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有道
——论加减法在书籍封面设计过程中的运用

2018-03-29 03:45崔丽芳
传播与版权 2018年5期
关键词:加减法字体笔画

崔丽芳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使其一见钟情,而且耐人寻味,让人爱不释手。设计优秀的封面,对一本书的综合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加减法”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用到,笔者作为长期伏身一线的封面设计者,对封面设计过程中的加减法运用做了一些探讨。

一、封面构思设计中的加减法

一般初做封面设计的人对构思较为迷茫,学了很多看了很多,脑子里可能还是一片混乱。实践出真知,只有多学多看且多练,脑海中才会迸发出更多的想象,而想象是设计者构思的基点所在。有了想象,才会有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知识积累与想象力的结晶产物,此时设计构思才有了源泉,设计者才会“开窍”。在设计构思中,需要注意的是,流行的元素、常用的手法和俗套的表达要尽可能避开,而那些你一贯熟悉的构思方法、常见的技巧、习惯性的设计处理,都可能成为创新构思的大敌。优秀的构思讲求新颖,讲求不落俗套,讲求标新立异。以上只是设计构思的基本要素,但要在构思技巧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对构思思路进行整理,并将其分类归档。所以,在封面设计中要学会收集、分析和整理,这就是一个做“加减法”的过程。

收集:收集与设计目的有关联或者相似之处的案例和素材。

分析:进行多样化的分析,如,它们的优劣在哪里?它们为什么如此构成?哪些符合我的设计主题?这些都是要分析思考的。

整理:将收集分析好的案例和素材有条有理地归纳好,统一整理。

在构思的过程中,往往想法很多,元素堆砌相应增多,甚至对多余的设计细节爱不忍弃,正所谓“‘加法’容易,‘减法’难”。笔者真切的经验之谈就是:先加后减,多做减法。对次要的、重复的、可有可无的形象与细节,坚决忍痛割爱,而对超出成本控制范围的,则毋庸置疑地剔除掉。

“减法”通常建立在我们构思提升之后,需要舍弃一些华而不实的外在,加强内在。封面设计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它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待它的态度,设计者应该更多地关心它的内在,华丽的外表适当展示即可。总而言之,“减法”其实就是加以提炼、精简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加强传播力更好的信息表达。

二、封面文字设计中的加减法

封面字体设计,尤其是美术字、艺术字的设计,则意味着笔画要进行创新艺术加工。字体笔画中的创新,往往即是“变形”,而笔画的“变形”,很多情况下,是对笔画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崭新塑造。

文字设计的加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宏观上,加法是指两种及以上字体上的运用,如很多国内书籍封面在设计时将中英文书名加以组合,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书名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只能使用单一的字体、字号来表现,将两种以上的字体、字号组合在一起,会令人耳目一新。微观上,文字的加法就是对笔画的繁复化处理,简单来讲就是把一个笔画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当然也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为了让字体更美观,更有设计感,有时也可以局部加多、加粗或加长笔画,让字体看上去更有力量。

文字设计的减法,是指笔画的简化变形和设计。在设计字体时,先把要设计的字体内容,用黑体或宋体字输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参照它们的结构和布白。但是在设计新字体时,很多笔画并不能完全遵循“黑体”或“宋体”这些成熟字形的设计规则,而必须做出适当改变,才能让字体更美观、更耐看。为字体做减法,可以是在交叉类笔画中,对笔画的其中一段进行减少、省略、简化,也可以是将原本带有弧度的撇捺笔画,设计成为直线的形式。汉字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图形组合,具有很强的辨识性,在设计中即便删去其中的一两笔甚至更多,也不会影响字体的识别度。减得巧妙,反而会让字体更具个性化,并能够释放更多的留白空间,让字体更有想象空间和趣味性,即便是普通的字库字体,尝试减去其中一两笔也会发现效果截然不同。

