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导向重建送教模式

2018-03-28 11:58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协作区语文学校

一群好的教师,成就一所好的学校。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以教师专业进步为重点。宜都市乡村学校教育改造,以校本研修为主阵地,以青年教师专业进步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解决青年教师的茫然现象,中年教师的高原现象,老年教师的倦怠现象,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教师发展

为了推进乡村教育的振兴,宜都市开展“乡村学校教育改造”课题研究,探索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的可能。研究中,针对乡村学校的学科课堂教学,我们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以整体布局、诊断定位、磨课到位、送教到校、进位成长五步送教模式,充分发挥全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改进乡村学校的课堂教学。

整体布局,确定分区送教模式

高站位,缩小城乡差距。乡村学校的内涵发展,必从课堂教学优化做起。为此,我们组织城区语文专家团队深入乡村学校,与校长、老师们讨论、磋商,依据学校师资情况制定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进的目标、路径和方法,致力于帮助农村学校重塑语文教研团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缩小城乡语文课堂教学的差距。

分区域,城乡协作送教。我们从全市角度整体布局,将4所城区小学和20所农村学校划成四个教学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城区一所小学牵头,拟定协作区“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方案,确定送课内容、形式、时间等,然后组织协作区教师落实方案。三年来,我们坚持每学期4次协作区活动,打破了长期来各自为战、互不往来的研究格局,形成了校际联动、共同进步的新常态。

诊断定位,聚焦课堂共性问题

三步诊断,号脉问题。乡村学校课堂教学从哪里改进,是我们送教下乡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全市乡村小学组织开展教学现状诊断三步走活动。第一步,自我诊断,自荐问题。我们要求各乡村小学的语文教研组组织教师从教学设计、学情把握、教法学法、课程意识和学习效果五个方面对自己的课堂开展自我诊断,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课题组推荐。各学校积极行动,深刻解剖,发现并归纳了各自学校存在的问题。第二步,问卷诊断,发现问题。我们开展了乡村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调研,在全市乡村小学发放4000多份问卷,设计不同类型的针对性问题,进行教学问题摸底,明确乡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步,深入课堂,研究问题。我们组织城区语文专家团队,深入每一所乡村学校的课堂观课,切实感受课堂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学校自荐的问题和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观察。

聚焦需求,精准定位。有了三步走的诊断,我们明确了乡村学校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专家团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发现有些问题是个别学校个别教师的个性问题,有些问题是乡村学校共同存在或者在一定区域内共同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何解决?我们本着“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个别解决”的原则,最后精准拟定全市各协作区送教下乡的主题。

磨课到位,加强城乡共同研讨

确定主题,精心准备。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采取分区域确定主题,定人员精心谋划,写教案集体备课的方式筹备送教下乡课数次。一方面我们为四个协作区确定指导专家,另一方面每个协作区坚持每学期确定四个主题,确定四名送教教师,指定四名骨干教师负责指导组织集体备课。

五项研磨,走实过程。完成送教课次的教学设计后,我们以四所城镇小学为阵地,开展多轮次的五项研磨,优化教学设计。一是材料研磨。研读教材,研读课标,搜集、筛选、修改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涵盖了同课异构、作文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多方面。二是设计研磨。根据对教材、课标的研读,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根据已经整理好的材料,专家教师团队群策群力,设计教学环节。三是环节研磨。送教教师做模拟试讲,研课者集中研讨,指出各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的各种细节。四是实践研磨。送教教师随机选择学校进行试教,将反复打磨的课例在真实的课堂上实践。研课者观课,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分析预设内容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集中议课。五是反思研磨。送教教师根据模拟试讲后的建议、试教过程中的课堂生成,研课者提出的意见形成自己的反思性总结,形成送教讲学报告。

仅2016年秋季学期至2017年春季学期,我们就确定“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高年级基于课标解读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主题进行磨课近二十节次,为送教下乡做足了准备。

送教到校,引领课堂教学改进

“四个一”活动,丰富送教下乡内容。即:送一堂优质示范课,讲一场精彩报告,做一次高效率研讨,出一份高水平简报。活动中,协作区内的所有语文老师全程参与,观摩示范课,聆听专题报告,完成反思撰写,参与研讨活动,阅读教研简报。扎实有效的帮助乡村学校建立起了教研共同体,有效改变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结构失调,收效很好。

“三个一”要求,延伸送教下乡效应。我们不仅开展送教下乡的集中活动,还在每次活动后,布置活动后“三项作业”,来延伸送教下乡效应。三项作业是:每个乡村学校语文教研组每学期必须完成一项课堂教学共性问题的集中研修;每个乡村学校的语文教师每学期必须做一项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微课题研究;乡村学校的青年语文教师每学期做一个课例研究。近两年来,全市乡村学校语文老师共开展近100个微课题研究,撰写近百篇课例研究报告,完成近30个共性问题的集中研修。

进位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立足课堂,迅速成长。送教过程促使参与老师多思、多研、多磨,他们迅速“进位”,成长为精英教师。每次送教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要求35岁以下乡村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未来三年的专业发展规划——“进位”为校级、镇级、市级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马家店小学青年教师汪蕾,参加工作才三年,2017年参与宜昌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脱颖而出,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偏远的杨家棚小学,打造了一支能研能教的教师队伍,学校的青年教师赵美玲在2018年宜都市“好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中年教师重塑思想,走向成熟。在乡村学校,不少中年老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送教活动让这部分教师重新焕发激情。他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真正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在协同研究的过程中,成就他人,也提升了自己。卞周菊老师任教于地处偏远的王畈小学,本已辞去学校教研组长的职务,现在又重新挑起了教研组长的担子。用她的话说,是“送教活动让我重新有了目标和方向”,去年她順利评上了中高级职称。这样的中年老师,每个协作区都有。

送教下乡,改变了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得到了乡村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认可与支持。一位乡村学校校长说:“这种送教下乡活动是个好途径、好平台,农村教研组不再是一个摆设,老师们在活动中提升了专业技能。”

送教下乡更是给乡村学校送去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多数乡村学校还以送教下乡为契机,以学校校本研修为主阵地,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了多彩的特色活动,拓展了乡村学校师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2017年秋季宜都市教学质量监测中,黎家坪小学语文学科取得全市综合评价第二名的好成绩。

猜你喜欢
协作区语文学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协作区如何“协作”
安徽亳州:探索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为载体的体制改革
学校推介
同课异构:协作区教研的“催化剂”——以初中音乐欣赏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为例
农村乡镇成人教育协作区的构建与实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