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2018-03-29 03:45本刊编辑部
传播与版权 2018年5期
关键词:建设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部分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近年来,内地11个自由贸易区均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内地城市中尚无自由贸易港。所谓自由贸易港,通常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外方船只、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也可自由往来。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上海的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中央释放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利好政策之后,上海、浙江、广东等多地政府竞相推动自贸港的筹建工作。上海上报的建设方案提到,自贸港将对标国际最高水准,实施更高标准的贸易监管制度,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浙江制定的自贸港发展目标,初步计划参照国际标准,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广东亦积极谋划通过发展自由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贸港对标国际标准,反映在促进国内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上自贸港将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18年4月13日下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新闻出版工作者必须在舆论导向上,要充分进行引导。

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将是落实十九大相关要求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特定园区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有能力让对外开放“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自身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加之经济全球化瓶颈逐步显现,客观上也要求中国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作为。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以满足深度对外开放的新制度需求,并吸引全球的科技资源、人才和资本,在一些新兴行业形成集聚效应,并通过高端人才推动中国相对发展较为落后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功能,是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目的就是要让全球高端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和自由,从而提升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要素配置能力、经济发展活力及国际价值链地位,发展参与引领全球经贸合作竞争新优势。

面对中央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的号召,浙江、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海南、四川、陕西等地纷纷启动了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希望在新一轮全面开放过程中抢占先机。这种以开放促发展的态度自然值得肯定。不过,要看到,越是对外开放进入到更深层次,越是需要把握好开放的力度和节奏,做到“蹄疾步稳”。就建设自由贸易港而言,尤其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是高开高走,严把建设质量。自由贸易港属于目前国际上对外开放园区的最高级形式,体现了一个经济体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相比于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自由贸易港对于政策及制度环境的系统性要求更高。特别是涉及货币金融领域的开放更是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因此,建设自由贸易港一定要谋定而后动,避免先天不足、后天修补、政策反复。

二是有序推进,避免“一哄而上”。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地方以开放谋划发展的意愿也日益强烈。一方面,很多地方都希望被纳入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范畴;另一方面,任何改革和探索都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和风险,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就可能得不偿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避免各地为“抢政策”一哄而上,从而影响对外开放的整体效果。

三是服务全局,对接“一带一路”。根据中共十九大的部署,“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中国形成全新对外开放格局的重点。“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自由贸易港建设,则应以港区为载体,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制度和规则对接,促进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因此,自由贸易港建设应该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才能在对外开放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为中国开放增添更多动力。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