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胡清涛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剧等因素影响,上海包装印刷业饱受转型升级阵痛,关厂、转行或外迁成为现象级话题。在素有“上海印刷重镇”之称的浦东,“截至2018年3月15日,浦东依法更换《印刷业许可证》的企业共计526家,相对2017年初减少180家,其中还有约20%的企业仅仅是登记审证,已不再实际经营,另外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在打算或搬迁或关闭”。[1]重重压力之下,包装印刷企业路向何方?
笔者以为,在中国包装印刷行业未来发展中,上海占据的高地优势并不会由此消失殆尽,反而经过一番浴火再造与重生,将得到巩固与夯实。总体而言,笔者以为,上海包装印刷业将正面临从“量”到“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上海包装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上海包装行业发展要抢占发展方式的制高点、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品牌服务的制高点、低碳环保的制高点;努力搭建行业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市场平台;全面提升上海包装行业服务水平”。面向未来,上海包装印刷业不必孜孜以求于总产值、营收等“量”上排名领先,而是要向追求“质”的发展方向迈出坚实步伐,从而主动再造行业发展的未来高地。笔者由此提出个人之管见,以求教于业界同仁。
面对艰难形势,包装印刷行业优胜劣汰、加快洗牌在所难免,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只剩下“关、停、并、转”这条路。这一方面是因为包装印刷业属于都市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很明显的都市圈服务的半径属性,是城市经济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特色载体和功能保障。即使是在世界五大都市圈的纽约湾区、东京都市圈,如今印刷业在靠近城市的区域仍予以保留,并在经济体系中保持了一定的比重和地位。另一方面,包装印刷业也努力适应都市产业升级的新形势,不断寻求创新突破、努力转型升级,这一点香港印刷业的转型发展可资借鉴。“从2008年至今,危机的出现,推动了香港印刷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香港印刷业已经从环保、创新、标准化和精准管理着手,并积极争取香港特区政府为提升行业竞争力而设的不同资助计划。”[2]香港作为全球主要印刷中心之一,历经风云变幻,依然活力四射,令人瞩目。
“走出上海包装行业低水平、同质化、单一经济的模式,促进行业向规模型、功能型、服务型、环保型方向转型发展。以‘供给侧’的要求紧贴市场,延伸产业链两端,通过整体包装服务、绿色包装、物流包装、包装减量化、包装物回收利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行色,从而向个性化、专业化发展。”[3]对于上海包装行业和企业而言,重中之中是要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切实提升发展层次与能级。要重点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加快流程再造和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战略规划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行质量与效益,着眼于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激发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从而继续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引领和风向标的作用。
“总部经济”是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总部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上海产业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功能的发展转型以及服务全国能力的不断提升,上海总部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扩张阶段。
客观来说,相对于行业内跨国企业注重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性布局,相对于香港、广东、福建、浙江等民间对外投资扩张的活跃天性,上海本土包装印刷企业对外拓展的步伐显得过于谨慎。在行业资源整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宏观背景下,这一点亟须做出实质性突破。
重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国家战略要求上海要积极带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上海是引领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格局和重要性也必然随之提升,并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并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4]上海包装印刷行业和企业理当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从空间分布、产业关联等进行战略调整,重新构建与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无论出于主动或被动,上海包装印刷企业向周边拓展或转移的迹象明显加快,不少上海本土的包装印刷企业纷纷到江、浙、皖一带投资建厂。紫江集团在江、浙、皖等地投资,以界龙集团为首的部分浦东包装印刷企业在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该镇提出“打造中国印刷特色小镇”)打造新型产业基地,都是明证。
