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黎苑
玉溪市红塔区第二幼儿园 云南玉溪 6531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针对幼儿开展教育过程中应学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注重祖国传统艺术渗透,增强幼儿对祖国文化认知,从小培养幼儿爱国情感。手工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动手、认知、审美等能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现阶段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程度较低,即便部分幼儿园将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在手工教学中,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本文首先针对传统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园手工教学中的积极意义进行论述,提出了其在渗透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能够增强手工课程的本土性,使得幼儿园手工教学课程更加具有民间特点。悠远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其涉及到的民间造型艺术较多,能够为幼儿园手工课程开展提供具有多功能性、多层次性、开放且丰富的制作材料,让幼儿园能够进行更多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术活动。
将民间艺术引入幼儿园手工课程,让新一代从小在心中留下民间艺术印象,潜移默化中熏陶幼儿的民族情感,并渗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此一代接一代,从而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园手工教学中对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均有积极意作用。比如在《捏面人》活动中,欣赏的过程中促使幼儿对形态、色彩的积累,感受面塑艺人手指娴熟的技艺带来的视觉享受,进而在幼儿捏面人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空间方位意识、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教学环境对幼儿影响很大,教师需要认真选择传统民间工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环境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考虑到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全身心参与进来,一起创设环境,并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促使幼儿与环境加强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民间艺术有深入的认知。以灯笼为例,教师要提前准备各类半成品材料,指导幼儿制作花灯,将谜语纸条贴在花灯上开展猜谜活动。幼儿在和环境互动过程中,不仅发散了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践和探索,可以让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在手工教学中渗透传统民间艺术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操作区域,便于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选择最适宜的活动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眼、耳、脑、手,不仅进行折、捏、剪,还作出撕、刻、缝、印、拼、摆、拓、染、贴等操作,让幼儿创意手工活动高效进行,为幼儿全面能力发展打牢基础。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如布、针线、剪刀、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毛线、麦秸秆、石头、纽扣、木头片、树枝等,指导幼儿经历画、折、剪、捏、编、雕等实践,以此发幼儿对传统民间工艺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行创造。
由于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因而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都以游戏方式进行,将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在幼儿手工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传统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引入传统游戏,可显著提高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更加有兴致投入到手工制作当中,并且产生了解传统民间工艺的好奇心,对传统民间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让幼儿用废弃纸张团起来,做成可以玩乐的“球”时,教师便可以借机向幼儿介绍“蹴鞠”的由来,同时告知幼儿在进行足球游戏过程中需要同伴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作,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为了将传统民间艺术有效渗透到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丰富的传统民间造型艺术中进行删选,选择与幼儿年龄、兴趣与爱好相符的,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与民间文化互动。对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民间文化修养,如现在很多教师掌握的民间文化知识较少,经常发生常识性错误,如将剪纸作品里的“毛驴”当成“小猪”,无法将库淑兰剪纸里面的“剪花娘子”形象正确说出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主动加强学习,尤其是要掌握更多与传统民间艺术相关的知识,不断开拓自身的知识眼界,这样才能在手工教学中为幼儿提供有效指导,确保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传统民间艺术不仅有较高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及审美价值,还是我国民众淳朴民风及质朴审美观的直接体现。将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园手工教学中,不仅能够促使幼儿欣赏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能够实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让传统文化艺术在一代一代中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