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维,许书婷,陈亭
摘 要:大学生党员崇高理想信念的养成和正确树立,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是把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要。高校可以从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等方面,厘清重难点方向,有效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崇高理想信念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60-02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应当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高校应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党员中形成良好氛围,促进当代大学生党员科学正确理想信念的养成。
一、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这一重要论断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共产党人信念的极端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了再次强调:“高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2]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实现中国梦最优秀的生力军和最可靠的后备力量,能否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将影响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时代发展之现实诉求
开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升他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形成科学正确的理性认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性和建设性建设主线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是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导向。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学生要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深刻指出了理想信念的价值所在。理想信念凸显的是导向和道路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理想和信念具体的价值取向,两者相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因而在实现“中国梦”以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理应把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
(二)把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必然要求
大学生党员具有先进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阶段在他们“三观”形成并逐渐稳定的过程中又属最关键时期,意识形态、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心理状态、价值取向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逐渐巩固。高校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党员勤劳简朴、刻苦学习、热爱国家的优秀品质,使大学生党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影响的环境下,树立自强意识、爱国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让大学生党员理性认识社会主义事业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这也是培养大学生党员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实践需要
早在2004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3]。这彰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增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促进大学生党员科学正确理想信念的养成。培养大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使大学生党员能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相统一,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联系,心系国家发展,勇于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国梦”而奋斗,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之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文化大融合环境的影响,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与对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事物判断的能力,对一些现象和问题不能深刻理解而存有误区,对信息也极少进行甄别和分析,导致一味地追逐快餐文化,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树立理想信念的现状
总体来看,大学生党员认为树立科学、正确、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对国家发展和自身进步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并没有清晰的理想信念认知,缺乏细致可行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
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能认识到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繁荣的精神动力,他们大多关心、关注祖国的前途与未来,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他们对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的负能量的认知较为理性,能看到不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或错误的价值追求带来的严重影响。他们充满活力,是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大多数都能将自身成长成才与民族的兴衰密切结合,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如何将远大目标落实到自身成长上来,缺乏足够的思考,导致没有细致可行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文化大融合环境的影响,各种价值观交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取向,不能清晰准确地区分是与非、荣与辱的界限,还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认知模糊等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坚持理想信念的现状
多数大学生党员在面对理想信念动摇时,会坚持最初的选择,但部分学生具有双重性倾向,即一方面不认同理想信念不坚定,希望学校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相关教育以强化大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但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又对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态度持比较包容的倾向,会选择静观其变或漠然处之的态度。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当代大学生具有的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又会使他们容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困惑,缺乏辩证思维和辩证能力,不能清楚地看到两者既统一又有区别的关系,从而动摇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不仅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小的压力,甚至会对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大学生党员坚持理想信念的动力
对大学生党员来说,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是需要长期养成的素质,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在养成的过程中往往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坎坷,因此在面对学业与生活中的压力时,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等较为务实的思考则成了一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原动力。一些学生党员能辩证地分析两者关系,较好地将远大理想与现实理想相结合,将其转化为比较明确、可行和具有积极意义的阶段性目标加以实施,但也有少数学生党员受社会经济发展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思想颓废,内心空虚,出现了一定的理想信念危机。
三、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路径
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新媒体工具不断涌现,舆论自由度逐渐开放,但全球网络空间秩序极不平衡,西方一些“西化” “分化”中国的敌对势力,抓住当代大学生的言语习惯和个性特征大肆宣传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党员崇高理想信念的养成。高校要把握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养成。
(一)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认知水平和认同度
大学生党员养成崇高理想信念,首先他们要有理性认知及认同作为基础。高校仅仅依靠政治理论的灌輸,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要让大学生党员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知。当前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的课堂传授,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知识体系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能固化为自身的知识理解。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主动认识的现实可能性,使大学生党员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形成储存在大脑中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认知,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信念嵌入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中,将崇高理想信念与现实理想信念相结合,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相统一,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联系,以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活泼灵动的话语形式丰富理想信念话语体系,引导他们养成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满足大学生党员对核心精神价值文化享有的诉求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具有较强理论性和政治性,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组织、创造、阐释。学术组织、学术队伍、学术活动以及教育者运用的工作语言,指明了大学生党员将得到什么样的价值干预和精神引领[4]。生活在网络空间的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显然不能对这种生硬、乏味无趣的内容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关注度。高校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内涵的前提下,注重内容的互动性、时效性,回归大学生党员的“生活世界”,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结合,拓宽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与个人话语语境的渠道,减少理论性描述内容,使之融入青年群体的话语体系。在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交流、话语引导、话语教育传播中确保教育双方的良性互动,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宏大叙事和个体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将大学生党员的话语体系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满足年轻一代对“核心精神价值”及“精神文化享有”的诉求,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良好教育体验,从而“自然而然”地养成科学正确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参与性
探寻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的新渠道,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积极拓展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话语的辐射空间,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大型网络资源数据库,集成社会各界网络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系统联动的网络机制,将网络信息联盟的资源作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传播途径的信息来源,营造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拓展教育新阵地、新领域、新平台。例如,通过开通网络学习平台、QQ 聊天、BBS 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微视频、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线上互动交流,做好教育主题网站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培养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角,形式灵活、内容通俗易懂的参与式、协作式教学模式,激励大学生党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关注”相关信息,以此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达到动态化、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式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模式,让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根植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沃土,增强青年大学生党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养成的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渠道等方面,厘清重难点方向,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崇高理想信念的培养工作,真正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根植于大学生党员内心深处,并自觉养成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直接关系到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后备人才和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问题,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4]侯勇.权利话语与话语权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与转型[J].理论与改革,2016(3):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