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展示新作为 书写新华章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8-03-28 20:46孙晓峰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办学建设发展

孙晓峰

(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1 党的十九大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举旗定向、绘制宏图、誓师前行的大会。其一,十九大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其二,十九大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舆论广泛关注,各国政要和媒体高度评价,表明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

十九大最突出的创新亮点:一是提出新思想。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描绘新蓝图。主要有三个时间节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2050年,成为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意味着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三是作出新部署。明确提出七大战略、八项任务。四是提出新要求。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和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2 新时代新常态下高等教育面临重大变革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高校发展面临多方面严峻挑战:宏观层面,高校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中观层面,服务区域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学校层面,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迫在眉睫。具体表现在:

第一,新技术新业态对学科专业设置形成冲击。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2030,正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快速发展,机器换人在不少行业正在成为现实。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经济形态、产业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为社会经济实体不断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我们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适应性显然还是很不够的。必须建立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机制。

第二,各方对学校办学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生、教职工,都是学校发展涉及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面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服务需求,面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面对学生成长和多样化成才需求,面对教职工切身利益上的需求,学校在内外环境上还需要增强适应能力,还需要持续发力、主动作为,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第三,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态势逐渐加剧。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上,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差距正在全面拉大。我省高等教育整体上的投入,与江苏、浙江等地,差距仍然不小。这可能会让我们在内涵提升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不断缩小这种差距,是我们地方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建立健全适应和支撑学校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我们未来可能就会处境日趋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

第四,高等教育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随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地生根,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比如生均拨款的落实问题,高校历史欠账、债务化解问题,用人自主权问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立法立规问题,项目申报和管理问题等等。

从办学理念上看,我们要从评估指标导向向发展业绩导向转变,从比较偏重规模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转变,从遍地开花强调平衡向突出特色形成优势转变,等等。从管理服务能力上,我们则要更加注重统筹,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效能,更加注重结果,让办学前些年所形成的量的积累真正实现质的转变。总之,未来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动力与压力均大。关键是我们怎么去把握。必须强调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落实发展举措,抓出发展成效,提高发展质量,将从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未来。

3 让十九大精神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校广大师生是实现十九大擘画宏伟蓝图的重要力量,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不断增进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第一,紧扣师生特点,注重创新形式,坚持七个“学出”、六个“起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学思践悟,既要“学进去”“得其门而入”,更要“学出来”“悟其道而出”。一要学出忠诚(忠于初心、使命、组织、领袖);二要学出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三要学出格局(天下观、历史观、正义观、人民观);四要学出担当(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五要学出情怀(以人为中心、人民至上,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脱真贫、真脱贫,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六要学出本领(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增强等八个本领);七要学出精神(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

坚持全覆盖分层次“学起来”(集体学习、知识测试、各类培训、干部带头);坚持讲促看“教起来”(讲好党课、抓好三进、参观展览);坚持多渠道多方式“传起来”(及时传达决策部署、形式多样学习宣传、打造立体宣传网络);坚持结合实际“研起来”(组织笔谈、开设专栏、确立选题、理论研讨);坚持行动迅速“干起来”(教材修订、主题出版、网络思政培训课程);坚持落地见效“实起来”。

第二,注重实际效果,坚持学用结合,以更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机关各处室、各二级学院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精准把握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相关部署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推动各项工作出新出彩。要按照省委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加快综合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皖政[2016]115号文件《关于印发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全面深刻地理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十六字”总体要求(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紧抓“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五大关键词,围绕“符合度、支撑度、吻合度、保障度、满意度”五个度,重点加强五项建设:一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二是办学实力的品牌建设;三是服务地方的能力建设;四是持续发展的活力建设;五是保障发展的制度建设。突出五大重点工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整合、大协同、大组团,应成为学科专业建设的指挥棒。结合池州实际,我们要在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上做文章。三是推进综合改革:教学改革,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新,全方位的课堂革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后勤改革等。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逻辑。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文化育人是大学文化的本真功能。四是深化合作办学: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五是实施民生工程:改善基础设施,盘活办学资源,提高福利待遇,激发内在活力。

第三,着力创新特色,提高“三力”、关键做好三篇大文章。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包含三个层次的核心内容:一是探索发现知识;二是重新组合知识;三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在这个结构中,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性思维处于最高层次,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特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经之路,也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提升社会贡献度的重要途径和价值作用所在。由此,我们要创新办学发展理念,提升社会贡献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全面质量观;创新合作发展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创新师资建设途径,促进教师“双师”多能化;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拥抱信息化。着力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合作办学等方面打造特色。

一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做好人才强校大文章。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引进人才条件和待遇,吸引多类型优秀人才;推进现有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校内四级薪酬分配体系,改革完善职称评聘制度,调整科研资金使用、科研项目管理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潜心教学科研。

二是提升社会影响力,坚持做好优良校风学风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办大学就是办风气、办氛围、办环境、办文化,文化是大学的灵魂,要建设优秀高校文化,塑造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三是提升创新驱动力,重点做好可持续发展大文章。从发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入手,内挖潜外合作,不断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水平,提升社会美誉度和创新驱动力;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作用,深化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总体优势,建好新型高校智库,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提供思想文化引领和资政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宽办学资源获取渠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

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狠抓落实、抓出成效。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五大一新”,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全面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通起来、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矛盾变化的新特点贯通起来、同把握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落实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全过程,努力以新的思路举措、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发展成果,在池州大地上树立新时代的新形象、展示新时代的新气象、实现新时代的新作为!

猜你喜欢
办学建设发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