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病态审美意识

2018-03-28 10:49刘德旭
牡丹 2018年6期
关键词:谷崎川端康成病态

日本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文学审美意识,这些审美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被传递到不同的国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其文化已经形成独有的审美意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病态审美意识。异常事件、自然灾难、生灵死亡,都备受日本国民尊重,生命就像樱花一样,谢了还会再开放,是生存的另一种延续,所以人们在日本文学中总能感受到浓烈的病态审美意识。

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每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识,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中日本的病态审美情趣及意识别具一格,已经形成系统的“病态审美意识体系”,凸显出日本的文学魅力。日本的病态审美意识可以分为死亡病态审美意识和虐恋病态审美意识两大类,随着日本文学病态审美意识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挑战人类感官和心理极限,成为近年来日本文学病态审美意识发展的新方向。对此,很多日本文学家都纷纷在作品中,展现出挑战人类感官、心理极限,甚至是超越伦理性的审美意识,使作品呈现出更纯粹的“文学美”。

一、日本特色的病态审美意识

病态审美意识并不是字面意思——消极的审美意识,而是一种具有浓郁日本色彩的一种审美观,“病态”在日本文学中有着很独特的意义,它来源于樱花。在传统的日本文学中,写作者常将樱花凋落的瞬间比作齐艳的绽放,在绽放过程中还夹杂着短暂意味和死亡意味。因此日本文学具有病态审美意识,这也反映出日本民族在文学欣赏中具有显著的病态意识。日本民族的这种审美观决定日本文学作品多数倾向于虐恋型、宿命型和唯美型,就连相应的文化艺术也呈现这三种类型。因此不难发现,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及艺术品都偏向于死亡和虐待,甚至很多日本动漫也大多趋向于死亡和虐待,虽然其他国家也有死亡和虐待类的文学作品,但数量远不及日本。

荷兰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布鲁玛,曾在《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一书中提到:“日本人是一个懂礼貌且温和,但具有强烈死亡和虐待幻想的民族,虽然这些幻想在生活中很少实现,但在战争等恶劣环境下,这些幻想还是实现的。”这进一步说明日本民族对病态美的钟爱,所以,为获取这些幻想带来的病态美,日本人只能将这些幻想全展现在日本文化中,成为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态审美意识,其类型包括死亡式病态审美意识和虐恋式审美意识。日本近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渡边淳一和村上春树等,多数都写男女苦难、虐恋和死亡剧情,充分展现出文学作品中的病态美,表现出日本极致审美的同时也表现出日本人行事极端的特点。

二、无法接受的死亡式审美意识

(一)死亡式审美意识的形成

日本的病态审美意识在日本文化的发展下逐渐形成专门的死亡病态审美意识,该病态审美意识是受佛教“无常”思想影响发展而来的,是一种以死亡观为核心的审美意识,也是最传统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审美意识。净土宗倡导远离污秽的世界去寻找净土,因此便提出了“厌离秽土、欣求净土”观点。此外,道元开创了曹洞宗,并在《正法眼藏》中主张“生死由生死”,以引导人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感,让人们了解到只要尽力去做,就无需在意生死。所以,很多日本人对于生存和死亡都没有过多顾虑,对于死亡持以乐观心态,甚至将死亡看作艺术的最高境界。死亡病态审美意识,不仅能够展现于文学作品,还能够展现于日本影视作品和美术作品等,甚至有的作家以身作则,通过自杀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死亡美的向往和理解,所以人们在电视上就常看到日本人以切腹自杀,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忠心。

(二)以“死”为美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常以切腹自尽来表达对国家的忠心,也有不少日本人以此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足以见得日本人对死亡的尊重程度。“忠”是“心中”一词演变而来,早在江户初期就被近松门左卫门(剧作家)拆开,并为“心中”一词进行了新的定义,即发誓、剪发和刺青等爱情确认行为。到江户中期,其表示只牺牲一次生命的意思,故被称为“心中死”,凸显死亡式审美意识的对日本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例如,近松门左卫门著作的《曾根崎心中》,属于净琉璃剧本,讲述的是管事德兵代与妓女阿初的爱情故事。两人的爱情一直没有得到周围的支持,甚至还遭到挤兑和迫害,最后为表示彼此之间对爱情的忠贞,两人一起在曾根崎的天神之林殉情自杀。该剧本一经出演就博得好评,也使“心中”具有情死这一含义。近松门左卫门的《心中天网岛》、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也充分反映出日本人的爱情观和死亡美学。

(三)文学作品中的死亡式审美意识

最具有代表性的死亡式审美意识作品为川端康成的《雪国》,该作品中的人物多数都展现出悲哀的神情,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表达精神美、悲哀美和死亡美。《雪国》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讲述的是居住在东京的舞蹈艺术家岛村与艺妓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普通女孩叶子之间的情感纠纷。驹子难以满足岛村的情感空缺,使岛村内心感到无比虚无,更增加他对萍水相逢的叶子的思恋与爱情幻想,最后这一幻想也随叶子的死亡而破灭。从《雪国》中不难看出,川端康成比较偏向于给“完美”人物写下死亡结局,以传达出作者对死亡美学意义及内涵的理解。例如,该作品中叶子死时出现的雪花、大火等场景,无不传达出叶子死时的极致美感,可以说将叶子的死升华得凄美绝伦。

