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岩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西语系,河北 秦皇岛 0663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社会和市场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被提到国家教育的战略高度。2015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引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新修订的《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等外语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均强调高等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应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应用型、职业型俄语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言语交际与俄语教学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契机。
我国高等教育加速进入普及化阶段。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000-2014年高校录取人数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0.7%,录取率由59%提高到74.33%①。2014年高校在校生规模为355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7.5%。2016年高校在校生增加到3699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42.7%,在学规模越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届时我国将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开设俄语专业的普通高校数量也呈增加趋势。2000年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数量约为100所,2009年增加到126所,截至2017年1月开设俄语专业的普通高校数量增加到近140所,俄语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了2万人。
在此背景下,国家适时地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教育战略,探索新的应用型、职业型俄语人才培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路径已成为外语学界和教育界亟需面对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俄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个别院校的俄语专业偶会出现招生不足的窘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规划的提出和推进,高校的俄语专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刘利民教授曾表示:“在新丝路经济带的三条发展路线中,有两条都与俄语专业密切相关”。一是从我国西部经中亚地区直达欧洲,二是从我国北方经蒙古和俄罗斯再到欧洲。这两条线路上将俄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国家共有十几个。可以预见,俄语将在推动“一带一路”规划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满足“一带一路”规划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刘利民曾表示,各地区高校应根据区位特点创造性的开展人才培养,克服以往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外语专业人才”是外语专业新《国标》对培养目标的核心表述之一。该表述克服了以往对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静态描述,具有鲜明的动态发展指向。外语专业新《国标》指明了外语人才培养应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改变以往的以静态的学科、专业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为建设目标。作为指导性文件,外语专业新《国标》的上述表述为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校的外语专业建设开拓了自由的发展空间。
俄语专业新《国标》在培养目标部分作了以下描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俄罗斯语言、文学和国情文化知识、具备俄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工作、语言服务以及俄语教育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多元化俄语人才”。俄语专业新《国标》在培养目标方面特别强调对学生言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俄语专业新《国标》首次提出了“多元化”俄语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俄语专业新《国标》与《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强调将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强调着力培养学生的言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等与岗位要求相关的职业素质。
此外,交际语言学在我国语言学和教育领域的本土化过程已日趋成熟。该问题课题组在《应用型人才观与职业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和《Китайская локализация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го языкознания и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й методики в обучении иностранным языкам 》(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两文中进行了较详尽阐述,此处不再赘言。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主要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起到过重要作用,该教学法的主导作用至今仍很难撼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进步,该教学法的弊端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际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并被逐渐引入外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效用已被广泛认可,但在推广方面却遇到了诸多困难,以至于至今仍在个别高校取得较好的效果。影响交际教学法的推广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师本身的言语能力不足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带一路”规划提出后,各高校明显加强了俄语专业的建设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俄语专业的首要目标。俄语专业教师的言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交际法在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的推广提供了智力保障。2010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会的全国俄语专业发展状况综合调查项目,调研显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师资能力大幅提高。截至2010年,高级职称人数占俄语教师总数的54.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2.3%。2016年本课题组对82所具有俄语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调研,结果在上述82所地方本科院校的俄语专业教师中具有境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34.5%;赴俄罗斯进修1年的教师占调研院校俄语教师总数的68.2%,赴俄罗斯进修3年以上的教师占调研院校俄语教师总数的33.3%;被国家各部委借调赴俄罗斯、中亚国家短期任职及赴上述地区孔子学院任教的教师占调研院校俄语教师总数的18.2%。另外,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也加大了各专业教师公派出国进修的支持力度。2015年和2016年外派学习和进修总人数为2.5万人,出国进修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40%以上。俄语专业教师每年赴俄进修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从俄语专业教师的职称、国内外学历、境外挂职和进修经历的比例可以看出,俄语专业教师的言语运用和跨文化认知能力显著提高。这为促进交际法走进俄语专业课堂教学、形成俄语专业学生的言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智力保障。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各高校的俄语专业逐渐完成了言语交际语境的构建。本课题组对82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述82所高校中建有专业实训室的比例为100%;设有交传翻译实训室的比例为75.6%,设有同传实训室的比例为53.3%;已使用交际情景教学软件的比例为78.5%;可接收俄罗斯电视、网络等影视节目的高校比例为76.6%。各高校为俄语专业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俄语专业的言语交际语境得以构建完成,并能够满足施行交际教学法的需要。我国高校中来自俄罗斯、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据2017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2016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总人数为44万,比2012年增长了35%。其中,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人数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第6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人数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第8位,其他中亚地区国家来华留学人数也呈增加趋势。俄语语言国家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为俄语专业学生与之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便利。调查显示,在上述82所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中,与俄语语言国家留学生开展互助与交流的人数占俄语专业学生总数的78.5%。此外,俄语专业的俄语外教师资比较稳定,可以满足交际教学要求。
