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电影看新媒体时代碎片化视觉文化传播

2018-03-28 15:48:32邓文盛
传播与版权 2018年3期
关键词:受众文化

邓文盛

微电影是以各种新媒体平台为播放媒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类”视频短片。[1]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电影行业与网络媒体的新生事物,与传统视觉相比,微电影衍生了更加符合网民收看行为的碎片化特征,因其传播模式上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微电影的视觉文化传播特征

目前,中国已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新媒体已实现了对用户工作、学习、生活全天候、全方位的覆盖。微电影之所以能够风靡于世,在于它的新颖之处“微”,在于它集感性交流与互动体验于一体,以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足人们碎片化的观看形式。

(一)切割时间,实现了观看方式的碎片化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形式上的“微”特征。人们可以在坐车、排队、等人等碎片时间,用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观看一部微电影,在短时间内满足视觉需求,进行情感宣泄,甚至还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对微电影随时暂停、快退、重复播放,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观影模式。[2]

(二)表达自由,提供了多元化视觉选择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视频制作、传播的垄断,其低门槛性让更多的草根网友加入到创作中来,自由地表达观点,自然地抒发情感,催生了一批接地气的好作品,满足了人们视觉多元化的需求。随着微电影的不断发展,一大批专业团队也如火如荼地加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微电影的制作水准和质量水平。[3]

(三)打破限制,拉开了草根创造的序幕

微电影打破了专业电影制作者垄断电影行业的局限,从表演到拍摄、制作、出版,可以由一个人完成。微电影的出现,使得电影不再被专业团队所垄断,而是让更多的草根网民参与到创作的浪潮中,圆了他们艺术创作、做明星的梦想,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四)彰显个性,追求娱乐文化取向

新媒体环境下,大部分网络视频用户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追求的是一种视觉快感。为了使微视频将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点击观看,微电影必须牢牢把握娱乐性的特征,彰显个性,推陈出新,要有噱头,来博得眼球,增加点击率。

二、微电影的视觉文化传播意义

微电影是一个新生视觉文化形式,给新媒体时代的网民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其视觉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催生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形式

新媒体是以数字化为基础、互联网为根本、交互性为特征,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媒体形态,具有互动性、虚拟性、开放性等显著特点,信息更丰富、传播更快捷、覆盖更广泛、选择更多样,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微电影的产生与流行是以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前提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新的视觉文化传播形式,使传统“可视化”因素通过网络媒体更能发挥它在传播方式的优势。[4]

(二)增加了观看行为中的互动性交流

微电影的迅猛发展,除了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推动,通过全新的传播形式、营销模式和多元化的内容、情感表达外,还得益于其互动参与功能。网民可以通过留言、评论、转帖、分享等互动方式来表达对微电影的喜好和评价,比传统影院模式电影的交流更加深入,而且能够迅速起到推介作用,也使得微电影传播更具长尾效应。

三、微电影“碎片化”视觉文化传播的隐忧

碎片化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微电影等碎片化的产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微电影的碎片化传播方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民。

(一)“碎片化的时间”变成了“时间的碎片化”

譬如坐车、排队、等人的“碎片时间”,不足以完成一项任务或一次活动。可是当刷手机、上WIFI成为习惯的时候,就不再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而是把时间碎片化。从传播形式来看,微电影“标题党”的出现,也助涨了时间碎片化,仅仅靠标题博得眼球,生命力注定不会长久,时间长了,受众必将产生抵触情绪。

(二)碎片化的观看衍生了思维惰性

从传播内容来看,微电影的“微”特征使得它不能对剧情的本身进行全面的刻画或描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内容的内涵和思想的深刻;加之利益驱使与广告结合,使得它内容呈现浮夸,流于表面,长期观看对于网民而言造成视觉疲劳和思想麻痹。同时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使得网民无瑕辨别和甄选,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大大削弱了受众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致使其思维碎片化,产生思维惰性。[5]

(三)诱发“新媒介依赖症”

从传播效果来看,碎片化的特点使微电影在宣传上投入的成本大幅降低,微电影更多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消息,一方面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互动,诱发用户的新媒介依赖[6];另一方面线上传播娱乐化较强,但缺少线下的面对面、心融心的传播效果。

四、微电影的“碎片化”视觉文化传播应用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微电影在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借助目标受众时间的碎片化,采取有效措施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口味。

(一)传播形式:创意是关键

创意是微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只能在短暂的时间中得到一定的放松和休息。微电影必须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必须从标题、内容、画面等方方面面增强新颖性,在较短时间内向受众展示和宣传动人的故事情节,使人们获得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和冲击。

(二)传播内容:情感是支撑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借助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向目标受众传达某种情感或思想,加强情感体验在微电影传播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情感体验作为目标受众和微电影的沟通桥梁,可以实现目标受众与微电影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从而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具有强烈情感诉求的微电影更容易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7]

传播效果:融合是目的。新媒体自身具备的虚拟性,可以实现虚拟媒介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微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应该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与目标受众的良好融合,线下的方式具有面对面、心融心的传统效应,线上的方式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教育效应,从而增强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质量。[8]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电影行业与网络媒体的新生事物,因其传播模式上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微电影“碎片化”带来的视觉文化传播方面的隐忧,也不得不引起各方的重视。掌握“碎片化”视觉文化传播的应用策略,对于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有序传播和良性发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晓丽.奇观与全景:传媒文化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2).

[3][4]王志永.微电影:网络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新形态[J].中州学刊,2014(5).

[5]杨睿.浅谈碎片化背景下微电影的优势和隐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7).

[6]靳凯.微电影碎片化传播初探[J].艺廊回声,2014(7).

[7]于海婷,罗诗文.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应用[J].视听,2018(1).

[8]闻涛.如何破解微电影营销效果评估难题[J].市场观察,2011(8).

猜你喜欢
受众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