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纲要》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为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品质。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其经验和需要,自由、宽松能使其充分自主活动的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从而促使幼儿快乐成长?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研究。
一、整合内容、优化活动环节
《指南》倡导在一日活动安排中要关注幼儿的自主活动,在一日活动安排中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从以往的作息安排来看(以大班的作息为例):1.一日活动环节过多,一天有13个环节,为了完成这些环节,教师必然会对幼儿进行高度控制,从而导致幼儿处于“时时有人管,事事有要求”的紧张状态,自由、自主空间极少。2.每个活动安排的节奏过快,这样的安排极易导致幼儿出现紧张、慌乱的现象,无法充分地感受和体验每个活动的过程,无法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更无法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3.过渡环节安排过多,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反复研讨,一方面我园积极聘请幼教专家,对课程实施的背景、方案给予了行之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我园研讨小组成员分别蹲点各个年龄段的班级进行半日活动及一周活动的观摩,现场的调研使大家发现更多的细节问题,也分析出了问题背后的一些原因。接着,研讨小组对照《指南》等要求,进行了作息表的多次调整,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活动环节进行优化,由原来的13个精简到6个环节。园所只规定大概的进餐进点、午睡、起床的时间;各年级、班级则可以自由支配大段的时间。优化后呈块状的结构避免了拥挤和消极等待现象,大大减少了时间的隐性浪费,确保了幼儿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区域游戏和自主性游戏时间,充分体现我园的办园特色,也让幼儿在自主、自由、探索中快乐地学习生活。
二、观察陪伴、优化活动内容
课程游戏化通知中指出,“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实施了弹性作息后,我们有了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和倾听幼儿、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可能。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自愿地开展相关活动。在我们幼儿园就生成了很多这样的活动,我们把它称之为“项目活动”,现在以我园大班项目活动 “多彩的服饰”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1.基于幼儿兴趣需求的活动生成
案例:如大班开展的“多彩的服饰”活动,来园活动时,教师观察到孩子们正在热烈地讨论和评价小伙伴的穿着,似乎对于衣服的款式非常感兴趣,于是老师在区域内提供了几本时尚杂志,发现很受孩子喜欢,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兴趣,认为有深入开展的价值,于是教师提议做一个关于服装的项目,得到孩子的一致同意,这个提议同时在课程审议小组进行探讨,认为有深入开展的可能,由此,一个关于服装的项目活动诞生了。所以,这个项目活动的产生是基于老师观察孩子兴趣的基础上的。
2.着眼幼儿自然成长的活动价值取向
在确定项目主题后,老师会调查幼儿对服装的已有经验及问题。(1)关于服装,我们知道什么?(2)关于服装,我们想要知道什么?吸引儿童参与到这个项目主题中,这部分我们会以调查表的形式来收集,同时,我们也会将幼儿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写在小卡片上挂在树上成为教室里的问题树,这些问题可以在每天一问的环节中消化解答。
3.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活动实施策略
在对幼儿进行调查后,我们的课程审议小组会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我们会思考,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支持幼儿探索得到答案,可以准备哪些集体活动,哪些区域活动,哪些小组活动,及户外活动参观活动、家长资源参与等,并做好各项活动的准备工作来支持孩子进行探索。
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们会对自己开展的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回顾,寻找有价值的经验,分享在观察儿童过程中的感悟,让儿童的学习可视化,最重要的是记录并展示完成的成果。
以上是实施弹性作息后,我们教师通过观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从而生发的一个项目主题活动,当然这样的项目活动还有很多。在整个活动行进的过程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问题决定了研究或活动开展的方向,而教师则以幼儿的视角、幼儿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并及时调整内容,从而同孩子一起生成有价值的学习探究活动。
三、结语
尽管在尝试改革的过程中,一段时间内经常变换一日活动的流程不利于幼儿,但我们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日活动流程调整到最优化,实现了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当然,要实现一日活动“统而不死、活而有序”的目标,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自己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充满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兒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