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孙爱春,任凤琴
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虚拟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能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然而,新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相应的挑战。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多样化的优势,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新媒体文化,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以实现新媒体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25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同样,新媒体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对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传播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因此,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放性。首先,在传播时间上,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更新和传播的速度极快,人们可以及时便捷地接收信息和新闻,了解国内及世界的新动态,享受信息的即时性。其次,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是开放的,无障碍的,在虚拟空间内,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只要需要即可快速调取。再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海量,内容包罗万象,种类极为丰富多样。同时,新媒体更加注重个性化,每个人都可以相对自由地在传播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主张,转载别人的观点等。
第二,交互性。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是由传播者单方面制作,经过检查筛选提供给大众的,人们只能被动地接收,无法参与其中,造成了信息反馈的滞后和匮乏。而新媒体采用的是交互性的传播方式,在接收信息过程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再次进行传播或者参与其中发表评论、见解。这样就由传统的单向变为灵活的多向,所有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产生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在信息选择上人们更具有主动性。
第三,快捷性。传统媒体在发布信息前,要先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再进行编辑、校阅、排版等各种程序,自然就延长了信息播出的时间,减弱了其时效性。新媒体不会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依靠各种高科技和无线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动态,即时地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面对纷杂的信息,新媒体的搜索功能也异常强大,用户可以在極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检索查寻资料和信息非常便捷。
第四,虚拟性。在新媒体环境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本、图片、声音、影像都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被传输、记录和存储,数字化成为新媒体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中,人们是以字母、符号、数字等不同形式的账号名来代表自身的身份进行活动,真实信息得以隐藏。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隔着数字化技术变成虚拟的,交流对象的信息是未知的,因此,建立在虚拟信息交流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也具有相当的虚拟性。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
正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新媒体独特的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和学校当中,而且还能持续延伸到课外的多种时空中,保证了教育力度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各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质,既克服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又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
2.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单调且刻板的纸质化教材为主,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教育,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而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通过音频、图片等多种载体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仅能扩展学生视野,而且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借助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时事政策,力图用多元的交互模式替代传统单向的教授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立体的理论与教育实践平台。
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方面,新媒体凭借其新颖特点,吸引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选择大学生喜欢的、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健康科学、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及时地通过新媒体了解到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选择、整合及反馈上的变化,这样就能适时地对教育方式做出针对性调整。在虚拟空间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易平等互动,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挑战
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例如浏览新闻网页、查阅最新政治资料、观看教育宣传片和各种公开课来获得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上而下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教育者通过课堂讲述、讲座、谈话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较为单一,教育氛围严肃。“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不满或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绪下,学生很难做到对教育者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内化理解,弱化了教育效果。
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挑战
新媒体资源的共享性使教师和学生平等地接收信息,而且从一定角度上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接受更具优势,教师逐渐丧失先前“先知”的主导权,权威地位被弱化。并且,由于新媒体促进了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和数字化变革,大学生对教育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得师生关系日渐疏远,一方面是谆谆教导,另一方面却无精打采或感觉枯燥无趣埋头其他,教育者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新媒体环境较为复杂,各种不良信息和谣言的充斥容易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混乱,思想受到影响。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低头族”越来越多,不少学生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學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一味地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所谓的“成功” “快乐”,消极地对待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现实社会,造成了理想信念模糊。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问题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多样化的优势
首先,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主题网站能够弘扬正能量,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开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特色专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把博客、微博、贴吧等网络论坛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载体。博客、微博、贴吧、BBS等网络论坛因其具有原创性、自由性成为大学生钟爱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可通过这些平台及时发布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国内外动态,针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与学生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互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再次,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QQ、微信等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QQ和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平等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扩展师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消解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感、焦虑感和羞涩感。轻松和谐的沟通环境有助于增强沟通的信度和效度,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二)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新媒体文化活动
第一,学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校园网站、校报校刊、广播电台、闭路电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的建设,使舆论宣传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二,积极开发教学软件和数据库,重视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随着APP应用软件的广泛开发,学校可以制作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软件,精心设计并完善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开设网络课堂直播间,通过网络辅导答疑。第三,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对新媒体管理人员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管理、监控和值班等工作职责,运用新技术把控校园信息传播,建设完备的、健康的校园新媒体体系。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组织开展新媒体文化节、微博微信征文、在线知识竞赛、网络心理咨询、与名师面对面等活动,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线下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在活动中加入“微信互动” “网上点评”等实时性人人参与环节,以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感受到活动的透明性和公正性,进而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和活力;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与快捷性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达到营造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效果。
(三)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新媒体时代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拥有较高的理论文化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和熟练地应用新媒体的技术。
针对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保守,利用新媒体意识淡薄的情况,学校应从价值观入手,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念,培养其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于有些教育者不能熟练地进行新媒体操作,缺乏媒体技术素养的情况,各高校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等的培训活动。组织提升媒介素养的专题讲座,聘请经验丰富的传媒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教师了解新媒体的多种应用,熟练使用新媒体。同时,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研究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另外,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教育者自身更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自觉认识到新媒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操作水平,主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课余时间善于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与学生沟通,主动融入学生中,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四)强化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大学生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还不够强,缺乏一定的道德自控力,面对不良信息的蛊惑,其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以及个人理想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强化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学校应增设专门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课加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之中,把课堂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阵地,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各种用途,培养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科学的媒介意识;通过举办讲座、演示会、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将媒体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科学分析新媒体作用、影响和社会效果,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看待新媒体;通过场景再现等活动让受害者现身说法增强渲染力,提高大学生的警戒力,动员大学生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纯净的责任。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参观新媒体工作室,进行新媒体见习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新媒体运作中,让学生与新媒体工作人员近距离交流学习,强化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新媒体,以及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网络资源,合理地进行交流和信息传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广泛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充满机遇又面临着种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客观分析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推进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增强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耀灿,陈万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田九霞.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对其实效性的功能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86-88.
[4]刘向,陈世扬.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77-79.
[5]秦永芳.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