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现象也愈发严重。当前,由于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现象严重,出现了“低头族”以及各类由于依赖手机所导致的身体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手机依赖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也需要我们对手机依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学生
一、序言
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网络消费,甚至办公都是网络交流。智能设备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甚至很多人脱离手机之后就会焦虑不安。
二、手机依赖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
(一)为了逃避独处,摆脱孤独感和焦虑
现在人们沉迷手机并不只是对手机的通信功能有依赖,更多的是在微博、游戏、购物网站以及各类论坛花费时间。在观看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还有则是沉迷各类社交软件。从这两种最为常见的手机依赖现象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依赖手机,一方面,希望获取大量的信息,与社会生活建立起联系,另一方面,渴望与他人保持沟通和互动的关系。从心理发展的本质来看,这是在逃避内心的孤独和恐慌。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因此在无事可做的时候,会产生孤独感,严重的还会引发焦虑情绪。于是人们就会开始寻找一些事物来排解自己内心的这种不良情绪。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方式。
(二)需要获得外界的认可与关注
人的自信是在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发布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心情的变化,从而来表现自己内心希望被认可的一面。目前,由于对手机的依赖,人际交往的状态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人们希望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起一种自我的外在形象,获得外界的关注与认可,同时通过手机与更多的人进行交谈,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网络社交与现实中的社交不同。现实社会中的社交不仅仅需要语言的沟通,还要有动作眼神的表达。但是网络沟通,人与人之间隔着屏幕,交流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建立联系也比较简单,交流起来更加容易,甚至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也可以成为“朋友”,这满足了人们人际交往的需求,而手机作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主要载体,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依赖。
三、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研究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的时候,笔者参考了很多前人的研究资料,通过总结和归纳,笔者得出了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几个方面。
第一,对手机过于依赖会加剧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手机来实现,一旦脱离了手机,人们就会感到迷茫,一直以来被压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就会爆发,使得心理问题更加的严重。
第二,手机依赖会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烦躁情绪加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很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机搜索,渐渐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开始下降,逻辑思维能力也会随之退化。
第三,手机上网成瘾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上文说到,人们对于手机产生依赖,并不是对手机最原始的通讯功能依赖,而是对手机的上网功能有所依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代人们的手机依赖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网瘾现象。因此,我们在研究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的时候,也可以从网络成瘾的角度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四、如何应对当前的手机依赖的情况
首先,可以对手机依赖现象进行适当的干预,在社会上展开一定的宣传活动,鼓励人们放下手机,走出室内。其次,要引导人们正确的利用手机,而不是做手机的奴隶。最后,国家应当对手机网络当中的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审核,严厉打击网络不良信息,保障公民的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刘姝辰(2000-),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一中,专业:理科,研究方向:心理学。
参考文献:
[1]华盛,曾云燕.高中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状况调查和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 (5):13-14.
[2]林金瑛.高中生手机使用对其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華中师范大学,2012.
[3]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研究,2011(4):78-81.
[4]汤敏佳.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分析[J].江苏高教,2010(1):154-155.
[5]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6):1453-1457.
[6]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学理论,2011(32):217-218.
[7]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8]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48-50.
[9]徐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