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扬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间的界限,使媒体走向融合发展道路,但纵观河北省高校新闻教育俨然跟不上媒介融合的发展现状,要想紧随行业发展,势必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而进行变革。高校只有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其培养的新闻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媒介融合时代,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逐渐打破自己的传播形态,媒体界限越来越模糊,信息生产与传播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媒介融合使信息传播渠道更多、传播速度更快以外,还使信息数据化、图示化,可视化、社交化。为了系统的了解媒介融合时代下河北媒体对新闻人才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向河北省内媒体发放调查问卷和研究河北省内媒体招聘信息两种形式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及纵观招聘信息,河北媒体机构对新闻人才能力需求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趋势。具体表现为:扎实的采写能力已经成为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策划能力、创新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软件操作能力(H5制作、音视频制作)、抗压能力也成为当今传媒行业新的选拔要求。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已不仅仅在于采集和发布新闻信息的速度,更在于对新闻信息和内容产品的整合及深度挖掘,来提升新闻品质和价值。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需熟练运用新媒体软件,运用创新思维紧跟网络新闻热点,增强平台的传播力、关注度与知名度;运用数据统计能力及时跟踪新闻媒体运营效果,并给出相应的数据分析,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有新媒体思维、创新思维、数据分析和软件操作能力。最后,需要在信息播发渠道异常丰富的今天,具有超强的抗压能力,承担工作带来的压力。
目前,由于新闻与传播教育近些年成为热门专业,河北省内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河北省内本科高校60所,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10所,纵观河北省内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平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河北省内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以下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鲜明的特色。(二)师资力量尤其是双师型师资较为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媒体一线工作经历。(三)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内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四)实习实训基地资源落后,多以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形式存在,缺乏新媒体相关实习基地。因此“认清现实,把握变化,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无疑是河北省内本科新闻专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效用的根本路径。
高校课程设置要紧密围绕媒体行业发展现状,与媒体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对接,培养适应媒介融合发展所需的新型新闻专业人才。其创新与变革路径:一是增设“网络与新媒体”相关专业,培养适应新媒体迅猛发展所需的新闻传播人才的新型专业。二是变革传统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如新媒体研究、新媒体内容生产、数据新闻、网络舆情分析等课程。三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平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关系,平衡校内实验课程和校外实践平台建设的关系,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在河北省高校中,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已是普遍现象。由于教师缺乏一线媒体实践经验,导致新闻教育长期处于理论过重、实践过轻的状况,这与我国历来重教师学历不无关系,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新闻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制约着新闻人才培养质量。新闻教育要契合媒介融合发展现状,势必在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时,相应的增加技能过硬的教师数量,势必要构建一直既有深厚理论又熟悉技能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积极组织青年骨干教师下媒体、下企业,练就扎实的技能,鼓励向“双师型”教师转型;二是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将优秀的媒体工作者引进课堂,加强对河北省内媒体资源的运用,让一线媒体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三是在教师业绩评估时,改变只认项目课题和核心期刊论文的做法,制定可行的激励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做到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双向考核。①
媒介融合改变了新闻制作环境和采写发布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采访、写作、发布信息等工作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采写能力,高校往往会建设校内实践平台,比如编辑部、电视台、广播台、微博微信等,但是在实训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学生仍无法理解现代传媒运营模式。高校应主动整合校内资源,合并打造为统一的校园多媒体中心,模仿成熟的多媒体中心,建立相应的新闻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发布中心,统一采集发布校园新闻。与此同时,还应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河北省内优秀新媒体单位合作,共建媒介融合实训基地,高校来编制课程体系,新媒体单位提供优秀讲师,学生定期到合作新媒体单位实习,共同努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注释:
①卜亚敏、周文扬、黄先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需求变化及培养路径探析[J].采写编.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