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何美子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真正实现本门课程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案例教学;视域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223-03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1]。基于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以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及其现状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最早由哈佛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创立,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后,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认为是一种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方法[2]。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我国,最初被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院教授将各种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明确整个诊断与治疗的详细过程,进而提高其诊断治疗能力。法学院的教师紧随其后,他们将各种不同判例的辩护和裁决的过程记录并整理成为法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后来也出现在了公共管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选项、问题、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与决策记录,最终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决策推理能力[3]。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公共管理案例即是一种借鉴其他领域案例的具体应用,它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案例的应用路径相同,都是以再现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为方式和手段,最终达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即根据当前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把此课程原先以概念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案例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案例中引申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以一种更为生动、更为历史的方法讲述基本原理,以符合學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如下。
党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较多。2011年6月8日—7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第七期教师进修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原著辅导课程包括《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新世界的萌芽、《费尔巴哈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晚年八篇著作》与列宁晚年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以及《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中《〈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就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辽宁、江西、湖南、黑龙江、海南、福建、山东等省委党校的哲学教研部将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建设、领导科学、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内容方面。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建设中,在注重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依据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既重视展现经典理论的解释力,关注当代理论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进展,寻找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又努力使学生在思想的冲突中,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既使学生加深了对传统的当代意义的理解,又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代问题对传统提出的挑战,从而向学生展现经典原著课程的魅力,让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冲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目前该门课程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缺乏对案例教学的重视。长期以来,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且有效地使用。大部分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采用逻辑推导法,而忽视了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案例教学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讲授中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就教学效果而言,案例教学法远远优于传统的逻辑推导法,它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
其二,缺乏“点评和总结”环节的实践经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案例的选编、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案例的课堂讨论、点评与总结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环环相扣的系列教学环节。其中属 “点评和总结”环节最为关键[4]。所以,无论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抑或是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都应努力找寻教学内容与案情二者的契合点,最终上升到某种理论高度的层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短缺。完备的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而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自己的案例库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停留在由教师个人自行搜集与学生提供素材的初级阶段,案例零散且质量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本门课程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建立能够与当代研究生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案例库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来,不断深化、拓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五大发展理念,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建设而言,要逐步建立能够确保其顺利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则需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并能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考核方式等的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等各门课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即坚持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该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的改革需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前提;教学方法的创新需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依托。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考试环节的改革,不但对考核环节本身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向横向扩展和向纵深推进。
相互促进原则。即把增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在驱动力,作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操作导向。在教学和考核的各个环节,要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从整体上营造一种能够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的氛围,从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展示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产生应有的感召力、说服力和渗透力。
少而精原则。案例的选择,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内容丰富而一股脑儿向学生铺天盖地倾盆倒出,应选择最能代表和反映核心内容的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学习对所选教学案例所反映的核心精神有所把握,对所选教学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有所掌握和理解。所谓“少”,即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基本原理;所谓“精”,即指所选教学案例不可枝枝蔓蔓,要突出主要原理。
(三)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达到“教师视域” “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三种视域的不断契合。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其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绝不是单一的意义,而是一个意义统一体。另外,就理解主体而言,他们不仅具有主观意识,而且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倡导多种视域相互融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渗透性功能,一个一个地将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个体性问题的错误意识“否定”掉,进而使学生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相契合,以促成文化上的自觉追求和实践上的行为养成。
(四)教学新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方法,虽在运用于不同课程的教学中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与其他课程最本质的区别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需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而管理学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则是多元化的。基于这一认识,应着手从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等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
与此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发挥在案例教学尝试、专题教学探讨和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三方面的优势和整合效应,以提炼和活化教学内容为着力点,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原著思想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探索出“案例式教学”的新思路。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在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既依据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从“案例”提炼基本原理,通过“以案论理”的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生动、立体地呈现基本原理,从而调动学生和教师二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5]。
为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努力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课堂表现、案例实践、期末考试三个二级系统构成,创设联动机制,以达到任何一个二级系统的缺失都会影响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此调动学生案例讨论、分析的参与性、积极性;同时在除“案例实践”以外的其他二级系统中,加大案例分析所占比例,进行双重评判,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内在特性与要求。
综上所述,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终将极大地推动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李伯军.论国际法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与讨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5):124.
[3]翟伟彤.浅议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3 (12):118.
[4]杨慧民.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2):5.
[5]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