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
关于康巴藏区报刊发展的研究,存在诸多的空白,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文献资料的缺乏。但如果对康巴藏区出现的极为有限的报纸、刊物进行梳理和推究,还是可以寻找到能够归纳出若干的特点,从而对康巴藏区报刊发展基本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从地域上来看,康巴藏区是为我国三大藏区(卫康、安多、康)之一,在本文中,所提到康巴藏区报刊主要是指在康巴藏区创刊的或者发行内容主要针对康巴藏区的报刊,这因此,当先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西藏日报》,由于不在康巴藏区创刊以及康巴藏区的内容只占其刊发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不再本文的论述之列;从时间上来看,康巴藏区的报刊很难从时间上进行断代,因此本文把康巴藏区的报刊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为界。
最早的藏文报纸是《西藏白话报》,1907年由驻藏大臣创办于西藏拉萨。对于藏文报刊出现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清政府治理西藏的需要,另一个是由于国内白话报的蓬勃兴起。随着藏文报纸的兴起,关于康巴藏区的报纸也开始出现。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
1929年11月,康定西康特区政委会主办《西康公报》,在康定创刊,定为周刊,汉文。1929年11月至1930年11月共出版1-33期,从1931年1月起,期数号另起,止1932年3月,出版1-44期。主要传达中央的重要文件和法规,公布西康特区的各项工作和建设计划。
1930年5月,南京西藏诺那呼图克驻京办事处创刊创刊《新西康月刊》,介绍西康、西藏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促进西康实业、交通开发,为月刊,16开。栏目设置上有社论、特载、论著、消息、时事要闻、文艺、藏文文章转载等,具备现代报纸的基本特征。
1936年1月,国民党陆军24军136师408旅,在西康省定乡县创办《戍声周报》,为周刊,主要宣传三民主义和国民政府政策,报道藏区新闻,研究藏区经济和社会制度,主要栏目有:简论、西康风土志、特载、专著、西康史料、故事、传说等藏文资料,到1940年共出198期。
1939年4月24日,西康省康定《西康新闻》报社创办《西康新闻》,汉文版为日刊,藏文版不定期出版,主要是向康区和西藏宣传抗日,报道西康省内外政治、经济情况。主要栏目有西康动员、合作旬禁、涛声、康区青年周刊、副刊等。
1941年4月10日,西康省政府创办机关报《西康国民日报》,汉文版为日版,藏文版为周刊,每期发行量2000份,1945年终刊,主要内容有:政府公报、文件;国内外新闻;生活常识;藏区建设;藏族风俗、历史、宗教、社会调查等。藏文版发行到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藏区。
1941年7月,国民党喀木调查组在德格创办《边鸿》,旬刊,每期40份,主要是对土司、头人、喇嘛进行政治宣传。1942年9月停刊。
抗战时由于大量学术机构西迁,康巴藏区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中,出现三个比较高水准的学术期刊:《康藏前锋》(1933-1937)、《康藏研究月刊》(1946-1948)、《康导月刊》(1938-1948)。
据西绕江措《藏学报刊汇志》的资料康巴藏区存在过的汉文报刊还有:
《财务月刊》财务专业刊物,1926年创刊;《边政月刊》综合性刊物,1929年创刊;《西康政务汇刊》省政府机关刊物1930年创刊。《西康公路》交通专刊,1930年创刊;《西康合作》专业刊物,1940年创刊;《西康临时参议会第1-3次大会汇编》政府文件汇编,1940年创刊;《草地》文学刊物。1940年创刊,仅一期;《西康民教季刊》教育刊物,1941年创刊;《西康统计通讯》机关专业刊物,1941年创刊。《西康物价》机关专业刊物,1941年创刊;《国民教育指导月刊》机关刊物,1941年创刊;《西康农讯》机关刊物,1942年创刊;《西康经济季刊》机关刊物1942年创刊;《川康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主,兼有民俗、方志、文学的大型综合性刊物,1943年创刊;《西康粮政》机关刊物,1943年创刊;《西康省社政季刊》机关刊物,1943年创刊。《康专校刊》中等专业学校校刊,1944创刊;《西康统计季刊》机关刊物,1944年创刊;《西康妇女》机关刊物,1945年创刊;《康声》综合性刊物,1945年创刊;《康藏研究》康藏问题学术刊物,1946)年创刊《西康木里国小校刊》,校刊。1946年《西康户政通讯》机关刊物,1946年创刊;《西康教育》机关刊物,1946年创刊;《三立月刊》文学刊物,1947年创刊;《边政导报》综合性刊物,1947年创刊;《西康省参议会会刊》机关刊物,1947年创刊;《西康民政统计》机关刊物,1947年创刊;《西康社政》政治性刊物,1947年;《川康货物税通讯》专业刊物,1948年创刊;《西康会计通讯》专业刊物,1948年创刊;《川康国税通讯》专业刊物,1948年创刊;《康声报》综合性刊物,1949年创刊;《康路》综合性刊物,1949年创刊。