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 海口 570100)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生活及工作中背负着较大压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的单纯生活方式相比,如今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这就导致了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情感问题,对人们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此种发展背景下,情感类节目的出现可以为人们解答一定的情感问题,能够帮助人们发泄情绪。在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观众与节目之间沟通的桥梁,是节目效果和气氛的主要推动者,在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情感类节目更加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节目中,主持人一般采用亲切的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与新闻类节目相比,主持人的语言更加口语话,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但有一部分主持人在节目中,为追求口语化的表达,在词语的运用中过于随意,在不合适的时机中运用不恰当的语言,严重影响了情感类节目的效果。例如,在节目中向诉求者询问一些隐私问题,导致现场气氛较为尴尬,影响节目最终的传播效果。
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的真情流露能够打动观众,从而使观众产生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了与观众心灵上的沟通。但有一部分主持人在节目中,将真情流露错认为流眼泪才是真情的表达,在节目中对当事人的痛苦进行深入挖掘,并运用较为强硬的方式引导当事人在节目中流泪,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此外,还有一部分主持人将情感之间的互动理解为单一的煽情,在节目中仅注重表达自身的情感,导致节目失去原本意义。总而言之,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情感把握不当,就难以使人们产生观看欲望。
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节目现场的引导者,在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有一些支持人滥用自身的权利,逾越自身角色定位,运用较为强势的方式对当事人的私生活进行评判,并在节目中带有自身主观情绪对他人的情感进行指责,向当事人提出一些“你听见了么?” “你明白了么?”等欠妥设问,对当事人造成二次心理伤害,使节目失去了其应用的功能价值,影响了情感类节目的发展。
语言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的主要方式,也是支撑情感类节目发展的唯一桥梁。与其他节目不同,情感类节目没有强大的舞台支持,也没有特效烘托气氛,仅是凭借主持人的语言进行支撑。因此,情感类节目主持人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驾驭能力,向观众展现出语言的魅力,进而吸引更多观众观看,推动节目的发展。同时,主持人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节目中巧妙的运用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烘托不同阶段的嘉宾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最终达到预想节目效果。
作为一名主持人,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就是语音准确、语言规范,这样才能为观众做出榜样,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就情感类节目而言,主持人要切实加强自身的语言规范力度,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相应情感。具体而言,一方面,主持人应每天坚持练习发音,以期达到最为标准的普通话口语;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使用规则,避免在节目中出现侮辱性词语。
成功的主持人能够凭借自身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被观众接受。在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正确的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语言烘托现场气氛,最终达到节目的高潮。具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主持人应着重提升自身的语言思维能力,根据事物的逻辑顺序,通过自身的思考,运用合理的语言对事情进行表达,且在表达过程中应注意语言逻辑性。同时,要注意练习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恰当地表达自身情感,将节目的开头和结尾做好衔接,促进节目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出现情感问题,而情感类节目的出现为人们的情感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有效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但在节目中,如果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存在问题,将会影响最终的节目效果。因此,情感类节目主持人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言驾驭能力,加强语言规范力度,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情感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