加法容易减法难,删减笔画要尊重字的辨识度,因为对所删减的笔画需要谨慎选择,笔者总结了这样一个小技巧:尽量不要选择影响字体外部轮廓的笔画进行删减。同样的一个字,我们分别遮挡内部部分笔画和外部部分笔画,会发现虽然两种经过处理的字都能够被识别出来,但第二组的辨识要比第一组吃力许多,所以“减内不减外”显然要划算得多。当然,汉字结构千变万化,一些比较常见常用的汉字即便内外都减去一部分笔画也同样可以辨别,所以大家还是要依据不同的字形结构,有选择性地进行加减。以横笔为例,可以有选择性地去掉横笔,但也有选择性地保留一部分横笔,其中有一定规律——舍弃的横笔大都是局内并不影响字体外部轮廓的,这样就能够在不影响识别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去“多余”横笔。最后提一点,我们在观察一组字的时候,眼睛会不自觉地跟着汉字本身的书写笔顺进行阅读,所以在进行笔画删减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删除连续的多个笔画,即便是内部笔画也应遵循此理。保持字体笔画的连贯性,也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字体的识别度。

三、封面图像设计中的加减法

封面的图像以其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易与读者产生共鸣灯特点,成为设计要素中的重要部分。图像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人物、动物、植物、自然风光,以及一切人类活动的产物。这些图像往往在封面中占据大比例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像设计尤为重要,而对其进行甄别挑选和技巧性重组,则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封面设计中,图像可以分为自然形图像和几何形图像。自然形一般指不受人为影响的物质形态图像,以及以自然形为蓝本的图形。几何形则是人们从自然形中高度概括抽象出来的较为规则的图形。

图像设计的“加法”就是指图像的复合使用。如果想让书籍设计变得丰富有层次,就要在处理图像时运用“加法”,在自然形和几何形以及各种经过转化后的自然形和几何形之间,复合使用,然后在这些图像中调配各自的比例,这个过程可以让封面产生无穷的变化。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选用时,二者各有特色。选用自然形图像,书籍的文艺性强,活泼生动,但在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上欠佳;选用几何形图像,书籍的理性强,科学性强,但缺乏情感表现,和读者容易产生距离感。由此看出,两者存在互补,宜复合使用,并且根据书籍内容,适当增减比重,使其倾向于感性或是理性。

添加新的元素,必然会使画面臃肿,此时就需要调整元素的比例,因此势必要缩小某些元素,且能保持封面整体还是处于同一视觉感,若加得越来越多,最终将变成无法控制,这时候,可能要考虑丢弃一些元素,抑或者叫细节,做一些“减法”,让画面尽量协调。主要从三方面对画面优化:一是在认知上突出内容本身,从强质感的设计风格过渡到扁平化的风格。去除一切可能造成干扰的视觉元素和质感,回归内容本身。二是在操作上要方便,要便于简化流程,从而减低成本。三是降低认知门槛,符合认知的规律,使得作品本身更易于理解。

四、封面色彩设计中的加减法

封面的色彩处理是设计的重要一关。得体的色彩表现,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文艺书封面的色彩不一定适用教科书,而教科书、理论著作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儿童读物。要辩证地看待色彩的含义,不能形而上学地使用。

