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研究

2018-03-29 04:4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吴 琼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做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场环境、专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升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2017年10月,教育部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1]明确提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以下就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的现状作四个方面的分析。

1.1 政治素质过硬,但缺少实践经验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修订,对辅导员队伍的政治要求更为严格,高校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并且“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能够应聘到这一职业队伍中来的应该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觉悟、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以及政治上的敏锐性,有助于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高校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来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1.2 学历层次较高,但专业背景不尽相同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准入门槛有了较高的要求,硕士学历是底线,但其所学专业不受限制。这意味着只要具有硕士学历的大学毕业生都具备应聘资格,通过后即可上岗。而辅导员在管理、教育大学生中本就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和成长成才起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但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却各有不同。

1.3 年龄优势明显,但工作方法不尽科学

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网络信息化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活跃思维,自我意识和个性化特征较为鲜明。为适应时代需要,高校辅导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也思维活跃,容易与大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工作中经常出现辅导员与大学生在互动中寓教于乐的场面,双方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工作繁忙琐碎,难免出现工作方法较为单一、粗暴的问题,容易造成误解,使工作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1.4 发展空间广阔,但职业流动性大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因辅导员工作岗位的阶段性等因素,辅导员队伍存在流动性较大、不稳定的状况,影响了其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数次论证并通过修订《规定》,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但理论与现实仍有差距,这就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督促和各高校、学术界的共同努力,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推动国家政策平稳落地。

2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既有其优势,又存在严重不足。具体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2.1 专业不对口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然而,就其职业特点而言,来自思政、哲学、教育、心理、管理等专业的辅导员和来自理工、文艺、体育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相比由于日常接受的专业教育和政治熏陶不完全相同,在工作中也并不都能用相同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大学生实践、较好地突显辅导员职业的中介性和教育的深入性,与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与网络世界接轨并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诉求日益增多,辅导员遇到的问题愈加棘手,但个人思想认识和社会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上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2.2 事务琐杂

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同时,学校的宣传和大学生的服务工作也离不开辅导员的执行和落实。因而,辅导员的工作繁忙琐碎,任务艰巨。面对工作内容琐碎杂乱,有时无法达到要求。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过于单一、粗暴。分析其成因,主要是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而面对不断变迁的环境和“95”后“00”后的个性学生,辅导员急需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与目标,使其更好地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从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3 职业不稳定

新时代国家在辅导员岗位设置、晋升、提职等系列问题上做出明文规定,这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与政策导向。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辅导员在具备一定条件后选择进机关、考博或转为教师岗,在辅导员岗位自始至终工作到退休的则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付出的辛劳和收获不能成正比,其获得感和成就感不能支撑其继续走下去,所以当个体条件一旦成熟,即出现职业变动,这些不稳定因素应引起高校的充分重视。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能使辅导员职业在高校领导的关注和政策的支持下,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职业队伍建设就能稳定,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才能步入正轨。

3 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高校辅导员应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而高校也应提出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3.1 要紧贴实际,系统优化,制定科学考评体系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辅导员工作状态、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各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科学考评体系即包括考评方法、考评内容、考评机制、考评注意事项等加以体现。一方面,通过年终述职和量化考核等方式,重点考察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辨识能力、沟通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德、能、勤、政”等多个方面对其加以考核,在质和量两方面对其加以科学分析,对辅导员的工作绩效、科研成果、职业竞赛成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考评体系可以直观反映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业绩,通过考评和激励的方式,挖掘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其精神风貌和工作事迹,更好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榜样示范作用,树立辅导员职业的品牌形象,引领辅导员在职业岗位上高质量地履行职责,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以实现其自身价值。

3.2 要未雨绸缪,宏观架构,完善培训常态机制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新时代教育环境、教育特点的职业。因而,辅导员必须通过学习、交流、培训等方式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首先,辅导员要经常接受时代前沿发展的一些新理念,而培训是短期接受新理念获取知识储备的最快途径。踊跃参加初级、中级、高级等多样化培训,借助全国、各省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的优势,针对不同主题、自觉梳理、反思总结,增进对新时代大学生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认识。其次,注重完善辅导员培训常态化的机制。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脱产进修、专题会议、参观访问、挂职锻炼、课题研究、前沿理论学习、实地感受等拓展工作思路,开阔视野。最后,高校应大力支持辅导员参加交流培训,并给与一定的时间保障和经费配套。按照教育部1:200师生比例配足辅导员人数,将辅导员从繁忙的学生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保证一定的学习交流时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3.3 要知行合一,着力转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新公布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在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同时,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目前科研与创新是辅导员职业的一个短板,大多辅导员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忙,这就需要辅导员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听取大学生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与诉求,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大学生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进理论研究向深度发展,并将社会规范和高校规范融入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注重研究学生的整体状态、专业特点、社会焦点热点等问题,在深入透彻地掌握大学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其理论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将由大学生工作杂家变成大学生工作的职业专家。

3.4 引导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坚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要求,确保辅导员职业从起点至终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而,从职业化建设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激发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兴趣是无形的巨大推动力,是引导其迈向成功的最佳向导。通过激发其职业兴趣,促使辅导员自觉地在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思想上、事业上、生活上更加关心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辅导员职业环境,使辅导员心甘情愿地在岗位上全身心地、稳定地投入工作,高质量完成使命。从专业化建设角度来看,一方面,高校需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文件精神,健全辅导员职业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提升其职业品质和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根据职务、职称评聘的实施方案,畅通辅导员职称评定渠道,这对辅导员职业发展、专业提升和能力拓展至关重要。高校应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的特点,给予必要的政策、经济支持。重视职称评定同科研成果、竞赛获奖、考核绩效等工作实效的联系,提升其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并使其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