除了《雪国》这一具有死亡式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以外,川端康成还发表了《千羽鹤》,其同樣具有死亡式审美意识。该作品讲述的是不伦之恋,男主人公菊治,分别与太田的夫人和女儿发生恋情,恋情写作过程中不仅掺杂了不伦恋,还掺杂了情欲、人情、美和死等因素,使作品充分展现出日本文学独特的审美意识。该作品最后以两位女性的死来结尾,通过死亡来展现女性的禁忌美、徒劳美和虚幻美。川端康成的这部作品,其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体现出死亡式审美意识的虚幻性,成为死亡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死亡式美学,加藤周一也曾提出:“自杀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重要写作主题,并对日本文化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对于死亡美学者,以自杀来定义死亡美学则是正常的……”。以自杀证实这一点的例子便是川端康成的自杀。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在日本享有至高无上的文学地位以及社会地位,但是仍然选择了自杀。他在《临终的眼》中称赞日本文人对待死亡的从容与平静时,引用了画家古贺春江的一句话:“再也没有比死更加高级的艺术了,死即是生。”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作家,如太宰治、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等都选择了自杀。

三、虐心为主的虐恋式审美意识

(一)虐恋式审美意识的形成

日本传统文学作品的著作过程中,追求的是“物哀”审美意识、“侘(残缺)”审美意识和“寂(陈旧)”审美意识等,其目的在于将人们心中的孤独感和无常感通过文学形式宣泄出来,即将苦闷的心情、忧愁和悲哀情感表露。从中,日本人可以深刻体会到一切不如人意的事情都是感人的,都是唯美的,要对这些不如意的事给予尊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虐恋观念和宿命观念,并被日本人深深烙印在心中,最终形成日本文学的另一大主题,并形成专门的虐恋式审美意识。

具有虐恋式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多数所写的文学内容都脱离现实,最注重的是让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耽美主义,即通过对文学内容进行变态描写,将那种梦幻的感觉表达出来,以展现出极致的女性美。在此类文学作品中,多数都是写恋情,并且恋情的过程近乎变态执着,故虐恋文学的最佳代表是耽美文学,其又被称为颓废性文学。耽美文学因其颓废性,决定耽美文学在写作过程中要涉及很多恋物癖、性施虐、性受虐和女性膜拜等描写,故写耽没文学时要注意“善”“恶”“美”“丑”的界定,但在日本耽美文学作家看来,善、恶、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恶即是善、丑即是美。

(二)虐恋式审美意识的深度内涵

“虐恋”是由英文sadomaso-

chism发展而来,是西方较为经典的虐恋文学之一,具体是由文学作家萨德的名字词根和莫索克的名字词根组合而成。在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虐恋文学作家是谷崎润一郎,他是一名耽美派大师,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耽美价值和虐恋性,可以说耽美已经成为谷崎润一郎艺术世界中的价值判断标准。谷崎润一郎的文学作品已经形成专门性的谷崎文学,他的作品除了以虐恋为主以外,还充分展现出女性膜拜主义,所有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琴抄》,该作品已经达到谷崎润一郎文学作品的著作顶峰。《春琴抄》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作品讲述的是春琴毁容后的生活故事,春琴毁容后很少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脸,更不愿让很爱自己的佐助看见,春琴与佐助是师徒关系,经长期相处暗地里结为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但是,春琴从小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从小就琴艺超群,因此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以至于被毁容后对佐助施暴,成为施虐方,而佐助不但愿意承受一切来自春琴的虐待,还通过自残的方式刺瞎自己的眼睛,以表示自己对春琴的爱意。该作品的女主人公具有明显的施虐癖,反映出作者具有道德异端的审美观念,越是邪恶和淫靡的女性,作者越是追求和崇拜,表达出作者对虐恋美的崇拜和尊重,也表现出日本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病态审美意识。

(三)虐恋式病态审美意识的代表作

虐恋式病态审美意识作品最初起源于《源氏物语》,该作品主张的是“物哀”审美观,是虐恋式审美观的开启之门。对此,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家——本居宣长,对《源氏物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评价中提到:“蓄积污泥和浊水的目的不是用来供人欣赏,而是用于莲花栽种,莲花的绽放离不开污泥与浊水的滋养,同样污泥与浊水离开了莲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污泥与浊水是为莲花而生为莲花而死,就像不伦之恋,离开了就意味着悲哀和死亡。”该评价充分体现出《源氏物语》的“物哀”审美观,展现出日本民族对虐恋美的向往和尊重。谷崎润一郎是虐恋作品大师,一生写的虐恋作品很多,除了《春琴抄》之外,影响力较大的还有《疯癫老人日记》《刺青》等,都是虐恋的经典之作。

四、结语

日本文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最简单明了的故事表述发展成具有独特审美意识的文学,其中病态审美意识最典型,可以传达出日本民族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观。日本文学的病态审美意识发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两大类病态审美意识,即死亡式病态审美意识和虐恋式病态审美意识,病态审美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出日本社会条件,还反映出日本民族性格、语言历史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延续性、传承性、相对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日本文学家及小說家等都受到病态审美意识的影响,使“死亡”和“虐恋”成为他们写作的两大主题,致使他们形成独特的心理素质。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就形成了死亡极致美的心理,而谷崎润一郎则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虐恋崇拜心理。这进一步证实病态审美意识在日本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也表明日本人对悲哀美感、死亡美感和虐恋美感的尊重和喜爱。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刘德旭(1991-),男,内蒙古扎兰屯人,见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谷崎川端康成病态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谷崎文学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日本学界对谷崎润一郎的研究综述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谷崎润一郎的空想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