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斌
(湖北省襄阳日报社,湖北 襄阳 44102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广大读者对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报纸气象新闻的报道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人员一定要秉持起“服务为主,内容为王”的新闻报道理念,以此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站稳脚跟”。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报纸气象新闻报道的现状和拓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
受制于传统新闻报道理念的影响,当前一部分气象新闻采编人员、报道人员仍将工作视角锁定在“天气”这一层面当中,并未实现向生活休闲、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进行延伸拓展,这与当前“内容为王”的现实背景是极不相符的。长此以往,读者很难从报纸中了解到更多有价值、综合化的信息,从而逐渐丧失对报纸气象新闻栏目的关注度。
现阶段,有少数气象新闻工作者秉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态度,并未意识到气象新闻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来,这些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挖掘动力不足、懒于创新等问题将会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实际的新闻报道内容当中,导致气象新闻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可言。
现阶段,受到网络技术的冲击,报纸气象新闻报道在社会影响力、群众认可度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日趋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报纸气象新闻内容过于笼统化、大范围化造成的,从而无法使报纸发行区域的居民感受到天气新闻的实际应用价值。据此,可将新闻价值取向、报道眼光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即在新闻内容中体现出天气变化对具体区域内居民出行、游玩的影响,从而真正实现与“百姓真需要”的协调统一。
例如,在报道2018年1月的暴雪天气时,可在“襄阳24日至25日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且大部伴有4至5级偏北大风;26日白天风雪暂歇,27日至28日又有一次中到大雪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将出现明显积雪,积雪深度可达15-25厘米”这一标准新闻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做好配套的生活类建议提示,如“注意做好农业、越冬作物、蔬菜等防雪防冻”“注意出行防寒保暖”等。
现阶段,受到传统报道理念、人员工作态度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报纸中的气象新闻内容呈现出了“千人一面”的情况。这样一来,一方面难以引起广大读者的新闻关注兴趣,不利于气象新闻“粉丝群体”的建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气象新闻工作团队和单位的竞争力建立。由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气象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应像天气一样做到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通过运用有效的文字艺术,为新闻读者提供出更高水平的阅读享受。
例如,在进行沙尘暴污染的新闻报道时,相关人员可以创新突破传统的线性新闻报道方式,将“沙尘暴逼近襄阳?沙尘天气会否成为常态?浮尘预警为何缺席?如何阻止浮尘的脚步?请跟随本文一起,面对时隔数年卷土重来的沙尘暴天气,解开南方浮尘之谜”这样有趣味而又不失犀利的文字内容设计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激发读者对气象新闻内容的好奇心与关注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气象新闻传递知识、益于民生的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气象新闻栏目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群众基础。
为了提升报纸气象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相关人员还应在知识方面下足功夫,使报纸读者在面对各种天气类型时,做到“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面对襄阳市2018年的第二场大雪时,许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上一次飘的是一团一团的雪花,而这一次的雪花却是一根一根的?”。据此,相关人员即可在报纸气象新闻报道中做出相应的科普宣传,将“层结的温度不一样,和形成降水的条件有关。高空中的云是由许多的小冰晶组成的,而每一场雪,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抬升运动等情况的不同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这一知识信息加入到新闻内容当中。
此外,在遇到腊八节、月全食、“超级月亮”等特殊情况时,相关人员还可将有关节日、天文的知识融入新闻报道当中,也能起到很好的知识输出效果,进而提升广大读者对报纸气象新闻栏目的认可程度。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报纸气象新闻报道质量的有效提升,就必须将自身工作理念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把节日知识、天文现象、民生建议等知识内容加入到新闻当中。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赢得市场,架起气象行业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