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蜜琴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用分离”的现象,多数老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主要围绕着课文展开“满堂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连贯的口语输出机会。单纯的输入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多为惰性知识,语言产出能力比较薄弱,步入社会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灵活使用。
二语习得研究者Swain在一系列研究后于1985年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她认为仅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语言输出[1]。语言输出不仅是一种产品,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因为语言输出具有以下三个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语言输出促使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部分语言问题,进而可以触发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2)假设验证功能;(3)元语言功能。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是在Swain的输出假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的一个完善教学体系,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四个教学阶段[2]。产出导向法得到国内外语界不少专家和英语教师的肯定。张文娟认为,就教学目标而言,它既以输出为起点,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以输出为目标,学以致用;就教学方法而言,它强调产出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并将输出与输入对接,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了新的教学思想[3]。
21世纪以来,外语界不断有人指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普遍以目的语输入为主,即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及其表达,造成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清华大学张为民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严重的忽视[4]。从丛指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之中国文化,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5]。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了解西方文化,也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并且能够比较流利地用英语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近年来,为了引导大学英语教学朝跨文化教学方向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从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且翻译内容多数涉及到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逐渐增加了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比如在背景知识介绍中补充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在讲解英美文化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刻板印象,辩证客观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但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不足,教学模式以翻译练习和课堂讲解为主,重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和补充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缺少系统的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本文尝试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建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学习模式,以使学生能够用英文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课堂范例展示教学步骤,以介绍中国古都为主题,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四个教学阶段探索合理的中国文化教学模式。
产出驱动阶段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尝试输出,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缺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产出导向法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产出驱动阶段要设计合适的产出目标。张伶俐教授认为,产出目标应该具备四个特征,即驱动性、可教学、细分性和逻辑性。首先,产出目标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难度适中,学时可控;再者,子目标之间要有逻辑关系,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链[6]。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个关于城市的即兴介绍。为了让产出目标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要求他们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大城市,比如南方的同学可以介绍上海、成都或者桂林,而北方的同学可以介绍北京或西安。即兴介绍可以让同学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学习饥饿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在促成阶段,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难度递进的多个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展示任务成果,通过互相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2.1 子任务1:关于城市词汇的头脑风暴
任务教学法认为,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该来自真实生活,虽然产出导向法和任务教学法属于两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但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国际旅游网站,学习中国各大旅游城市的著名景点的英文介绍,了解自己所熟悉的大城市的景点的英文介绍。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经常用来描述北京景点的单词,如well-preserved(保存完好),known as,serve as等,这也是一次学用合一的英语学习机会。在促成阶段,学生要完成在课堂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学的单词进行整理的产出任务。
2.2.2 子任务2:以游戏的形式描述城市
在该游戏环节,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个城市,并让其他同学猜猜是哪个城市。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锻炼口语、听力和思维的好机会,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太过明显,但又要能够区别于其他城市,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口语都是一个挑战。
2.2.3 子任务3:关于城市介绍的小组展示
为了加大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使产出任务符合渐进性原则,笔者要求每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并展示一个介绍国内某个城市旅游的PPT,为了促成这项任务的完成,笔者会向学生推荐几个关于城市旅游的英文视频,也会给他们一两篇经典的介绍城市的英文文章。
在POA教学实践中,产出任务的次数多,形式多样,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大学英语老师来说,要做到对所有的产出任务的成果都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缺少及时充分的反馈会影响学生的产出热情,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产出任务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在多轮的POA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包括网络机器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学生眼中,教师的评价更有权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产出动力。
在以往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文秋芳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operative Assessment,TSCA)。文秋芳认为,POA的“驱动”是新单元学习的启动阶段,“促成”是教学的初级阶段,“评价”是教学的升华阶段[7]。
2.3.1 选择典型样本
从学生的视频中选择典型的样本,并附上文字稿,为了避免学生尴尬,隐去学生姓名。所谓的典型的样本指文字稿本身具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又存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这样的文本有利于课堂讨论的开展,学生既可以欣赏和学习样本的优势,也可以尝试发现样本当中存在的错误。有些作文本身比较优秀,适合把它们挂在网上让同学们欣赏学习,但是如果作为典型样本在课堂上讨论不太合适,因为它本身缺乏提高的空间,无法在课堂上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果样本本身质量太低,错误百出,作为讨论的样本,师生会有一种无的放矢的感受,在讨论过程中也无法聚焦。
在复印学生的文本时,笔者会在样本上列出思考问题,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思考,但是笔者不会事先在样本上标出文本中存在的错误,这样有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文本中的错误。
2.3.2 课堂评价
TSCA的课堂评价步骤如下:学生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大班交流—教师参与评价。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思考,作业的成果为视频和文字稿,在征得提供样本同学同意之后,老师将视频和文字稿提前传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样本文稿和视频进行个人思考,并提示学生分别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文字稿进行评判。内容方面,介绍一个城市可以从历史、景点和风俗人情方面入手,内容的评判标准不一而足,但一篇旅游介绍如果能够引起潜在游客的兴趣,就算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文章。语言方面主要指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是否存在语法错误,用词是否丰富等方面;视频主要看学生在介绍时是否做到表情生动自然,表达流畅,语音标准,口齿清晰,是否脱稿。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来说,消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也是教学目标之一。老师应鼓励学生找出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
在课堂上,小组代表评价完之后,不同的小组就同一个样本进行交流讨论有助于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也可以比较不同的修改方案的优劣之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大班的交流,由于教师在课前做过精心的准备,了解了样本中存在的优缺点,在听取学生的评析之后可以进行总结。教师应从常见的语法角度出发来分析样本中的错误并编制相关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和巩固语法知识。
鉴于在四六级考试中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考察主要以段落翻译的形式为主,因此,课前编制练习应包括语法练习和翻译练习两部分,翻译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治愈中国文化失语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有趣的挑战。用产出导向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学英语教学课时被不断削减,现行的读写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较少,如何融洽地将中国文化的学习融入到以课文为重点的读写课程中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