封面色彩配置上的“加法”设计,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通过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组合在一起,建立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对比,以引人注目的姿态来吸引读者。我们要在封面色彩设计中掌握色相、明度、纯度的作用,如:添加不同色相形成冷暖对比,封面会更有活力;增加明度深浅对比,则会减少封面的沉闷感;扩大纯度鲜明对比,会使封面不再古旧和平俗。在封面设计中,需要同时运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寻找封面优秀之处及不合格之处,以此来提高色彩修养。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三者,将赋予封面无穷的魅力,呈现给读者完美的视觉感受。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来说,色彩的添加必须是调和的,因为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上的平衡。封面色彩搭配就似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则单调;一味高昂紧张,则杂乱。此时,就需要配色,而配色的调和,则取决于是否明快。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由于过于接近模糊,以至于让人分不出颜色的差别,同样也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意味不明。色彩过多,会造成画面杂乱,使读者视觉疲劳,心生烦躁,且在调和时不易把控,因此,色彩的添加不是越多越好;而用色少,更容易达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给人简洁的整体效果。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懂得惜色如金、以少胜多的道理。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从书籍的内容角度来看,色彩应做到提炼、概括和具有象征性;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用色少可以降低成本,符合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当前,封面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越来越顺应上述趋势,即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简单的色彩来搭配,大多选用单一色彩或者选用两三个邻近色来设计,这样的简单色彩设计,通过颜色本身的对比,能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当前许多颜色被固定赋予了一定意义,比如绿色代表环保、青春,科技、信息行业则多采用蓝色等冷色。

五、封面整饰工艺中的加减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书籍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封面作为最外在的形象,在读者消费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怎样吸引眼球,在竞争激烈的出版物市场上如何更具竞争力,使得各种各样的整饰工艺开始成为书籍封面的重要元素。为应对这一发展,装帧方式的选用显得异常重要。

我们常用的几种封面整饰工艺包括:覆膜、烫印、击凹凸、上光、模切、压痕。其中,覆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全面整饰工艺。它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封面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耐湿性,使封面更加平滑、光亮、耐水、耐磨,达到保护封面的目的,所以被广泛用于图书的封面。而其他几种整饰工艺各具特点,对于局部的设计能达到专属目的。

将这些工艺进行组合,成为当下出版物的包装利器,在这些具有针对性、适度组合的工艺下,图书才能发挥画龙点睛的功效,渲染出氛围、情调和质感。

工艺加法一般有如下功能:一是突出品牌特色和文化,如加烫金工艺,可赋予产品较高的防伪性能,也可烫金与压凸工艺相结合,以显其华贵,并增加表面装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档次。二是彰显个性,如增加局部网印UV上光的方法,使得色彩鲜艳亮丽,视觉对比效果更加强烈,深受年轻读者喜爱。三是烘托氛围,突出情感,如我们在封面上击凹凸、模切、压痕,运用深浅结合、粗细结合、立体呈现的艺术表现方法,烘托立体氛围,增加代入感,使封面的外观在艺术上得到更完美的体现。

但是工艺上的加法,也不是一味地将覆膜、上光、烫印、起凹凸等工艺都堆砌在封面上,这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成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此组合上做减法,而我们在工艺上做减法具有如下作用:一是降低成本,简化流程。工艺数量的累积,必然会增加书籍印刷的成本,如UV上光本身会增加成本,还有一定的污染。同时,现在书籍的印刷都是流水线作业,是有一定程序的,每增加一个工艺,印刷上就要增加一道或多道程序,给印刷增加难度。二是提升效率,降低容错性。有的工艺需要周期比较长,如上光油、烫印此类工艺都需要晾干的过程,而在此期间容易出现蹭脏、蹭油的现象。有时为了缩短工期,提升效率,避免出错,我们会减去此类工艺。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上述基本元素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师应该重点掌握的设计技巧,将这些要素合理组合,才能完成一个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为一个设计师,什么东西都要学,也要学会不排斥新生事物,遇到难题、生题,要学会多维式思考,学会舍弃冗余和障碍,懂得提炼精髓,从而提升内在、加强外在。在此着重强调,要打造设计所具有的独特创意,设计师就需要活学活用本文所述的“加减法”,根据书籍需求的不同,选择适用“加法”或“减法”,不要拘泥于习惯和传统,更加完整、精准、灵活地把握设计技巧。

[1]吕敬人.书艺问道——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安德鲁·哈斯拉姆.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丁静,丁杰.色彩构成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09 (22):153-154.

[4]黎猛.论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运用[J].作家,2010(24):279-280.

猜你喜欢
加减法字体笔画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有趣的一笔画
字体的产生
找不同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一笔画
组合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