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杰 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
中国的电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电视记者的角色形象在受众心中基本已经形成了定势,普遍认为电视新闻记者只要具有一般的新闻业务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新闻并迅速进行新闻采写以及能熟练运用各种采访器械就能胜任电视记者的本职工作了,甚至连一些电视记者自己也都这么认为。
但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得到空前发展,随着4G时代到来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终端的广泛应用,如今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大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照或录制视频传递,可以说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新闻的传播者,并且诸如QQ、微信、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逐渐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背景下,电视记者不再是信息的唯一传播者,他们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而且对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介发展新时期,面对媒介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局面、新要求,电视记者更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找准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新闻工作思路,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质,制作出更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从而不断提高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吸引更多的广告收益,促进电视媒体更好的发展壮大。
(一)功能定位。无论任何时期,任何电视台的电视记者在进行角色定位之前都必须要弄清电视记者的真正工作职责和担负的功能,否则就容易偏离了方向,不利于发挥电视记者的职能。我国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要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旋律为主,电视记者要服务和围绕这个工作重心,开展新闻的采访、写作及编播,切实履行电视新闻工作者应担当的监督舆论环境、传播信息及娱乐的功能,尤其媒介发展的新时期,网络媒体由于信息发布门槛较低,容易成为不实信息及色情暴力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电视媒体以及电视记者应该抓住机会,加强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维护社会主流媒体的形象,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正能量的信息。
(二)情感定位。虽然电视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但是它们仍是社会“人”,作为个人,自然拥有喜怒哀乐等情感和感受,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进行角色定位时要充分认识并尊重个人所拥有的情感因素,不刻意回避也不故意夸大,正确处理好个人情感与新闻采访的平衡,尤其面对突发性、灾难性新闻事件报道时,更应该合理控制情感,不能让情感影响到新闻的报道,千万不能出现因个人情感原因导致新闻报道出现偏差,更不能因个人情绪而丢失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素养。
(三)权责定位。电视记者作为“无冕之王”,除了具有发布信息、舆论监督、传播文化等权利外,还是一个享有公民权利的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公权力,电视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时,任何人或单位都不能强行干预或阻止;当然,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电视记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更应履行电视记者应尽的职责,不发布虚假信息,不利用记者的特殊身份谋求非法收益,可见,新时期电视记者进行角色定位时必须也要考虑到电视记者的权责定位。
(四)技能定位。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电视记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记者角色,要通过各种学习或培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尤其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尽量从新闻采、写的“单一型”记者向采、写、编、播于一体的“全能型”记者转变,可以适应新闻工作的各个岗位,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进行角色定位时充分了解自身的综合实力,不要盲目、盲从,实事求是,找准自身的定位,扮演好合适的角色,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优势。
(五)地位定位。在新媒体出现和兴起之前,电视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拥有很高的“地位”,但是随着新媒体的飞快发展,QQ、腾讯视频、百度论坛等各种自媒体平台以及移动终端APP的大量应用,受众如今完全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收看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最关键的是,受众现在也可以自己拍摄新闻视频或图片,通过转发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形式及时传递信息,甚至有时传播出去的信息连电视记者都还未来得及采访,人人都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因此,受众的“传者”地位极大的提升,相应电视记者的“传者”地位相应被弱化,电视记者在角色定位时要坦然面对这种地位上的变化,摆正心态,尽量将电视记者的专业性、系统性展现出来,为受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既然新时期电视记者进行角色定位不是一种盲目、随随便便的个人行为,要遵循电视记者这一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外,更要厘清电视记者角色定位的方向与重点,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需要电视台和电视记者共同付出艰辛努力。那么如何进行新时期电视记者的角色定位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研究:
(一)强化对电视记者的综合技能培训
俗语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记者,面临的媒介竞争压力巨大,如何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每个电视记者都得认真思考总结的一个深层次课堂,为了不让自己被新时代所淘汰,就要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如成为专业的“出境”记者,或转为电视新闻编辑等等,不管转变到什么角色,前提是电视记者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否则要求电视记者进行角色转型和定位就会变成一句“空口号”,没有实质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的电视记者更应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拓展,学习新媒体知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做好传播者角色的转换,加强受众意识
在单向传播时代,电视台以及电视记者更多的是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筛选、判断、采写和传播,处于传播的主体地位,对于受众而言,电视台播什么,他们就只能看什么,这是“我播你听”的模式,受众基本上是被动收听,只能选择看或不看,而且受众与电视台及电视记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单向传播的模式,将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现在受众可以通过电话热线、网络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与电视台和电视记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双向传播的模式能有利于电视台及电视记者更好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便于“投其所好”,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可见,加强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是电视记者进行角色定位和转换的首要前提。
(三)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体制
在媒介发展的新时期,电视媒体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增强媒介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有实力的新闻工作人员,电视记者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综合实力,因此,电视台要创造机会,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奖惩机制,鼓励和帮助电视记者进行角色定位研究,找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为电视记者发挥最大潜能提供条件,激发电视记者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力争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全能型电视记者。
总之,新时期电视记者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一定要与时俱进,克服困难、抢抓机遇,把握好角色的定位,做好角色的转型,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养,尊重受众的信息需求,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传统的新闻工作方式方法,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促进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制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特色以及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高品质电视新闻作品,确保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增强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电视记者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促进电视媒体更好更快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