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
阿格涅丝卡·霍兰,1948年11月28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是两位著名记者的女儿,母亲是天主教徒,父亲是犹太人。霍兰因为她的犹太血统和家庭成分,难以在国内进入电影学校深造,尤其是在60年代高涨的反犹情绪中,她的求学之路更是困难重重。在波兰从事电影事业之初,她的剧本无法被拍成电影,直到1979年,她才成功地拍出了自己第一部故事片《外省演员》。1981年,波兰发生军事政变后她远走异乡,并且被告知不能回国。在那之后,霍兰先后在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工作。其中《欧洲,欧洲》(1991),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她的这部早期作品,我们得以一探霍兰导演的精神世界。
《欧洲,欧洲》讲述了二战期间,主人公身为一个犹太人,出生在反犹情绪高涨的德国,即从出生起他就注定像浮萍一般游荡,犹太人的身份成为了他的“原罪”,犹太人的割礼成为他的“耻辱印”,时刻提醒他的身份。在他的少年时期,父母被残忍杀害,之后便颠沛流离,来到格罗德诺——一个边缘城市,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这里曾属于波兰,1939年,德俄签订了秘密协议,将这里划归苏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男主角接触到了另一种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而后格罗德诺陷落,在逃难途中他被德国士兵抓住,情急之下他谎称自己是纯种雅利安人,加入了德国军队,之后更是进入希特勒的青年队,处境每况愈下。
影片中处处将苏共与纳粹放在一处做对比。在波兰,男主人公向学校表明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并因此加入了共青团。他求生的天赋使他在哪里都能如鱼得水。斯大林统治时期,红色恐怖不光对外,对内也是如此。本片导演霍兰也曾锒铛入狱,所以她对斯大林的集权统治不可置否。片中对苏共和纳粹的描写在某些方面如出一辙,集中表现在双方的学校中。导演将自己的态度符号化,在波兰和德国的学校里,有以下“符号”是在两个学校中都出现的:1.唱极富意识形态的歌;2.敬礼的姿势;3.承诺为斯大林,列宁或者希特勒而战;4.都说过首脑万岁的口号;5.到处悬挂的首脑的照片和徽章旗帜;6.食堂;7.制服。
通过描绘相似的场景,我们可以得出导演对于两种意识形态的态度:苏维埃和纳粹作为统治阶级上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苏俄更注重意识形态在形式上的表现,纳粹则更加直接,将意识输出为暴力。在主人公的第一个梦境中,斯大林和希特勒在大厅中轻歌曼舞,也代表着两者的同一性,和暂时的和平。而因为希特勒撕毁停战协议,在梦境的最后,两人终于反目成仇。但他们的教育手段都是一样的——四处悬挂的徽章旗帜是无形的压迫,制服、敬礼、和歌曲是为了建立秩序和信仰。片中嘲讽了苏共对宗教的态度。在学校的演讲中主角激情澎湃的说:“地主和资产阶级使人民无知,怂恿宗教迷信,在主教、牧师的帮助下扼杀所有的革命思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宗教为精神鸦片的原因。”而之后学校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抛弃宗教信仰,声称只要呼唤共产主义天上就会掉下糖果,而事实是老师们偷偷爬上屋顶,向学生们抛洒糖果,愚弄他们。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霍兰作为一个犹太人,对欧洲的反犹情绪尤其感同身受。整个欧洲的反犹情绪在二战之前是就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到现在也仍是如此。影片中展示的割礼是区分犹太人和其他种族最明显的标记。在霍兰看来,欧洲的问题在于分裂。这个命题放到现在仍然有相关性:英国脱欧,意大利右翼上台。欧洲的领导人力图想要统一,他们建立欧盟,统一欧元。但在历史上欧洲是充满了种族的矛盾和斗争,特别表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都属于主战场。
在欧洲,国家与国家,种族和种族之间的历史矛盾非常多。在政治经济利益之争中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所谓政治正确都是脆弱的,人们很容易被煽动,《欧洲,欧洲》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的全景性,它既体现了犹太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也描绘出整个欧洲对犹太人的态度。影片中,男主角的身体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的。他通过多次的换装,强调这个影片的主题:身份和国族的迷惑——犹太,非犹太;德国,苏联还是其他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主人公一直在寻找自己,并因为无法承认自己的身份而痛苦。在影片中水具有很强的宗教含义。男主不断地洗澡,不断的身份转化,每次从水里出来他都会变成另一个新的身份,影片中的出浴成为一个仪式化的“洗礼”。
霍兰作为女导演,在拍摄现代派诗人兰波的电影,《全蚀狂爱》中,拍摄了大量视觉冲击力很强的裸露镜头。女导演拍摄男性题材的时候,更能把握弱势群体的心理变化。作为一个历经坎坷、身份特殊的女性导演,霍兰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多的是对个人、对自我认同的思考。对于她电影中经常围绕的话题“分裂”她曾说到:“国家分崩离析。这是全球性的危机,很容易导致民粹主义、挫败感、愤激、暴怒和仇恨的爆发。”至于如何平息新纳粹主义的叫嚣,她说,“这取决于新一代,因为他们必须做些什么,否则他们就难以过上正常的生活。”如今霍兰已经年过古稀,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带给观众的细腻的影视语言和对人性与社会的反思,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学习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