟通为中介形式的沟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往独立于物质生产”的实践逻辑,强调人类实践是人与人通过沟通不断达到理解、取得共识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马克思提出“自由人联合体”观点,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解放,具有丰富的内容。诸如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挖掘和释放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涵养,构建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促进人的协调发展。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来看,职校德育工作必须顺应微时代现实要求,搭建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桥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沉浸式的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与个体体验性,规避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和空洞说教,同时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达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切实加强职校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微时代的“微”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产品以“短小平快、碎片化”为特点带来的高职学生信息接收方式和沟通交流方式的全新变化。德育工作要以一种更加灵活、细微、细腻、亲近、与时俱进的方式贴近当下高职学生,微言大义达到“潜移默化”和“润物于无声”的教育目的,避免枯燥的说教和单向式的灌输。通过打造“微课程、微载体、微平台、微团队、微品牌”五微一体的职业素养提升工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创造接近企业、岗位真实的环境中,随时剥离学生与员工角色,增强职业体验。
4.1.1 课程设置:开发、实施情商培养课程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建立情商的理论结构,并对情商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绩效与员工的整体情商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在美国,优秀的情商特质已经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约定俗成的要求,成为员工聘任和晋升的重要条件,尤其是获得领导岗位的必备素质。
基于此,学院通过“独立设课”与“学科渗透”两种途径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情商,以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第一种方式: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如“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课程标准以学院公选课要求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第二种方式:根据学 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情商培养渗透到他们的专业课程之中,由学科 专业教师讲授,一般安排2~3个学期的课程。如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将视觉艺术中的情商元素融入《构成设计》一门课程中。
4.1.2 课程实施:引入SPOC和VR
20世纪60年代以来,视听传播学产生。它是信息论和教育、教学融合的结果,强调优化和设计教学信息,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提高了教学知识的传播效果和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学院自2014年起思政课程已启用MOOC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因MOOC自身局限:第一,无法实现“因材施教”。而SPOC规模相对于MOOC的规模而言要更小 ,在运营成本上费用会更低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有很严格的认证要求和质量评估,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学习体验的关注。第二,无法实现“及时沟通”。MOOC在线课程难以实现师生现场互动,而利用VR可以对无法到达的场地和过往的历史事件进行仿真,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共同作用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如学院可借鉴学习北京理工大学将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仿真”重走长征路。
(1)线下载体:深入融合建筑行业专业特色、发挥学生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利用节庆纪念、校园文化、学生社团、主题班会、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载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如学院从职业道德认知教育、职业道德体验教育、职业道德内化教育三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开展“行动点燃梦想”建筑文化月活动:通过创办“行动课堂”、树立“行动榜样”、开辟“行动阵地”、打造“行动品牌”、开展“行动调研”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建筑文化,增强学生对建筑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理解。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建筑砌墙、工程测量、CAD制图、建筑模式”等专业技能大赛主题系列活动,以赛促学。
(2)线上载体:学院和各学生组织均建立了主题网站、微信、微博、QQ群号、贴吧等新媒体账号并正常运行,在学院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如何拓宽其广度和深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将是该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深化校企合作:学院与江苏鼎都检测有限公司合作的“校企共建鼎都建材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获评2017年无锡市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双方通过教师企业锻炼、企业技能大师校内工作室、学生进企业实习工作、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校企合作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打造企业化班级:学院将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在班级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企业文化相关元素(如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企业薪金制度等)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形成具有企业化特色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学好专业技能,还能感受企业氛围和感知企业文化,从而提升职业素养。班级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采用“虚拟薪金聘任制”。 班长、副班长相当于总经理、副总经理,属于管理层;班委会成员相当于部门经理,属于操作层;其他同学相当于员工,属于实施层。
以无锡市传承非遗“运河文化”、打造“旅游+”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结合该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无锡市城建馆等信息资料,开展无锡市道路桥梁、建筑、名胜古迹等调研活动,打造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品牌工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运用新媒体技术,转变工作思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