实现更广区域内的战略性布局。包装印刷业是配套服务产业,主要围绕着消费电子、通信、日化、食品、药品等领域配套服务,有竞争力的服务半径一般在100~150公里以内。随着客户市场、生产的全国性布局,有的包装印刷企业采取这种紧紧跟随大产业、大客户的策略,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新建、扩建生产基地,通过“标准化工厂”方式,实施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完成全国性的布局。这两年成长快速的深圳裕同、厦门合兴,就是通过着眼于全国乃至亚洲市场的战略布局和模式复制,使年总营收规模突破60亿元,迅速跻身中国印刷百强企业前两位,成为业界“黑马”。上海包装印刷企业对外扩张,应当很好的借鉴这种模式,积极推动规模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立足上海,布局长三角、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推动生产加工基地向外转移和拓展发展;积极推动专业型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否则将面临生存空间和市场的残酷挤压,被后起之秀甩得越来越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正在成为推进印刷行业发展的新动能。”[5]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以智能、数字和绿色为主要方向的技术创新。包括包装印刷新型材料、环保替代原辅料、设备器材关键技术突破、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工艺流程再造、数字化营销和服务等等。这些方面已涌现出一些代表性案例,比如:高斯中国在充分掌握全伺服技术、套筒技术的柔版印刷机技术基础上,成功开发Aqua Stream柔版轮转印刷机,并进一步研发可变套筒技术的Divo Stream包装印刷机;翔港科技将智能物流装备、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物流执行系统WES引入公司,实现“智能制造”,龙利得投入3亿多元率先建成印刷包装智能工厂;瑞时创展为客户提供具有创意和品质的数字包装解决方案;界龙集团投资上马新型环保的湿压纸模塑包装制品项目和工业防护干压纸托项目,等等。
二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与创新。近年来,一些新兴技术,如移动互联、大数据、AI、5G技术日新月异,与之相对应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也将发生深刻的连锁变化。现阶段互联网平台对包装印刷行业和市场的整合作用日渐显现,多种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部分企业实现从印刷生产商向营销服务商转变,而B2B、B2C类印刷电商发展势头愈发迅猛,使国内包装印刷业充满了创新活动。据统计,“2017年印刷电商平台(包括个性化影像、商业综合、包装等类型)的数量接近450家,活跃印刷电商的数量约为300家。其中,活跃印刷电商的年营收接近50亿元。”[6]2018印刷电子商务品牌20强中,北京、广东、山东等地新秀众多,上海没有企业上榜。显然,坐拥“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天时、地利,上海包装印刷企业没有理由缺席,应当重拾创新活力,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转型发展文创产业和文创园区也是一条新路径。有的包装印刷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强服务功能,将传统印刷业与文创产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有的企业则将存量物业逐步转型为文化创意园区及商务办公、商业物业运营。如硕科(上海)图像从原来的传统制版转向品牌设计,已彻底转型;利丰雅高建立文化出版物数据库;社会资本投资改造运营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9万平方米老厂房,已成功打造成为北上海一流的文创产业园;界龙将位于小陆家嘴地区的厂房改造转型为“创意总部园”,将毗邻迪士尼的老工业基地部分区域规划建设20多万平方米的“界龙文创园”,着力构建影视、动漫产业基地及演艺平台。据浦东新区印刷行业协会调研,仅在浦东,有翔港科技、黄工印刷、印后佳包装、自立彩印等多家印刷企业,都有着将存量厂房转型发展文创园区的设想和规划。2017年底,上海文创“50条”发展新政发布,也为上海包装印刷业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业内一些企业转型发展文创产业的设想会加快落地实施,从而有助于上海包装印刷产业开辟新领域,获得新动力。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改革再出发的排头兵,正着力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作为国际一线大都市,在人文基础、居住环境、交通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各类优秀人才汇集的城市。
笔者以为,上海包装印刷业发展的软环境,正是其它区域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宝贵财富。上海包装印刷业应立意高远,牢牢把握当前的历史机遇期,增强在产业要素配置和产业资源整合方面的综合能力,着眼提升在技术创新、创意设计、品牌建设、平台交流、环保和智能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
具体来说,要积极推动包装印刷专业院校和专业学科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为行业培养、输送基础性人才;鼓励企业等社会组织联合建设专业学校、研究院等,强化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行业组织、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和行业智库的建设,充分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发挥智囊、学者和行业专家的作用;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国际“会展之都”、“设计之都”的优势,积极推动行业内服务、信息、会展、研讨交流、市场等平台建设和核心要素集聚;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类私募基金、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和公共资本市场,来推动优秀人才流动和技术、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交易,促进行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人才、信息、资本集聚的发展高地。在笔者看来,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包装印刷产业版图中,上海包装印刷业的定位不仅是面向全球的包装印刷科研中心、订单中心、结算中心,还将是重要的人才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