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
【摘要】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总结、整理、提炼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为本校数学组研究的有关计算能力培养和计算准确率提高的课题做准备。
【关键词】 准确率 震撼 激励 受益良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43-02
0
我们在申报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提高四年级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教学研究》里描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是这样写的: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计算题比较轻视。无论口算、估算、笔算、脱式计算,可以说学生都会做。但在每次的作业或是测试中或多或少都要在计算方面出现错误,学生不以为然,认为是一时的粗心,以后仔细就可以了;可是在以后的计算中,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周而复始,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成绩。
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如何保证、如何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算法和算理不明,轻视口算和估算。2.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3.操作程序混乱。4.不良做题习惯,书写潦草。5.抄错、看错数或符号;横式写对,竖式写错。6.缺乏检查、验算的习惯。7.若两种知识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而出现计算错误,即受相近知识的干扰而发生的错误。8.虚荣心作怪。找到问题后我们研究出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按照“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立项申报评审表”里安排的研究步骤,实施方法并得到完美收获。
一、前置性作业
讲评计算知识的新课,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除法、四则运算、小数的计算、简便运算等等计算时,教师在前一天(或两天)布置内容,要求学生限时、独立(组内)完成,并标出不会的题目或疑惑的问题。我们结合生本教学的模式,研究出适合我们四年级数学讲评新课用的前置性作业的操作策略:
1.前置性作业设计前要掌握重难点和关键,每次的前置性作业要围绕目标设计。
2.前置性作业形式:
①布置在书本: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本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
②布置在预习本:要班级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小研究本。
③ 准备前置性小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设计的前置性小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ⅹⅹⅹ知识小研究
前置性作业它是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次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算本
我们学校上一年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家校合一,相互督促孩子的养成教育,包括前置性作业、改错本的检查、试卷完成后的验算等等好习惯养成。设家庭作业,让学生每天在计算本做10道计算题,家长批改或学生互改,这是家庭配合教育。家长每天注意督促孩子按时完成10道计算题,家长还要检查签名。发现孩子的不足平时多鼓励孩子,多讲道理。多关心孩子学习,多与孩子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在学校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计算本的完成,需要各位家长的理解、支持、积极配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数学的情况,协调好孩子跟我们的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效果明显,我们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计算题的准确率最高,综合成绩最好。
三、设随堂本
课前2分钟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计算训练。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在课前用2分钟时间让学生做计算题,做几题看情况而定,及时评讲纠正。千万不要小看这2分钟,长期的练习结果是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熟练,并且养成好习惯。日积月累,一个学期下来,随堂本设了一个又一个,累计下来几百道计算题展现在本子上,刚开始的改错的机率较多,后来学生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基本都能通过。
四、设一月一测计算小竞赛
小竞赛内容按照本学期学习知识定。学生对计算题比较轻视。其实无论什么计算题学生都会做。我们每月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素养小竞赛(重点是计算检测),检测的结果用数据公布,让数据说明问题(实得几分——不应该错的扣掉几分),数字最后显示的是实得分数+不应该错的扣分=?,这样的数据让学生领悟到“这世界没有后悔药吃”。在我们的课堂里,每一个月的小竞赛活动激励着学生去挑战自己,挑战新的目标,丰富多彩的小竞赛活动,充实了枯燥的学习,每次的计算小竞赛,平时大考获奖的同学名字可能会换成不起眼的同学名字展示在展示台上,不起眼的学生的那份震撼我们能感受到。在他们的心里知道“只要认真去做,我就不会落后,你行,我也行”。在这样的小竞赛中,谁的名字都有机会展示在获奖名单上,每个同学都是好样的。
五、设计算改错本
无论是作业本、书本、每次的检测,要求学生把做错的计算题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纠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平时每次考试之后,我们要求学生用改错本把错题抄下来,认真地改正,总结错误的原因。学生知道,“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认真的纠正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考场上就不会再犯类似错误。通过错题能明确自己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强化做题,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评研课是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认识的途径。
在评研时,大部分学生对试卷上的错误有极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而如果教师在评研课中只是简单的宣布答案,或者粗线条的解释,那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仍会重蹈覆辙。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学生自己去找错,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在找到错误后,大多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正确的答案,那么学生就会主动的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只要把这种找错的权力给学生,那目的就达到了。其实能够会用改错本的学生,应该受益良多,有学生说改错本是他的秘密武器。
六、注重对比训练
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在这些小问题的出现,粗心大意占的比例非常大且多。在数学计算中给自己留下遗憾及后悔,有的是终生难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强化对比训练是其中的一个小策略。
1.我们在学习新知识还有练习巩固时这点充分体现。我们在学生对比训练过程中,对新知识和之前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比较,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針对新知识找以前学过的相似的知识作一个对比,找相同的和不同点。“举例、发现、提醒注意、自己的收获、提出的挑战,我还想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习乐在其中,非常有成就感。
2.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在设计练习题时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感知、发现计算题的特点,例如:两位数乘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小数的计算;大数的认识;脱式计算的计算顺序……20×10+2、20+10×2、(20+10)×2、10+20×2这样的算式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运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而我们做老师的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计算准确率一定能得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荆志强,著.《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