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存芳
甘蔗是梁河县最主要的经济性作物,蔗糖行业在梁河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支柱性地位。受到国家产业导向的影响,德宏州委和州政府对蔗糖行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梁河县蔗糖行业的发展。但在甘蔗生产发展与农耕制度变革的影响下,化学农药使用频繁,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使得甘蔗病虫害发生几率不断增加。本文将遮岛镇甘蔗地下害虫作为研究重点,并阐述了综合防治的技术,希望有所帮助。
1 蔗龟的防治技术
1.1 常见种类与危害
在甘蔗种植过程中,蔗龟是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的种类是光背蔗金龟、突背蔗金龟以及大等鳃金龟等。其中大等鳃金龟一般在砂壤土分布居多,其幼虫会对甘蔗的根部带来严重的危害。大等鳃金龟的虫体较大且食量很大,主要危害期在1月中旬至11月中旬,会吃光所有的甘蔗须根,风吹即倒,甚至引发全部甘蔗的死亡。突背蔗金龟与光背蔗金龟通常在缓坡区域或河谷冲击的沙壤土区域分布。一般情况下,在4~5月份成虫会将甘蔗苗基部咬食掉,致使甘蔗枯心并死亡。在9月至次年的3月,幼虫会将甘蔗茎地下部分咬食掉,导致蔗头以洞穴状分布。
1.2 农业防治方法
①深耕晒垡:如果甘蔗地的蔗龟危害程度严重且不留有宿根,收获后需及时采取深耕勤耙的措施。借助机械设备与人工方式,将越冬的老熟幼虫、特别是部分蛹全部清除。
②水淹方法:在甘蔗的生长旺季能够有效抵御水淹。但如果选择在蔗龟的幼虫时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可用水淹灌甘蔗地。通常要求水超过垄面,时间控制在一周,将地下蔗龟全部淹死。
③蔗稻轮作方法:如果甘蔗地的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即可采用水稻轮作的方式。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能够使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将土壤内部的蔗龟全部消灭,降低土壤危害。
1.3 物理防治方法
对光背蔗龟与突背蔗龟成虫所具备的较强趋光性特征予以充分利用,选择在成虫的盛发时期,通过频振式的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1.4 生物防治方法
在五月末六月初期间,可以对大等鳃金龟进行防治,与甘蔗大培土相结合。另外,在四月初时,开展蔗苗松蔸除草的过程中,可以在每亩甘蔗地使用2~3千克且浓度为2%的白僵菌与绿僵菌粉粒剂,同时混合化肥或干细土,确保能够均匀地向甘蔗株的基部施撒土壤进行覆盖。
1.5 药剂防治方法
对于大等鳃金龟的防治方法同样需要与甘蔗大培土相结合。在蔗苗松蔸除草时,每亩甘蔗地使用1~1.2千克且浓度为15%的乐斯本颗粒剂,3~4千克浓度为8%的金线辛颗粒剂。十月末对突背蔗金龟与光背蔗金龟进行防治,可使用浓度为48%的乐斯本乳油,剂量控制在300~400毫升、浓度为50%的硫磷乳油,剂量在500毫升、浓度为90%的杀虫单原粉,剂量是300克。根据每亩甘蔗地的用藥量,与水相结合进行稀释,向甘蔗基部均匀地施撒。
2 蔗头象虫的防治技术
2.1 常见种类与危害
在种植甘蔗的过程中,最常见是斑点象虫与细平象虫。其中,细平象的幼虫与成虫会对蔗头内部带来严重的危害,一般会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幼虫孵出并蛀入到蔗苗的嫩根部位,沿向上方向蛀食,最终进入到蔗头,对其造成危害的强度一般在九个月左右。而斑点象通过幼虫对蔗头带来危害,幼虫时期始终存在于蔗头的内部,被损害的蔗株会在七月份开始,其下部的叶片逐渐枯黄,使蔗头内部形成小隧道。如果蔗头受到损害,很容易感染赤腐病,使腐烂速度加快,增加倒伏的机率。
2.2 具体的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方法
①翻蔸烧蔸方法:如果甘蔗地发生虫害且不留有宿根,需要在1月中旬前收砍并对蔗蔸进行翻犁,采取集中晒干烧毁的方式处理。将越冬的成虫以及老熟幼虫杀死,减少虫口的数量,以免出现大面积的传播。
②宿根年限的缩短:如果甘蔗地的虫害程度严重,不应留有2年宿根,以免象虫种群残存于田间,达到受害机率降低的目标。
③蔗稻轮作方法:通过甘蔗和水稻的轮作,将土壤当中的象虫全部消灭,减少虫害带来的损失。
④灌溉沟内部蔗蔸的清除:如果翻挖的幼虫蔗蔸不允许堆放于沟河埂上,一旦在灌溉沟的内部发现蔗蔸要及时捡出来,避免有幼虫的蔗蔸被带进到无虫的甘蔗地中。
⑤对田边地埂等多种类型象虫野生寄主植物予以清除,尽量不选择和玉米轮作。由于蔗头象虫并不具飞行的能力,所以在发生区域引种,要使用半茎做种。若是全茎做种,尽可能不与土表砍相接近,规避象虫在种苗的作用下实现较远范围的传播。
2.2.2 生物防治方法
每亩甘蔗地使用2~3千克且浓度为2%的白僵菌与绿僵菌粉粒剂,并和干细土或化肥予以均匀性混合。当宿根蔗松蔸或大培土时,需向甘蔗株的基部均匀地施撒,同时保证覆土的有效性。
2.2.3 药剂防治方法
每亩甘蔗地使用1~1.2千克且浓度为15%的乐斯本颗粒剂,3~4千克浓度为8%的金线辛颖粒剂、4~5千克且浓度为3%的呋喃丹颗粒剂,和化肥或干细土进行均匀混合。在宿根蔗松蔸或大培土的过程中,向其株基部位施撒并覆土。此外每亩甘蔗地可使用300~400毫升且浓度为48%的乐斯本乳油,300克浓度为90%的杀虫单原粉,根据每亩地的用药量,与水相融合进行稀释,向甘蔗株基部位均匀地淋灌并覆土防治。
甘蔗地下害虫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且害虫种类不断增多,最常见的就是蔗龟与蔗头象虫。通过上文对以上两种地下害虫种类、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以期为甘蔗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679200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遮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