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3-29 07:31:59徐立先丁爱国于志云郝芸芸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科创客竞赛

徐立先,丁爱国,于志云,郝芸芸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新工科是针对新兴产业建立的专业,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1]。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其核心是互联网与工业智能;强调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材料、人工智能、建模仿真、工业自动化、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方面的人才。新工科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相互作用。在新工科中,信息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流动的知识形态,感知化与智能化的世界,新经济模式与个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社会重组,信息化引领的经济发展等新特征,正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新兴技术给社会和经济形态所带来的重大变革,反映了信息社会的认知形态、结构演化以及发展模式。

新工科为我国工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如何将高校新工科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与融合,使之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发展的新要求[2]。该文以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基本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适应创新创业发展;依托学科竞赛和实际项目需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主动对接IT 企业,构建双师性教师队伍,为实践创新提供支持。探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1”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规定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其中第1—3 学期作为专业基础和素质教育阶段,通过开展认知实习、参观学院实验室、信息技术类博览会和大型公企业的科技展厅等,掌握一些基本技能。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创新创业大讲堂等形式的公共素质教育以及丰富多样的职业管理活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IT 企业、职业岗位,建立学生自我认知评价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具备职业发展理念,认可专业人才与创新创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树立长远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第4—6 学期作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阶段,通过课程设计、 实验实训、各类学科竞赛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创新性实验、创新创业训练等。第7—8 学期作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阶段,遵循学生个性需求,发挥创新创业导师的作用,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接轨社会和市场,促进成果的转化和项目落地。

在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加强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学院对创新创业的学分认证做出新调整,制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将学生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记入个人双创档案。

2 依托学科竞赛驱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科竞赛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计算机理论知识、编程语言与项目实践的高度融合,通过实际项目开发,做到“真题真做”,在具体项目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考能力、策划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改革,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和科学创造,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平台。

根据近几年计算机专业举办的相关赛事的影响力,将竞赛分成一类、二类、三类。一类为影响学校排名的综合性比赛,包括“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综合性比赛等;二类为影响学科排名的专业性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三类为对学院专业有重要支撑的竞赛。通过师生奖励体系建设,对其参与的相关竞赛工作进行量化,提高师生的参与程度,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此同时,计算机学科竞赛的举办也加快了第一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加强作为创新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第一课堂的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也都融入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为竞赛提供理论支持,构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闭环系统。

3 专业创客空间、 校企合作等多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3.1 专业创客空间建设

高校学生创客空间是不能忽视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跨学科共享的平台,专业创客空间更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的聚焦专业特色的创客空间。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相关新工科专业,进行专业创客空间的打造。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专业创客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使用最新技术,通过交流思想拓展思维、 进行实践创意等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实施路径[3]。

3.2 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整合优化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4]。导师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不仅要求导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活动、创业项目活动,提升导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素养。另外,通过协同育人,聘请行业、企业、优秀校友及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到校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从事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 开展校企合作

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特质在于其敏感性强,善于捕捉社会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并且常常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引导[5]。通过校企合作,可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组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培训。利用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为主的教育环境与获得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实践环境对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的前沿技术、企业的岗位需求比较了解,毕业后可以迅速进入自己的目标角色。另外,用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提高了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程度,从而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无缝对接。

5 结语

该文以计算机专业的为例,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势所必然,而新工科的出现也成了两者融合的催化剂。新工科强调新兴专业、强调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这一过程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必将展现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工科创客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是小创客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9:06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敢想 敢做 我们是创客
创新时代(2016年6期)2016-07-07 20:18:30
创客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56
创客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