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引导 设置悬念 创设情境

2018-03-28 10:57秦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正方形创设情境

秦静

一、主动引导,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还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主动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让学生认识概念:让2个学生来均分一个苹果、一堆苹果,认识“一个整体”。让学生分苹果,用实物作教具,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起来。学生亲自动手分,在轻松快乐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收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由此及彼,再让学生通过将“正方形纸分成4份”,来认识“平均分”;通过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认识到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表示其中的1份、2份、3份分别是1/4、2/4、3/4”来认识“分数的意义”等。分数认识本来是很抽象的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亲手操作、亲自参与,积极思考、讨论,从而深刻认识了分数概念的内涵,很好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还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積”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对过去有与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思考,然后给学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将数学知识与自身体验相结合地进行学习与创造,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因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更易流于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善于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创设种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为了迎接学校举行的跳绳比赛,组织了18名男同学和10名女同学进行训练,可现在只有14根跳绳,应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学习。还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引出“具备怎样特征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问题后,就引导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研究,由于可去研究自己喜欢的物体而且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学生情绪特别高涨,小组研究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量黑板,有的小组量凳面,有的小组量自带的牙膏盒面……,还有的小组用自制长方形纸片进行折一折……。小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确,每位同学都非常投入,有的小组中两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记录,有的小组三人分别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一人把前三人概括出的特征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实验→讨论→归纳→补充→争辩→认同,十多分钟的研究,各小组都已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掘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广阔的数学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生命力,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

三、创设情境,学生参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的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案例1: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根据圆的特点从生活实际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的轮胎都是圆的?能做成别的形吗?”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既不感陌生,又觉得新奇,纷纷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展开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通过“车轴的安装位置”的讨论与对比演示,较容易使学生认识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圆的基本特征。

布鲁纳认为:促进认知发展的学习,应该以学习“学科知识的结构”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在单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适时创设与前面已学过知识联系的情境,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站在新知识的高度,不断扩大、充实原有的知识结构。要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让学生积累前后联系的经验,促进其主动建构能力的提高。

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有些数学概念、性质,教材往往以结论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性与数学发现的经验性之中,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逐步逼近知识要点,从而获得认知。案例2: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可出示“庆祝‘五一班里准备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事前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课中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合理的决策。

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作者单位:沭阳县悦来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正方形创设情境
剪正方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剪拼正方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