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飞 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进而纷纷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饮食健康,电视美食节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特色、个人素质与形象等因素成为影响美食节目收视率的关键所在。当下,受众群体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因而对电视美食节目的喜好也是天壤之别,各美食节目纷纷从受众喜好出发,发展了多样化的电视美食节目类型。
电视美食节目的类型主要包括现场教学型、讲解教学型、旅游型和纪录片型等。
现场教学型主要是指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分饰两个角色,既担当节目主持人,又作为厨师的角色活跃在节目中。现场教学型的美食节目通常会在固定的演播厅内进行录制,一边作为厨师向观众演示做菜的过程与技巧,同时又要充当主持人向观众讲解各种流程、手法和注意事项。这种角色合二为一的美食节目,往往带给受众最直观的节目体验,提高受众的参与感。
讲解教学型同样需要在固定的演播厅内进行,但是却需要主持人和厨师至少两个人的存在。节目通常会邀请知名厨师参与节目录制,由他们进行美食的制作,而主持人却极少直接参与烹饪过程,只是在旁边充当讲解者的角色,从菜系的背景、烹饪细节和流程等方面展开,帮助受众全方位了解美食信息。同时,主持人还要积极活跃现场气氛,枯燥的烹饪过程会弱化受众的兴趣,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旅游型美食节目并不在固定的演播厅内进行,而是将录制现场转移到室外,是当下深受观众喜爱的美食节目类型之一。在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在带领大家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为观众介绍当地的美食特色。这时主持人既充当着导游的角色,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又担当者美食侦探,探索发现当地的美食小吃。
提到纪录片型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将会是最典型的代表。这类电视美食节目往往会呈现给受众大片的即视感,制作精良,后期剪辑得当,往往会挖掘美食背后隐藏的中国优秀文化,是弘扬正能量的经典之作。纪录片型的美食节目没有节目主持人,但会借助旁白和音乐伴奏,提高受众的参与感。
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要求主要包括专业的素养水平、深厚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等。
电视美食节目的主持人要尽量参与到前期的节目准备工作中,洞悉节目制作的流程,进行资料收集,校对自己的稿件,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同时,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要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与编导实时展开交流,深入体验导演的制作意图与针对性。与同事和谐相处,积极学习他人的经验,打造和谐、友善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美食节目有序、健康发展。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要尊重每一位嘉宾,平易待人,不刁难嘉宾,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做观众喜爱的好节目。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电视节目也逐渐从单纯的美食介绍节目转变为弘扬优秀美食文化的性质,实现寓教于乐的发展,而且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说教,并不会诱发受众的抵触情绪。因此,一方面,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要掌握基本的烹饪知识。熟悉烹饪专用语言、配菜的技巧、营养搭配和调料的作用等美食知识。唯有此,才能使美食讲解变得得心应手,又可向受众传达美食小常识,既缓解了节目的尴尬气氛,又能有效弘扬美食节目,吸引受众。而且,主持人要熟悉各类搭配技巧,针对不适合搭配使用的食材,给予受众特别的提醒。另一方面,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知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美食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因此,节目主持人要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故事,提高趣味性,吸引受众的兴趣,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电视节目由于与受众存在距离性,因而美食的“香”和“味”只能通过主持人来传递给受众。因此,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好与坏、到位与不到位直接影响受众对美食的感受,决定着是否能吸引观众的兴趣。一方面,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主持人生动、形象的表达往往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能调动受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巧设悬念,激发受众的兴趣和好奇心。观众在观看美食节目时,会急切想知道接下来该放什么调料,食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要多设置悬念,刺激受众的好奇心,进而使受众全身心投入到节目中,提高节目的收视效果。
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要具备随机应变的采访能力,有效控制美食节目的节奏和进程。面对突发状况时,主持人要处事不惊,机智处理各类状况外的事件。唯有此,才会保证节目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主持人随机应变的能力,体现在镜头的适应能力,通过长期、专业化的训练,使主持人在镜头前做到怡然自得,举止得体,带给受众美的享受。
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要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整合素质,提高对节目的控制力,向受众展示美食的制作过程,传递美食文化,提高节目的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