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报刊的力量。随着全国的解放,194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指出了关于城市党报工作的注意事项:“(一)虽然,报纸的读者是县、区干部、知识分子及工商业者,报纸要为他们服务,但我们的报,主要地是为工人和农民服务……(二)报纸的主要消息,应来自农村核工厂,其次来自市场和学校等其他地方……。”这样城市党报的主要服务对象和消息来源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同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少数民族所享有的与其他民族完全平等的政治文化地位。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章第五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52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四章第十六条规定:“各民族自治机关得采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康巴藏区自治政府的建立。1949年建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建立玉树藏族自治州,1955年,建立甘孜藏族自治州,1957年建立迪庆藏族自治州。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昌都地区也建立了民族自治政府。
1953年,中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主办《康定报》,于1954年8月,更名为《甘孜报》,为藏、汉文版。最初的时候是藏汉文合刊的形式出版,一、二、三版为藏文版,四版为汉文版,对开4版,5日刊。1956年,藏汉文合版出版的形式改为分版出版。1958年5月,《甘孜》报更名为《甘孜日报》,继续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机关报。1959年后,一度停刊。1983年11月,成立藏文编辑部,具备了自采自编的能力。
《昌都报》,1993年7月15日试刊,1995年7月13日,正式发行,为地市机关报,4开4版,分为藏汉两种版。
《迪庆报》,汉文版1989刊,藏文版1995年创刊,1997年正式发行,为机关报。2004年汉文版发行量达到1.2万份。
《贡嘎山》,1980年创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联主办,为藏、汉文版,汉文版设有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游记等栏目。藏文版设有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民俗等栏目。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原名为《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四川民族学院主办,为学术理论刊物。相继开设有“民族研究”、“康藏研究”等专题栏目。2005年第一期开始将“康藏研究”栏目改为“康巴学”、“藏学”两个栏目。200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现为季刊,16开,88页。
进入新世纪,康巴藏区的报刊纷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甘孜日报》创办综合性新闻网站《康巴传媒网》,而在2006年,《甘孜日报》开始尝试报纸内容网络化,2010年,康巴传媒网藏文频道已经上线。《昌都报》于2006年创办昌都报新闻网站。迪庆报于2001年创办相关新闻网站。
以上所述,由笔者所收集的资料来进行的论述,尽管缺乏更多内容,但是从中可以发现一些特点。
首先,康巴藏区出现的以及关于康巴藏区的刊物多为机关刊物。在1939年设立的西康省,初步建立现代政权机构,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大量刊物,均是这些机构下属的出版物。建国之后,康巴藏区的报刊多为机关刊物,仍然延续了之前的特点;康巴藏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缺乏现代新闻业所必需的经济、文化条件,这也导致了报纸无法进行发行市场化。笔者同《甘孜日报》的一名高级编辑的谈话时,发现对方没有报纸需面向市场的观念。
其次,传播功能的独特性,康巴藏区特殊的民族、政治、地域背景,赋予了康巴藏区报刊的特殊的传播特点:对内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传播科技、文化、教育等各种信息,推进康巴藏区文化进程,传承康巴藏区的文化,对外宣传康巴藏区的经济、文化,提升康巴藏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