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忠涛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扩大就业这一发展方针和战略,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共青团是高校基层的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策略如下:注重引导大学生转变自身就业理念;拓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渠道;注重强化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213-02
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角色,将凝聚青年、引导青年以及服务青年作为目标,将育人作为根本,坚持实施协同推进,将共青团所具有的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做好党组织的得力助手,为党政大局服务,为国家改革和发展服务,为青年学生成才和成长服务。通过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教育、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一、高校共青团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职责和定位
高校共青团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的职责,大学生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的一种使命以及必然要求。国家和社会一直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更是高等院校办学的重要生命线。高校要提高自身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逐渐转向应用型高校[1]。因此,必须要发展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为毕业生提供更好和更加优质的服务,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属于群众组织,也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因此,共青团组织一直贯彻和落实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履行自身职责,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目标[2]。所以,共青团促进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高就业和创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可以有效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吸引力,由于共青团组织需要履行党、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职责,团结广大青年同志,带领青年共同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等院校是青年群体正式步入社会的最后组织,高等院校必须要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培养,对广大青年进行凝聚和吸引,将青年群众共同目标和利益实现,对创新进行积极引导,对团组织使命和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应用型、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此外,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够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求,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工作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更对高等院校育人工作成效进行了真实反映和体现。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并且社会各界以及国家均高度重视[3]。高等院校的共青团组织通过转变自身工作理念和思路,将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团组织工作里,把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高等院校共青团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来落实,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和关注,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制订完善的计划和规划,与高等院校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做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政策
(一)国家给予的创业就业政策支持
在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大背景下,政府对于高等院校畢业生创业就业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第一,融资贷款政策支持。中央赋予了高等院校毕业生优先贷款这一权利,与一般贷款相比较,大学生创业贷款的利息和金额均很有很强的优惠性[4]。第二,企业运营政策支持。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员工培训费用、新企业招聘费用、档案管理费用等均具有很大力度的优惠,国家给予适当的减免,大学生创业企业参与社会保险具有单独的渠道,这些均是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企业运营政策支持。第三,税收政策支持。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一年之内免征收企业的税务登记支付费用。第四,对微小企业进行扶持。国家对高等院校学生自主创办的微小企业进行大力扶持,此外,国家还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为小企业发展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同时,中央采取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支持。
(二)地方给予的创业就业政策支持
中央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和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有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培训补贴、免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贴息支持、小额担保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等。有些地方将经营场所限制以及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并且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以及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将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贴息项目以及创业领域扩大,建立健全创业资助这一制度,目的在于促进高等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顺利创业。例如,北京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可以免缴注册费用,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可以将住宅作为企业的经营场所[5]。上海市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还号召创业成功者为大学生提供帮助[6]。
国家和地方的创业就业政策支持获得了一定的效应,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其中,积极效应体现在:创业政策支持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业兴趣和热情,这些便利的条件以及政策支持成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孵化器,为大学生提供了完善的设施和场地。贷款支持以及税收减免政策从根本上减轻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济负担,使大学生可以将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方面。消极效应体现在:大学生存在盲目创业现象,创业失败率比较高。贴息贷款等政策仅仅是输血,无法从本质上解决自身创业问题和融资问题,再加上社会基础环境并不完善,大学生对创业过于推崇,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政府执行政策的效率和力度也对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共青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引导大学生转变自身就业理念
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要注重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在校学习期间,为其灌输择业教育。共青团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选择作为基本导向,帮助大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规划自身的职业方向。例如,共青团与教师合作,组织新入学大学生开展大学第一课活动,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对自身职业目标进行明确规划和确定。此外,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勤于思考和实践,转变自身职业观念,坚持终身学习。高等院校团组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自身特点,协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和用人单位积极沟通,运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
(二)拓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渠道
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毕業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就业的形势缺乏理智和清晰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资源进行及时整合,加强和高等院校外各级团组织的联系,掌握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及时为用人单位推荐和引荐优秀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同时,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还要建立起毕业生专属的信息库,社会中各类团组织都可以到信息库中查看和寻找毕业生信息,对已就业学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将其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和未就业学生,帮助未就业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反馈。共青团组织注重发挥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职能,选择实践基地,将其拓宽成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实习的基地,并且及时为学生提供预备就业的岗位。
(三)注重强化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
新的时代赋予了高等院校共青团新的任务和使命,共青团必须要明确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充分发挥共青团自身的优势,加强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注重强化学生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7]。高等院校共青团结合国家和社会趋势,给予大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意识进行强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过程中和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克服困难。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要注重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做好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面对困难、挑战并且战胜挫折的准备。告知学生创业是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纸上谈兵无法解决问题,必须要在现实社会挑战中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才能进步,使学生在创业和就业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将共青团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社团组织,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能力进行锻炼。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还可以创办创业社团和就业社团,社团活动时为学生讲解创业知识和就业知识,并且组织学生实战演练,为学生普及礼仪知识、创业知识、就业知识等,使学生在创业就业前做好一切准备,有准备、有目标地开展创业和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的针对性。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高校共青团这一基层组织必须要承担起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的责任,充分展现高校共青团的价值。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巩固共青团的基础,受到青年群众的拥戴,促使凝聚力得到增强。此外,高校共青团还要通过不断实践来总结自身经验,积极寻找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方式、措施、策略以及渠道,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瑞宝.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74-77.
[2]李蓉.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路径探析——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16(6):353.
[3]谢雯. 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索——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6(11):59-60.
[4]刘建祥,王艺蒙,孙浩. 高校微信平台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对策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6(21):8-14.
[5]李万春. 新时期发挥高校共青团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49-51.
[6]贺婧雯,夏冬晴,李姿霖,陈勋,郑腾鹏,郭妍.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97-98.
[7]李研,高婷婷. 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现代教育管理,2015(3):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