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辉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应运而生、遍地开花,相关教育出版市场的空白很大。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行业出现了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融合出版新动向,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这种调整应用于面向岗位需求的图书是最容易实现全媒体表达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岗位设计的图书就很适用这种方式。根据我国《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12.53亿册(份、盒、张),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出版发行成为新闻出版行业经济规模的重要支撑板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6万亿元,保持年增长9.0%;出版行业折合用纸508.73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降低10.83%:图书出版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相关数据在2017年继续保持相似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30个城市开通运营了轨道交通,45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得批准,更有一大批GDP超过4000亿元的城市在酝酿相关提案。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巨大:地铁建设每投资1亿元,就将增加8000个就业岗位,该行业人才市场今后五年缺口预计达30万人。城市轨道交通类图书教育出版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2014—2017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类书籍快速涌现期,年增幅平均在90%左右。包括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以及交大社等在内的几十家出版社全力以赴,紧紧围绕教育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六大专业设置,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特征,图书出版总量快速上涨,数量和层次上基本涵盖和满足了各层次教育所需。但国内这部分的图书表现尚有三个不足之处:(1)本科、高职、中职层次划分清晰度不足,部分图书是在凑合混用,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仍然脱节。(2)数字化资源开发不足,数字资源无法实现自我盈利,不能同时满足读者所需和出版方利益所需。(3)顶层设计上规划不足,作者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次,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我国高铁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优异表现,我国的轨道交通技术对国际社会特别对东盟诸国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国家纷纷来华学习、交流与合作,这也迫切需要我们的技术图书形成版权输出,国内的相关图书出版方责任重大。
总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图书的市场处于培养阶段和做量阶段,距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有差距,距离十九大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突出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要求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是一种能够利用计算机构造与真实世界相符合的数字化环境的技术手段。它能够通过一些设备来将信息传递给用户观看,从而达到视、听、触多种感受,使用户有一种处于现实情境中的感觉;并且它能够无限地观察三维空间的事物,将各种设备与环境结合起来。
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是在虚拟技术上发展来的,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拓展。AR技术能够利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将计算机技术的图像显示出来,从而能够产生与目标对象相应的动态变化图像、3D模型等。这让现实环境中的虚拟对象变得更加的真实化,也能够让虚拟对象进入到真实的环境中实现关联性互动。其目的是将屏幕上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形成无缝体验的新技术,让人们从现实的角度去体验不一样的虚拟世界。
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轨道交通各岗位图书利用VR、AR等技术,可以对工程实践的设计、开发、运营维护等全过程模拟操作,让读者在实景环境中获得良好体验,更有兴趣、更专注地投入到互动应用中,更快更便捷地学到相关知识。
主要应用场合和特点有:第一,对故障情况的仿真演示。VR技术能够对轨道交通中故障问题进行演示,也能够通过建立起过往故障模型的方式,来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让这些场景更加接近于现实的场景。用户可以轻易反复使用、低成本地接近和了解实际情况,切身加强对问题的感知和领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第二,虚拟混合现实的方式,可以先构建起新产品系统中的一部分,然后在立体投影的帮助下进入到系统内部,从而便于讲解或分析产品的架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人性化标准,最终让整个的产品设计周期变得更短,提高实践效率或认知效率。第三,对用户培训可以实现远程化、网络化。虚拟仿真系统能够让在不同地点的人员进行远程交流与交互,能够共同真实感受虚拟世界的奇妙,克服地理环境差异,降低设备成本,缩短维修维护周期,促进行业链里一部分结构调整,最终实现行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背靠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这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资源,拥有雄厚的行业优势和编辑力量优势。出版社坚持建设轨道交通领域出版高地愿景,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在与全国各大铁路局、地铁运营企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设高校以及教育科技公司等诸多单位密切合作、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规划出“两横四纵”网状立体式城市轨道交通图书教育出版体系建设之路。
“两横三纵”具体指以“基于轨道交通云服务职业教育平台”“基于AR的轨道交通超媒体数字教育平台”两个国家级改革发展项目库为突破点,以职业技术、应用型本科两个层次加上能体现轨道交通领域发展前沿水平的专著图书系列、地方地铁公司各具特色的岗位培训目标与实践案例图书系列为着力点,共计120种左右,配合数字资源立体推进。目前交大社已经着重开发出互动应用甚佳、市场反应颇佳、经济效益尚佳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等一系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优”产品;预计到2020年,我们能够完成涵盖六大专业60余品种教育图书以及市场科普读物的立体式开发,全面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图书市场需求。
教育出版顶层设计之初,我们就统一和坚定了“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思想理念,初步重新考量和建立健全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对内考核评价标准。我们在设计与出版轨道交通教育图书前,先规划了“‘一带一路’开发研究丛书”(150种),组织专家从轨道交通和历史文化角度向世界宣扬我们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追求。交大社已先后成功与印度、泰国、老挝等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轨道交通类技术图书的版权输出,也多次获得总局“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项目奖励,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事业奉献了绵薄之力。
融合出版实践以来,经费投入大而收费不易,盈利难一直是我国立体式图书的市场表现尴尬。我们在积极开发互动资源的同时,积极保持与国家主管单位、人才需求企业、高校教师、图书用户以及技术提供方的有效沟通,一起努力想办法找心理需求差距、找多方能接受的相对合理点位,再版和改进产品,走供给侧改革发展之路。针对不同的图书、不同的心理预期想各种办法,力争实现共赢。几年来,我们的经济效益逐步平稳上升,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以虚拟化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出版能有效提升图书的内涵和卖点,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图书出版行业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努力实践新时代的新发展新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1]李巍.虚拟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助图书馆线网化中的作用和优势[J].信息通信,2014(7):107-108.
[2]姜敬波.风险分担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的回购定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袁素瑛,縢勇.城市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5(5):4-6.
[4]陆清照.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杂散电流防护简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5]孙军溪,焦金红,徐东.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及轨道对地绝缘测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0):66-68.
[6]陈兰枝,范军.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编辑之友,2015(6):10-13.
[7]德索尔,姜乐英,杨杰.出版学概说[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