言语交际语境的构建是推行交际教学法、促进学生言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必备条件。可以看出,无论在交际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方面,亦或在交际对象的人数方面,多数俄语专业已基本完成了立体的言语交际语境构建,为交际教学和课外交际活动得以高效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以往我国多数高校外语专业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多采取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单一主体评价等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多以理论性、知识性内容为主。上述评价模式简洁易操作,评价结果可量化、易分析,能够集中反映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但上述评价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近年来各高校外语专业纷纷探索过程性评价、多元主体评价、智能网络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等评价新模式。新的评价模式有利于交际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推广,解决了交际教学法无法有效监控和评价的难题。
综上所述,教师言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言语交际语境基本形成、多维度教学评价模式的日益成熟为交际教学法在俄语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新的可能。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要求将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社会需求密切结合。专业建设在兼顾以往的科学性和完备性的同时,需将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职业型过渡。因此,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理念与实践导入课堂,将教学环节与经营理念和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形成。
“经营课堂”将课堂效率与市场经济基本法则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资源,形成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生态,强调课堂资源的投入、产出和效率,也关注教育教学长远、健康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效率方面,“经营课堂”要以资源管理理论为依据,高效地实现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总体目标。在效益方面,“经营课堂”要以课堂质量经营为目标,以课堂的质量创新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克服同质化的矛盾,形成课堂教学特色,使各高校的俄语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生态和教学生态。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营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益,用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目标产出。效益强调经营活动结果的有益性,无益的经营结果被认为是无效的。从构词角度来看,效益一词体现了上述观点。长期以来,效益这个概念的外延往往被束缚在经济效益这个狭隘的范围内。社会的进步赋予了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意义,如先后出现社会效益、管理效益、生态效益、人力资源效益等。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效益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教育系统所接受。课堂效益由课堂效率、课堂效果和课堂影响三部分构成。影响效益变化的因素很多,经营课堂的效益也如此。课堂的经营目标、经营主体、经营环境和对经营效果的评价模式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课堂犹如教师和学生手中的一件正在雕琢的艺术品。“经营课堂”要求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力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并能够对教学过程、结果进行监控和有效评估。“经营课堂”教学新路径的构建应包括以下要素。
1.经营目标驱动
“经营课堂”需要提出明确的预期效益,将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更加地紧密结合起来。经济管理学中的最优化理论将实现预定目标作为核心,实现经济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大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并非仅着眼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和实现就业,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基本动因之一。因此,将市场经营规则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的形成理应成为转型后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俄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交际法为主导高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以高质量的言语输出为目标驱动,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应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每节课、每个交际环节预置具体目标。对交际对象、内容、情景、目标及交际过程等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益。
2.经营主体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
“经营课堂”的关键在于“经营”二字。经营行为的主体能动性对行为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②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宾斯坦认为,个人的主体行为对效益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是效益决策的基本单位,人的能动性是实现效益目标的变量,个人行为在实现效益目标过程中具有惰性和非绝对理性的特点。按照莱宾斯坦的观点,个人是效益实现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主体。因此,决策和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理应受到重视。
以交际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课堂经营效益,要求主导课堂行为的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向课堂时间要效益。尽管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却不应动摇。尝试和研究交际法在课堂的充分运用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努力,如需要教师预置交际话题、准备交际语料、营造交际语境、设计交际流程、评估交际效果等。因此,要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将创新思维和行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课上和课下担负起“经营”的责任,进而实现“经营课堂”的目的。
3.经营环境与氛围的营造
经营离不开环境和氛围。环境和氛围对俄语教学中的交际法而言尤其重要。与其他教学法不同,交际教学法对交际语境和氛围的要求更加明确,对交际效果能够产生直接影响。
以交际法为指导的课堂经营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和氛围。课堂的经营效益具有生成性特点,这种生成性不仅体现在结果的生成性,也体现在课堂经营目标和过程的生成性。实践证明,由教师组织、学生被动参与的交际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使用虚拟网络技术、语境实物摆放、邀请俄语语言国家留学生,并适时开展室外教学活动,能对良好经营环境和气氛的形成起到积极效果,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充分实现交际预置目标。
4.经营结果的动态评价导向
在经济领域对经营结果的评价方式通常包括静态评价、动态评价和不确定评价。在俄语教学过程中,静态评价长期占据主导位置,多数院校都以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然而,上述静态的评价方式对以交际法为主要方法的课堂经营而言却并不适合。交际教学法更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然而,现有的对交际教学法的评价模式多以定性评价为主,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并且对交际过程性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常对评价结果产生质疑。因此,对以交际教学法为主导的经营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找到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多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创造条件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的新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评价信度和效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形成。
在地方普通高校开始积极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社会需要紧密对接,为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是地方高校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思路与路径,还是进一步推进交际语言学本土化,亦或构建“经营课堂”这一课堂教学新模式,都是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外语教学领域需要继续思考的新课题。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该报告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牵头成立的评估组完成。
②哈维·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美国经济学家,1966年提出X低效率(简称“X 效率”,X-efficiency)。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26.
[2]安岩.言语交际能力培养与网络评价模式适应性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7(1):82-88.
[3]王铭玉.弗谢沃洛多娃的功能-交际句法[J].外语学刊,2008(1):30-40.
[4]安岩.扬帆.应用型人才观与职业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166-167.
[5]陆安.经营课堂:深化课改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8(10):34-35.
[6]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1-16.
[7]国玉奇,舒曼.“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和俄语教育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2015 (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