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燕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的训练一直是短跑训练中比较实用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控制身体的重心,来让人体的核心部位能够保持稳定,进而传递运动中的有效力量,这样也能够减少无效的用功,能够将其作为短跑力量训练的一个补充,此次主要是通过对核心力量的阐述,系统的分析了核心力量对短跑技术的作用。期望可以为短跑技术的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短跑运动;核心力量;作用;训练
短跑这项运动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将速度发挥到极致的运动,其目的是让人体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本能,其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代谢的方式进行的。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短跑对运动员本身的体能要求是非常高的,传统的短跑体能训练主要是对四肢肌肉的训练,但是却忽视了腰腹等核心区域的训练。除此之外,短跑运动还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对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而核心力量训练是训练短跑运动员稳定性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运动员要保证核心区域的平衡,以提升短跑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为宗旨。
1.核心力量
核心历练的训练主要是对人体核心部位相关肌肉的训练。而人体核心部位的界定也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肌肉数量。由于身体的重心会随着人体姿势的变化而发生偏移,但是人体的重心点始终是介于人体处于站立姿势好平卧姿势时的重心段范围内。所以主要根据人体重心在这一范围变化的特征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划分核心部位肌群的基本数目,而国外的一些权威专家对核心肌群也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具体划分见表1.
从表1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外专家对核心肌肉的划分范围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都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的中部,这其中还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全面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统称。这些核心肌群在人体的运动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的作用。而核心力量的训练其实就是针对运动员身体核心肌群的深层小肌肉进行稳定、平衡等方面的训练。
2.短跑技术与核心部位的关系分析
短跑运动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运动項目。步长和步频简介决定了短跑的成绩,这其中步频是有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构成的,由于在腾空时间里,人体是不对外做功的,也就是说影响步频的主要因素就是支撑时间这一个环节,支撑时间主要涵盖了缓冲环节和腾起环节两部分,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运动员的膝、脚踝等关节的落地缓冲来减少制动力。然后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向后蹬,而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主要取决于腾空距离和支撑距离两方面因素。由于步频要求短跑运动员支撑的时间越短越好,所以一般来说短跑的支撑距离要求不要过长。影响短跑支撑距离的因素包括落地距离、脚移动距离和腾起距离三方面。脚移动距离是客观因素,落地距离和腾起距离与运动员水平速度有关。缓冲能力强的短跑运动员可以减少跑动中制动力,缩短缓冲距离;同样,爆发力强的运动员可以缩短腾起环节的距离。因此,合理的增大腾空距离成为短跑训练的重点。
3.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3.1一般力量
对于初级的短跑运动员来说,为了可以全面改善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指导者可以先运用核心部位的一般力量训练来为运动员构造核心力量基础,比如说采用肋木举腿、橡胶带车轮跑摆腿等方法来进行训练,训练次数控制在每周4次左右,然后根据训练的侧重点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手段,在实际训练的时候还可以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练习,这样也可以提升整个训练的娱乐性,并要求练习的密度及负荷要以力竭为主,通过一般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全面提升短跑技术,进而防止运动员出现损伤,为下一阶段的深层次练习做准备。
3.2最大力量
短跑技术训练主要是围绕着怎样利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技能来创造最大的专项运动速度,现代短跑技术在缓冲和后蹬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着地技术,也就是说对整个核心部位的力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短跑训练中指导者还可以采用负重背桥、负铃片背部悬空起坐等练习手段来提升运动员自身肌群的最大力量。保证运动员的核心部位可以成为人体的动力源。
4.结语
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发展人体腰椎、腕关节以及深层次肌肉力量,短跑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在之前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有机整合可以让短跑体能训练更加的系统化、全面化,核心力量不仅具有一般力量训练的特点,而且还具备了康复训练的理念,保证运动员在实际的短跑运动中不容易出现损伤。这对于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
[2]谢云;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建制的困惑与解读——以安徽省普通高校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张莉清;刘大庆;现代夏季奥运会主办国效应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
[4]王三保;刘大庆;论运动项目的特征与本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